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商品归类风险和案例解读

企业商品归类风险和案例解读

时间:2022-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商品归类错误或者争议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企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造成的;还有相当部分是由于海关目前的归类审核制度以及海关执法人员素质差异原因造成的。海关这一处罚势必引发企业相关财务和利润筹划“失算”。另外,归类的错误有可能使得企业触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相关条例,甚至涉嫌违规﹑走私行为。
企业商品归类风险和案例解读_涉外型企业海关稽查风险管理与实操技巧——中国海关稽查风险管理报告

商品归类是货物进出口通关过程中专业性﹑技术性最强,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企业违规风险非常高的一个“坎”。在实践中,经常有企业因为申报的商品归类与海关认定的结果不一致而被海关以“申报不实”为由进行行政处罚,结果是不但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失﹑通关时间上的迟延,还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海关分类。

商品归类错误或者争议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企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造成的;还有相当部分是由于海关目前的归类审核制度以及海关执法人员素质差异原因造成的。这些都给企业带来相当的作业风险:

企业通关效率、通关成本难以控制

在通关环节发生商品归并错误或者争议后,企业难于及时通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通关效率,同时,企业将投入人力和精力纠正或者协调商品归并工作,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

商品归类错误或者争议,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务规划和财务筹划

归类是企业权益的生命线:是证与非证﹑税与非税﹑免与征﹑多与少﹑罪与非罪的界限。归类的差异将对企业的经营利润﹑通关效率等多方面造成影响。

例如:2009年深圳海关发现深圳某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向海关申报的一批液晶显示器中,有部分带有HDMI接口,与总署归类指导意见书税率相差30%。经过进一步调查,海关发现该公司在2008年从深圳口岸共进口此类液晶显示器合计17余万台,总金额约人民币2.57亿元,需要补缴税款(含关税和增值税)约人民币9,018万元。海关这一处罚势必引发企业相关财务和利润筹划“失算”。

加工贸易享受暂缓纳税制度,表面上看归类不直接涉税。但由于加工贸易账务难以平衡的特点可能引发技术性补税﹑保税加工货物内销补税等原因均需要事先确定保税原材料的海关商品编码,因此商品归类的差异,同样会引发税种﹑税率的差异,企业可因此出现漏征﹑少征税的情况,一旦海关补征﹑追征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运作以及利润测算等工作。再者,从事加工贸易如发生商品归类错误或者调整,将造成对保税备案﹑保税进口﹑保税加工执行﹑保税出口﹑保税核销以及保税加工货物后续处置等诸多环节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工贸易商品归类风险较之一般贸易业务要大许多。

另外,归类的错误有可能使得企业触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相关条例,甚至涉嫌违规﹑走私行为。

归类是加工贸易企业内外协作的基础

海关执法水平的差异,增加了企业商品归类错误的可能性

有一位企业关务经理的表述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在通关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同关区甚至同一关区的不同关员在产品归类﹑定价上的不同,同一种产品最后可能做出几种截然不同的归类结果,造成不同的税率和许可证的认定。对企业而言,通关成本和时间可控制性大大降低。我们老总不清楚海关的作业情况,总认为我们关务人员办事不力﹑能力不行,搞得我们压力很大”。

来自服装行业的一位贸易合规经理谈到归类也显露出相当的痛苦:“归类真是个头疼的问题,我们企业是出口服装的,有的款式都很时髦,都不知道归哪里合适,而且服装又要做许可证,如果海关认为要做许可证,你没做的话,就说你是逃配额了,真是要命。而且每个海关归出来的都不一样!小小的一位一线关员,可以轻易否决预归类决定和合同备案的归类。”

另外一位关务人员则提到:“有时因为某些海关关员的水平不高,他们自己的归类意见都不统一。这次在这位关员手上要求归类到这个海关商品编码,下次换位关员又要求归类到另外一个海关商品编码。太累人!海关关员的意见不统一和参差不齐导致许多企业在归类过程中心里没底!频繁地变更归类常被老板认为是能力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海关归类管理机制确实一定程度地影响到了海关的执法形象,从全球性贸易通关来讲,归类争议并不仅仅是中国特色。海关正积极改观这种局面,如:某些地方海关正筹划建立集中审单中心来规避归类中的争议,同时也在力促中国归类执法信息和执法程序的透明化。

在商品归类案件发生时,很多企业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也有的感到很委屈,想去申辩或者想通过法定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又找不到问题的关键点,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以下列举一些具体的归类案例,期望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