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杨浦区睦邻中心运作的三种基本模式比较

杨浦区睦邻中心运作的三种基本模式比较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殷行街道睦邻中心完全赞成统一使用睦邻中心这个称谓以及设置统一的LOGO形象标识。首先,政府部门之间直接的协作关系相对松散且政府部门与居委会、睦邻中心以及其入驻的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及业务上的监管、指导与支持并不充分有效。其次,从睦邻中心与社会组织乃至商家服务供给边来看,准理想型睦邻中心有可能由街道政府委托某专业社会组织运作,但入驻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与商家较少。
杨浦区睦邻中心运作的三种基本模式比较_社区睦邻中心:基层公益服务提供的杨浦模式

(一)理想型或标准型睦邻中心

理想型或标准型睦邻中心是指睦邻中心运作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或行动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协作型伙伴关系,如图7-1所示。首先,政府部门直接的协作关系紧密且政府部门(包括街道和民政局)与居委会、睦邻中心以及其入驻的社会组织直接信息通畅、资源共享以及业务上高效的监管、指导与支持服务是至关重要的。政府为睦邻中心的运作提供充分的公共设施(场地)资源以及必要的运营经费的支持,包括提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合约,这些都会推动睦邻中心的良性运转。其次,从睦邻中心与社会组织乃至商家服务供给边来看,理想型睦邻中心应当由街道政府委托知名的专业社会组织运作,并且邀请吸引或孵化较多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与商家入驻。睦邻中心与专业社会组织(包括商家)之间也是信息、资源共享且在社会服务提供过程中相互支持与协作。当然,睦邻中心对入驻或合作伙伴的社会组织及商家的挑选是十分严格的,以确保社会组织与商家的社区服务是高质量且公益性的。再次,从运行效果来看,理想型的睦邻中心及其入驻的社会组织能够及时有效地甄别居民的社会服务需求及居民对服务的评价信息,从而以切实的服务改进来回应公众的呼声。当社会组织与睦邻中心获取居民的需求信息渠道是多途径和畅通的,其既可以直接在为居民的服务互动过程中获取公众需求信息,也可以从居委会工作人员那里获得相关居民的需求信息。当然,对于睦邻中心而言,其中心设施资源包括活动场地、图书、电脑等都应该得到充分高效的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社区公共资源服务公众的价值。

图7-1 理想型或标准型睦邻中心治理模式

案例1:延吉睦邻中心

延吉第一睦邻中心成立于2010年1月,是成立最早的睦邻中心,距今已有7年的时间,是由上海知行社工师事务所进行运营管理的,由2位固定的人员进行管理,没有兼职人员,办公地方是和延吉四村的居委会同址办公,面积在1300平方米,办公设施有电脑、办公桌、空调、多媒体/投影设施、黑板/白板,设施较为完善,基本是可以满足办公条件的。在为居民提供服务方面,该睦邻中心投入的经费34万元,为覆盖4个居委会的1万多人提供6大类的活动:青少年假期活动、医疗健康、法律咨询活动、各类教育活动(补习班、少儿英语、亲子教育等)、社区健身/运动会等集体活动、送餐服务、日常维修等便民服务。在2015年上半年举办的活动达到1500多次,服务了30422人次。

该睦邻中心成立早,所以,在对睦邻中心及活动的宣传上做得较到位,如有宣传栏和通讯、简报及社交软件为活动进行宣传,让居民能够及时了解睦邻中心的活动。同时,该睦邻中心有2家入驻组织,睦邻中心会不定期地组织入驻组织的代表或是负责人进行交流,让组织间交流经验与学习互动,并对入驻的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使睦邻中心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使其满意的服务。此外,该睦邻中心还与其他的组织如企业、学校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用外部的资源为睦邻中心提供资源支持,为居民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性需求。相对而言,延吉第二睦邻中心则有9家入驻组织,是延吉四个睦邻中心入驻组织最多的睦邻中心,睦邻中心会一月一次地组织入驻组织的代表或是负责人进行交流。

