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昆明主城区人口现状与格局

昆明主城区人口现状与格局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注:“主城建成区”面积指昆明市政府2010年确定的建成区面积,人口为聚居城镇的常住人口。这表明,在过去5年间,昆明主城区人口虽然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城镇人口增长速率显著快于常住人口。表5-2 2010—2014年昆明市市辖区与主城区常住人口与城镇人口比较资料来源:《昆明统计年鉴》2011—2015年各年。同期昆明主城区的户籍人口增加2.9万,占比下降了0.78个百分点,非户籍人口约占常住人口1/3。
昆明主城区人口现状与格局_纵论云南城镇化——理论思辨、实证观察与个案剖析

(一)全市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集聚主城区,主城核心区的人口密度突破万人

城市发展的人口集聚规律证实,人口区域集聚效应与城镇化的人口聚居趋向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人口空间聚散的疏密程度总是随着区域引力的强弱而变化,越是趋向主城核心区,空间人口集聚密度越高。

图5-2 2014年昆明14个区县(市)人口密度分布图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和唯一一座人口规模超三百万的特大城市[2]人文积淀厚重、要素资源富集,发展优势凸显,就业机会多多,对外来人口有着无可替代的吸引力。周边区域人口源源不断向市区涌入,使主城区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周边区域(参见图5-2)。通过分层面的观察进一步表明:昆明市范围内(以下简称市辖区),人口密度不过300余人;昆明市主城区,人口密度则上升到1 300余人;而主城建成区,人口密度已超过万人(参见表5-1)。

表5-1 2010年和2014年昆明市不同区划层次的人口密度

资料来源:2011年和2015年《昆明统计年鉴》。
注:“主城建成区”面积指昆明市政府2010年确定的建成区面积,人口为聚居城镇的常住人口。

基于上述,对比观察昆明主城区占地面积与常住人口在昆明市市辖区中的特征即可发现,截至2014年年末,主城区在占全市区域面积13.1%的土地上,聚居了全市55.4%的常住人口,尤其是主城核心区,仅占昆明市市辖区面积的1.5%,却聚居了全昆明市51.9%的常住人口(参见表5-1和图5-3)。

图5-3 昆明主城区占地面积与常住人口在昆明市市辖区中的占比状态

(二)城镇人口增长速率显著快于总人口,主城区城市化率超过90%

观察表5-2可见,昆明市市辖区和主城区常住总人口规模都在不断增长,但人口的增长幅度和区域差距明显。

从2010年到2014年,昆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从643.9万增加到662.6万,净增18.7万,年均增长4.7万人,同期城镇人口净增31.7万,年均增长近8万,增幅接近常住人口的一倍。因此,5年间市辖区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从66.13%提高到69.05%。

相较而言,从2010年到2014年,主城区常住人口从358.7万增加到367.1万,净增8.4万人,年均增长2.1万;同期城镇人口净增23.7万,年均增长近6万,增长幅度相当于常住人口的三倍多。这表明,在过去5年间,昆明主城区人口虽然呈不断增长态势,但城镇人口增长速率显著快于常住人口。由此使主城区人口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89.2%提高到2014年的93.6%,比市辖区同期值分别高23.01和24.55个百分点(参见图5-4)。

表5-2 2010—2014年昆明市市辖区与主城区常住人口与城镇人口比较

资料来源:《昆明统计年鉴》2011—2015年各年。
注:本表数据为年末数。另据“六普”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0时,昆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为6 432 212人,另有830 888人为市外流入本辖区居住未满半年的暂住人口。

图5-4 2014年昆明市市辖区和主城区常住人口城镇人口与城镇化率

(三)常住人口显著高于户籍人口,主城区非户籍人口占到1/3

伴随城镇化进程加速和户籍制度改革,乡城人口迁流改变了城镇人口的户籍构成。非户籍(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正在成为重塑城镇人口空间格局的主导力量。

据表5-3观察,在昆明市常住人口中,拥有本地户籍的居民呈稳中下降走势。在2010—2014年间,昆明市市辖区户籍人口虽然净增了9.1万,但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却下降了1.0个百分点,非户籍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1/6。同期昆明主城区的户籍人口增加2.9万,占比下降了0.78个百分点,非户籍人口约占常住人口1/3。

表5-3 2010—2014年昆明市市辖区与主城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较

资料来源:《昆明统计年鉴》2011—2015年各年,表1-2。

对比观察2014年昆明市市辖区与主城区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构成可见,主城区非户籍人口占比达到33.2%,比市辖区高出一倍,表明作为昆明中心城市的主城区对外来人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参见图5-5)。

