首页 百科知识 电子书数字出版

电子书数字出版

时间:2022-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媒体稽核联盟近日发布报告表示,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3月底,《华尔街日报》工作日版订阅量平均为238万份,同比增长了12%。据《2012年美国报业收入概况》报告显示,2012年美国报业发行收入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其中单独订阅数字报纸的发行收入增长了275%,推动2012年美国报纸总发行收入增长5%。美国少儿图书出版商学乐公司于2012年5月推出少儿电子书阅读应用软件Storia 。
数字出版产业环境综述_2012-2013中国数学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一)国际环境

2012年,全球出版业继续经历着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进程日趋深入,新模式纷纷涌现;各行业、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进一步加强。

1.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融合继续推进

数字出版对出版业的贡献进一步加大。美国出版商协会公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出版业整体销售额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整体收入增长4.51亿美元,达到65.33亿美元。而这其中,电子书销售额较2011年增长了42%,达到12.51亿美元[1],为美国图书整体市场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8月,亚马逊公司表示,其在英国的电子书销量已经超越纸质图书。最新数据显示,自2012年初以来,网站平均每销售100本纸质图书,相应的电子书下载量就已达到114本[2]。此外,据美国报纸协会发布的《2012年美国报业收入概况》[3]报告显示,包括移动设备和互联网在内的数字报纸广告收入较2011年上升5%,而纸质报纸广告总收入为1890亿美元,下降9%,其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从2011年的49%下降到46%。同时,一些新的收入来源受到了报业关注,如事件营销、电子商务和贸易及为地方商业提供数字咨询等服务为报业获得了30亿美元收入,占报业总收入的8%。这表明随着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报业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渠道正在经历数字化浪潮所带来的重大变革,也焕发了新的生机。

订阅模式受到追捧。美国媒体稽核联盟近日发布报告表示,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3月底,《华尔街日报》工作日版订阅量平均为238万份,同比增长了12%。读者付费阅读《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和手机版成为该报发行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数字报纸成为了纸版报纸内容有效的补充与延伸[4]。在多份报纸纷纷关闭的处境下,《华尔街日报》实行的“收费网站+纸质版报纸”结合的运营模式,让其经受住了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挑战。据《2012年美国报业收入概况》报告显示,2012年美国报业发行收入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其中单独订阅数字报纸的发行收入增长了275%,推动2012年美国报纸总发行收入增长5%。这表明,数字报纸订阅模式为报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传统出版社积极寻求数字出版新模式,实现角色的转变。德国学术出版社德古意特以其创新的PDA数字出版发行模式为图书馆带来了数字内容供应的新方式。图书馆只需支付一定的PDA费用,便可以租用“德古意特在线”上数字内容供读者阅读。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实际使用率调整图书的采购内容。该模式开拓了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了双方的共赢。此外,美国的西蒙舒斯特出版社与纽约市的公共图书馆签署协议,试行电子书借阅服务。至此,美国六大出版商已经全部开始为纽约市的图书馆系统提供短期性电子书服务。可见,传统出版商从内容商向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已成为全球化趋势。

2.数字出版市场表现抢眼

儿童数字出版成为市场热点。美国少儿图书出版商学乐公司于2012年5月推出少儿电子书阅读应用软件Storia 。 Storia针对3-14岁具有不同阅读水平的少儿阅读群体进行电子书的开发,包括印刷版少儿图书的数字化和增强型电子书两个版本。此外Storia还将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融入了这个电子书系统,实现对孩子的学习与阅读的及时了解与管理[5]。企鹅、兰登书屋、阿尔波特·惠特曼出版社等多家知名出版社也纷纷涉足童书数字出版领域,开发应用软件或电子书。与之相对应,儿童的阅读方式也已发生改变。据调查数据显示,英国儿童在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上的阅读量首次超过纸质书籍、杂志、报纸和漫画的阅读量。英国国家文教信托组织通过对3万余名8-16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39%的儿童和青少年使用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电子设备进行日常阅读,同时儿童阅读电子书的数量在过去的两年中增加了一倍[6]。数据和市场状况表明,儿童数字出版市场正在崛起,数字阅读终端及内容对儿童的影响将逐渐深化,童书数字出版市场成为出版商们争相抢夺的一片蓝海。

自助出版热度高涨。电子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推动了新的出版模式出现。网络作品的发表形式实现了从在线阅读向自助出版的转变,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作者采用自助出版的形式发表作品。2012年8月,4名自助出版作者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7]。 自助出版业不断繁荣带动了自助出版平台的兴起。2010年,亚马逊推出名为“ Kindle直接出版”的自助出版平台。2012年4月,美国巴诺书店旗下子公司Nook推出名为“Nook Press”的自助出版平台[8]