案例2:殷行街道“幸福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殷行街道的“幸福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位于闸殷路68号,成立于2012年11月,面积700平方米,运营经费每年90万元,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覆盖19个居委会区域,覆盖区域现有9万人,其中商品住房小区15个,老式公房小区20个。目前,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有固定工作人员16人,兼职人员10人,拥有价值约20万元的电脑、办公桌、空调、多媒体/投影仪等办公设施,但并没有水电煤补贴。

殷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现在由上海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这一专业社会机构组织进行运营,并有16名专职人员在此工作办公;在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入驻的社会组织有3家,且这3家社会组织都是在杨浦区注册成立的,共有16名专职工作人员在此工作办公。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会不定期组织各入住组织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参加经验交流和活动协调会,并组织对入驻社会组织的人员进行培训活动。

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共举办126次各类服务活动,服务人次4500人左右,过去一年内共服务人次9000人,服务类别包括娱乐活动、医疗健康和法律咨询活动、外来务工人员活动、送餐活动、纠纷调解、日常维修等便民服务共6类。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服务活动不仅次数多、内容丰富,而且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还会一月一次办通讯简报,其名称为《阳光中心简报》,除此之外,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还有社交软件(如微信)平台、公众号和网站、主页等新媒体平台。

殷行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有独立的办公地址,不与任何居委会同址办公,但与东白、西白、隆昌、波阳、十九棉等居委会保持紧密联系,也与3家大学有合作,并签订协议。殷行街道睦邻中心完全赞成统一使用睦邻中心这个称谓以及设置统一的LOGO形象标识。

(二)准标准型睦邻中心

相对于理想型或标准型睦邻中心而言,准标准或准理想型的睦邻中心是指睦邻中心运作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或行动者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协作关系,但远不够紧密,如图7-2所示。首先,政府部门之间直接的协作关系相对松散且政府部门(包括街道和民政局)与居委会、睦邻中心以及其入驻的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及业务上的监管、指导与支持并不充分有效。政府为睦邻中心的运作提供部分或一定的公共设施(场地)资源以及少量的运营经费的支持。其次,从睦邻中心与社会组织乃至商家服务供给边来看,准理想型睦邻中心有可能由街道政府委托某专业社会组织运作,但入驻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与商家较少。睦邻中心与专业社会组织(包括商家)之间存在一定信息、资源互动且在社会服务提供过程中偶尔也产生某种合作,但合作的程度不高。同样,睦邻中心对入驻的社会组织或作为合作伙伴的商家缺乏严格的筛选和淘汰机制,以至于社会组织与商家的社区服务质量不高且缺乏公益性。再次,从运行效果来看,准理想型的睦邻中心及其入驻的社会组织在甄别居民的社会服务需求及居民对服务的评价信息方面不够及时准确,缺乏动力切实地改进服务以回应公众的呼声,表现在社会组织与睦邻中心获取居民需求的信息较少来自居民对服务的直接反馈,而是主要依赖于从居委会工作人员那里获取。当然,对于准理想型的睦邻中心而言,其中心设施资源包括活动场地空间与图书、电脑等使用效率都不高,其服务公众的这些社区公共资源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图7-2 准标准型睦邻中心治理结构示意简

案例3:五街街道社区综合服务点

五街街道的社区综合服务点位于仁德路67弄10支弄9号,成立于2014年3月,面积900平方米,运营经费每年30万元,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覆盖3个居委会区域,其中商品住房小区6个,老式公房小区5个。目前,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有固定工作人员1人,兼职人员12人,拥有电脑、办公桌、空调、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白板等办公设施,也拥有自己的宣传栏以公示各类活动场地/区域的活动信息。

五街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现在由一铭、复群2家专业社会机构组织进行运营,但并没有专职人员在此工作办公。在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入驻的社会组织是一铭、复群,2家社会组织都在杨浦区注册成立的,不过这2家社会组织也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在此工作办公。但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也会不定期组织各入驻组织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参加经验交流和活动协调会,不过没有组织过对入驻社会组织人员的培训活动。

