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山水而出于山水

基于山水而出于山水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村落遗产是多种自然地理环境下农耕文明的产物,体现着先民的选址和营建智慧。从江苏形成年代较早的村落遗产情况来看,早在魏晋时期,先民对聚落和环境的关系就十分关注。如镇江华山村,就选址在一处台地上,东西南北皆低,唯聚落高敞,村庄南邻河谷,南部极具防卫性。而宁镇地区,丘陵岗山,湖塘遍布。因山就势,因水蜿蜒,江苏村落遗产的形态,跟自然地形的关系密不可分。因而跨水之桥构成江南传统村落常见的景观。
基于山水而出于山水_乡愁的记忆——江苏村落遗产特色和价值研究

江苏村落遗产是多种自然地理环境下农耕文明的产物,体现着先民的选址和营建智慧。从江苏形成年代较早的村落遗产情况来看,早在魏晋时期,先民对聚落和环境的关系就十分关注。如镇江华山村,就选址在一处台地上,东西南北皆低,唯聚落高敞,村庄南邻河谷,南部极具防卫性。再如镇江九里村,坐落在东西约四百米、南北约三百米的平缓高坡上,南部邻河,至明代建有跨河石桥一座,村东南为码头,是水路来往的要津,村庄周围有多条水系环绕,负阴而抱阳的态势十分强烈。

先民的营建智慧还体现在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上。历史上环太湖地区进退江湖之间,地皆泽国。先民用圩田泽地之法以改造自然,又开渠引航以顺应自然,故古村落往往兼具农耕水利与航道便利的优势。而宁镇地区,丘陵岗山,湖塘遍布。先民择阜岗坡度、高度适宜之地,以陂塘堰坝蓄水,用圩田灌溉之法,故村落往往水塘环绕,聚居圩堤小径。如杨柳古村,大宅之后多有湖塘,宅院外墙之下,深埋梅花桩基,以加固圩区软土。而江北滨海,以盐荡为生计,村落多临滩涂草荡,用海堤筑防。交通多沿人工运河而建,如通吕运河、运盐河等。对此梁白泉先生说过:“村镇的特点,是不受封建观念对城市建设严肃方整要求的约束,而是在河道相遇交通方便的港口,依水道方向做不规则的布局。”

因山就势,因水蜿蜒,江苏村落遗产的形态,跟自然地形的关系密不可分。湖山地区村落的场地窄逼,路网常呈鱼骨状,而水网地区的村落多沿河布局(图2-4)。因而跨水之桥构成江南传统村落常见的景观。早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十分欣赏这种“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风景(3)。这类水乡村落人家的后门往往直接临河,设亲水平台,“面街背水户通舟,台榭高低临水际”,既方便用水又方便交通。沿主河道还多设有河棚式建筑。正如清代诗人袁枚归纳的:“民居稠密,瓦屋鳞次,沿街有廊,不需雨具。行者不乘车,不着笠,以左右皆长廊也。”(4)

图2-4 太仓沙溪古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