电子教材形式用途多样化。美国大学教科书价格颇为昂贵,导致美国二手教材交易市场的繁荣。美国最大的大学教科书租赁服务公司Chegg,于2012年1月推出基于HTML 5的电子教材阅读应用软件[9]。该软件可以安装在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可联网设备上,实现电子教材的购买、重复租赁和在线学习与阅读,开辟了电子教材使用的新模式。

3.数字终端研制得到突破

智能穿戴设备兴起。随着技术不断升级,人类社会已经渐渐步入“智能时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终端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紧密,人们对终端的便携性需求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3年地平线报告》将“可穿戴设备”列为未来4-5年值得关注的新兴技术之一。事实上,可穿戴设备在近两年已经悄然兴起。所谓可穿戴设备,就是把穿戴在人们身上的事物赋予了智能化的功能。穿戴式科技逐渐受到业界巨头的关注。谷歌推出了“智能眼镜”,通过电脑化的镜片能够以类似于智能手机的格式将消息展示在用户眼前,同时能够语音控制导航应用程序和浏览网页。苹果公司也计划进入这一领域,正在研发智能手表产品iWatch,可以实现智能手机的部分功能[10]。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数字出版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平板电脑功能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近年来,平板电脑成为终端市场的一大热点,而功能上的趋同,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各家品牌的竞争力。因此部分企业开始在功能上寻求新的突破。一家名为Memo的公司推出了老年人专用的平板电脑。针对老年人经常出现的短期失忆,这款平板电脑带有定制软件进行帮助,允许家庭其他成员给老人设置事务安排提示。家庭成员可远程登录到一个伴侣网站进行事项安排和查看,可进行天气预报、日历、常用号码、家庭相册、用药时间等设置[11]

4.行业内部整合及企业间合作加强

近年来,由于产业融合不断加深,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企业间的关系不再仅仅停留在竞争对手的层面,而是成为合作伙伴。2012年10月,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与英国培生集团宣布合并二者旗下的兰登书屋与企鹅出版社。此举有利于两家出版商的协同合作,增强实力,共同应对来自亚马逊、苹果及谷歌等方面的市场竞争压力,提升它们在电子书等新兴出版领域的竞争力。

同样也是在2012年10月,全球第一大图书零售商巴诺书店与IT巨头微软公司联合宣布,两家公司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2]。微软向巴诺旗下的Nook Media公司投资3亿美元,以获得该公司17.6%的股权,目前这家公司估值大约为17亿美元。共同成立的新公司,将包含巴诺现有的Nook与在线教材等数字业务,并针对Windows 8操作系统开发Nook应用程序。这次合作同样是为了综合两家企业的实力,与苹果、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相抗衡。

(二)国内环境

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出版的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政策日益趋好。在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不断加深,科技在出版行业发挥的作用日益加深,文化产业占我国GDP的比重不断提升。

1.政策带动产业变革,科技与出版融合加深

政策为科技与出版融合保驾护航。为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科技部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年8月24日印发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13]。《纲要》指出,我国文化科技发展将以“创新引领、促进融合;市场牵引、应用驱动;技术集成、模式创新;整合资源、统筹兼顾”为基本原则,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同时,进一步提出未来文化科技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对我国文化科技发展的工作机制、扶持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也强调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指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机构改革推动产业融合。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卓有成效,随着以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各种媒体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统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资源,作为新一届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组建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两大部门合并能够减少职能交叉重叠,改善管理机制,有利于打破行业壁垒,对于加速文化产业跨行业、跨领域整合及多媒体综合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意味着文化产业将步入大传媒、大出版时代。

近两年来,从国家财政部到各省级、地方政府纷纷加大了对文化产业、尤其是对新兴媒体及数字出版行业的资金投入扶持力度,收到了良好成效。

2.步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文化产业产值再创新高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巨大挑战。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预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机已经到来,网络通信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融合,将为现存世界发展形势带来重大改变,将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新经济的五大支柱——高效的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型建筑、基于氢的能量存储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能源网络和基于电能或氢能源的新型运输物流系统,将对数字出版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文化产业总产值占我国GDP比例不断升高。据《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其GDP占比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正逐渐增强[14]。数字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我国GDP增长起到越来越有力的推动作用。

3.数字阅读率总体上升,推动全民阅读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提升至74.5%,手机已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上网终端。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从对电子书报刊的数字化阅读情况分析来看,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电子书阅读率为17.0%,电子报和电子期刊的阅读率分别为7.4%和5.6%。总体来讲,数字化阅读整体人数呈不断增长趋势,极大地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