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共举办170次各类服务活动,服务类别包括娱乐活动、青少年假期活动、医疗健康和法律咨询活动、亲子教育活动、社区健身/运动会等集体活动、养老/护理服务、日常维修等便民服务共7类。虽然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服务活动次数多、内容丰富,但是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并没有办通讯、简报,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只有社交软件(如微信)平台、公众号。五街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与大学、银行、卫生中心有合作,但是未签订协议。

案例4:控江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控江街道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街道多代基地)位于靖宇南路99弄16号,成立于2015年10月,面积320平方米,运营经费每年12万元,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覆盖10个居委会区域,覆盖区域现有4万余人,其中商品住房小区2个,老式公房小区8个。目前,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有固定工作人员3人,拥有价值约9万元的电脑、办公桌、空调、黑板/白板等办公设施,也拥有自己的宣传栏以公示各类活动场地/区域的活动信息,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每年在运营费中包括10万元左右的水电煤补贴。

控江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现在由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这一专业社会机构组织进行运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会不定期组织各入驻组织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参加经验交流和活动协调会。在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并没有入驻的社会组织。

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没有举办过各类服务活动。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没有办通讯、简报,也没有社交软件(如微信)平台/公众号、微博、网站或主页等新媒体平台。控江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未与任何机构组织有合作。对统一使用睦邻中心这个称谓以及设置统一的LOGO形象标识也没有作表态。

(三)起步型睦邻中心

相对于理想型或准标准型睦邻中心而言,欠准标准或起步型的睦邻中心是指睦邻中心运作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或行动者不仅相互之间缺乏协作关系,而且行动者自身的服务能力也比较弱,如图7-3所示。首先,政府部门之间直接的协作关系相对松散且政府部门(包括街道和民政局)与居委会、睦邻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及业务上的监管、指导与支持非常缺乏。政府为睦邻中心的运作提供的公共设施(场地)资源以及运营经费的支持都非常不足。如陈家头睦邻中心从成立至今投入的经费仅仅为2万元,新江湾城街道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每年运营经费也不过5万元,而且与前两种类型的睦邻中心相比其资源动员能力显得非常弱。其次,从睦邻中心与社会组织乃至商家服务供给边来看,起步型睦邻中心如陈家头睦邻中心等既缺乏专业社会组织运作,同时,其入驻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与商家也非常缺乏。由于很少专业社会组织(包括商家)参与社区服务和活动,睦邻中心仅仅依靠自身的运作或居委会的合作难以提高丰富的高质量和持续的公益性社区服务,所以,陈家头睦邻中心和新江湾城街道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在2015年的上半年分别只举办了15次和25次活动。再次,从运行效果来看,起步型的睦邻中心由于没有入驻的社会组织,其在甄别居民的社会服务需求及居民对服务的评价信息方面力不从心,缺乏回应或响应公众的呼声的服务能力。此外,对于起步型的睦邻中心而言,其中心设施资源包括活动场地空间与图书、电脑等要么十分缺乏,要么即使有所配置其使用效率也不高。

图7-3 起步型睦邻中心治理结构示意简

案例5:陈家头睦邻中心

陈家头睦邻中心成立于2015年2月,由江浦社区银发事业促进会进行运营的,没有入驻的社会组织,是新建立的睦邻中心,覆盖4个居委会,睦邻中心有独立的办公地方,面积约300平方米。从成立至今投入的经费为2万元,兼职人员达到12人,但是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这是较薄弱的地方。在办公设施上虽然有空调、多媒体、黑板这些设施,但是对办公桌和电脑这些办公的设施是缺乏的,可能由于是新成立的睦邻中心,设施还不完善。

在睦邻中心运营方面,睦邻中心是在2015年刚成立的,提供的服务为老年日托/娱乐活动、医疗健康、法律咨询活动、社区健身/运动会等集体活动这三大类服务,种类较少。在提供的服务上,睦邻中心在过去的半年开展的服务总共举办了15次活动,服务的人次为1500人。但是睦邻中心成立至今还没有通讯、简报和新媒体平台对睦邻中心进行宣传,并且还没有与企业、大学等机构组织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为了睦邻中心自身发展并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睦邻中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案例6:新江湾城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新江湾城街道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位于政和路1011号2楼,成立于2012年5月,面积25平方米,运营经费每年5万元,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覆盖16个居委会区域,覆盖区域现有4万人,其中商品住房小区30个,老式公房小区1个。目前,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有固定工作人员1人,无兼职人员,拥有价值约20万元的电脑、办公桌、空调、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白板等办公设施,也拥有自己的宣传栏以公示各类活动场地/区域的活动信息,但并没有水电煤补贴。

新江湾城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现在没有专业社会机构组织进行运营,因此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不会组织各入驻组织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参加经验交流和活动协调会,虽然有1家入驻的社会组织,但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并没有组织对入驻社会组织的人员进行培训活动。

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共举办25次各类服务活动,服务人次5000人左右,过去一年内共服务人次10000人,服务类别包括医疗健康和法律咨询活动和日常维修等便民服务共2类。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没有办各种通讯、简报,也没有社交软件(如微信)平台/公众号、微博、网站或主页等新媒体平台。

新江湾城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有独立的办公地址,不与任何居委会同址办公,但与中科大公馆保持紧密联系,未与任何机构组织有合作。新江湾城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完全赞成统一使用睦邻中心这个称谓以及设置统一的LOGO形象标识,并表示希望统一形象、统一标准。

表7-1将以上讨论的3种类型的睦邻中心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给出了对照和比较。可见,目前,杨浦区正在推进建设中的24家睦邻中心大体上还处在上述3种模式的转换过程之中,其中,以延吉为代表的少数睦邻中心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建设,已经积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其大体上具备理想型睦邻中心的基本形态或特征,可以为其他各个睦邻中心的运作和发展提供一个参照的标准。但是,对于那些刚刚起步的或筹建中的睦邻中心而言,其不仅缺乏专业的社会组织运作,而且缺乏专业社会组织入驻,虽然一些筹建的睦邻中心也不乏政府支持,且场地空间等硬件资源比较丰富,但其运作管理的“软件”社会服务能力还远远不足。这些欠缺的“软件”服务能力包括睦邻中心的运作主体和居委会、街道之间的协调能力以及运作主体和专业社会组织、商家乃至公众之间的互动协作能力。如果这些起步型睦邻中心本身就缺乏专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则其自身的组织服务和资源动员能力就势必大大弱化。

表7-1 3种类型的睦邻中心组织模式的特征比较及其代表性案例

(续表)

(续表)

当然,大部分的睦邻中心则是介于标准型和起步型之间,即所谓的准标准型的睦邻中心。这些睦邻中心和以延吉为代表的标准型相比较,在某些方面其特征可能比较接近于标准型,而在另外一些特征方面却又十分类似于起步型。如长白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现在由上海海阳老年事业发展海阳服务中心这一专业社会机构组织进行运营,并有2名专职人员在此工作办公;在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入驻的社会组织有1家,且这家社会组织是在杨浦区注册成立的,共有2名专职工作人员在此工作办公。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会不定期组织各入驻组织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参加经验交流和活动协调会,也会组织对入驻社会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活动。可见,其运营管理的专业化特征是比较突出的,接近于标准型,但其在资源动员和服务能力方面却又非常薄弱而类似于起步型睦邻中心。如长白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面积144平方米,每年运营经费仅仅0.26万元,远远低于标准型睦邻中心的配置。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共举办7次各类服务活动,服务人次3978人左右,过去一年内共服务人次7956人,服务类别包括娱乐活动、各类教育活动、送餐活动、养老/护理服务、日常维修等便民服务共5类。可见,该睦邻中心虽然在专业化运作管理方面已经摆脱起步阶段,但是其在资源配置和服务活动能力等很多方面与标准型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