图5-5 2014年昆明市市辖区与主城区常住人口及户籍构成

据表5-4观察,分区县(市)进一步观察发现,呈贡是非户籍人口占比最高的区,这与呈贡新城建设直接相关。但是,与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的总体态势相反,昆明市市辖区中的禄劝、寻甸、东川、宜良、富民和嵩明等区县却表现出户籍人口超过常住人口(以负值表示)的特征,这或许暗示了区域间人口集聚与分布格局的走向,在主城区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的同时,周边区县则出现户籍人口的大量流失。

表5-4 2010—2014年昆明市14个行政辖区县(市)非户籍人口占比

续表

资料来源:《昆明统计年鉴》2011—2015年各年。

(四)近3/4的外来人口属省内流动,省外流入人口以川黔渝三省市为主

根据“六普”时的户口登记状况指标统计,2010年居住在昆明市市辖区的外来人口共计204万人,剔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33万,实际外来人口共计171万,其中户口登记地在云南省内的外来人口接近127万,占73.92%;同期主城区接近97万,占72.25%。表明聚居在昆明市的外来人口大多数来自本省内(参见表5-5)。

表5-5 2010年昆明市市辖区与主城区外来人口与来源地构成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昆明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册表7-1数据计算。

对比市辖区与主城区居住人口的户口登记地状况可见(参见图5-6),主城区外来人口占比超过1/3,比市辖区高10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图5-6中的“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两概念,是按户口登记地界定的,与图5-5中“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概念所表达的内涵应该并无二致,只是数据来源各有所据、统计口径也不完全吻合,因此在现实解释中存在较大差异,但统计结果反映的大趋势是一致的。

图5-6 2010年“六普”时昆明市市辖区与主城区户口登记人口及构成

进一步观察主城区内常住人口中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构成(参见图5-7)可见,五华区85.6万常住人口中,有27.3万外来人口,占31.96%;盘龙区常住人口近81万,有32.2万外来人口,占39.8%;官渡区有常住人口85.3万,其中外来人口36万,占42.14%;西山区75.4万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24.8万,占32.66%;呈贡常住人口31.1万中,其中外来人口13.8万,占44.5%。呈贡新区外来常住人口占比在主城区中最高,这与昆明老城区的行政功能与教育功能向呈贡新区转移带动大量人口进入有关。

图5-7 2010年“六普”时昆明市主城区分区常住人口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昆明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册,表7-1计算绘制。

观察来自省外的流入人口可见,省外流入昆明市“城区”现住地人口最多的省区市分别是:四川、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浙江、河南、江西、福建、广东十省区市,合计占“两区”外来人口的比重均接近85%。尤以四川、贵州和重庆三省区(市)的流入人口为主,占比均远高于其他省区市(参见图5-8)。

图5-8 2010年“六普”时来自省外的流入人口
资料来源:根据《昆明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册,表7-3计算。

(五)非农人口明显少于城镇人口,主城区聚居着大量“市民”身份的农业人口

在中国,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两个概念的外延比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宽泛。换句话讲,按聚居地属性统计到的城镇人口明显高于按户籍身份或从业属性统计到的非农人口。因此在当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进入城镇的(常住)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在以农牧业为生,实属形式上的城镇人口,实质性的农业人口。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分离凸显了两种城镇化统计指标,一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二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前者是按户口属性统计的指标,后者则是按聚居区域统计的指标。由于按聚居地口径统计到的城镇人口中包含有相当规模的农业人口,因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总是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上述两种人口城镇化指标差距背后,所揭示的其实是乡城人口“二元”分割在“市民”群体中的新分化[3]。这种乡城人口“二元”分化在城镇的延续,凸显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的“半城镇化”(王春光,2006;李爱民,2013)或“半融入”(李强,2011)特征,亦被认为是当代中国城镇化“虚高”的表现(段成荣,2012),是一种病态的、不可持续的城镇化(简新华,2012)。

2010年“六普”时,昆明市市辖区人口的非农化率和城镇化率分别为38.1%和66.3%,两指标相差28.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昆明主城区人口的非农化率和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6.3%和89.3%,两指标差距更高达33个百分点。这种人口非农化率显著低于人口城镇化率的现象表明,尽管大多数人口聚居在“市区”,并取得了“市民”身份,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市民”依然没有脱离“农民”身份,或者仍旧以农业为生。这正是中国人口“半城镇化”现象在昆明市的体现(参见表5-6和图5-9)。

表5-6 2010年昆明市市辖区与主城区非农人口与城镇人口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昆明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表1-5数据计算。

图5-9 2010年“六普”时昆明市市辖区与主城区的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
注:本图中“非农化率”指标的含义是非农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理解为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与此对应于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

(六)主城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和人口抚养比压力因外来人口的进入而缓解

观察昆明市市辖区的不同人口年龄金字塔(图5-10)可见,常住人口年龄金字塔与外来人口年龄金字塔存在显著差异,常住人口年龄金字塔形似一个紧凑的双台宝塔,20~24岁和35~39岁两个年龄组人口占比最突出,男女合计分别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外来人口金字塔则形似一个陀螺,14岁以下低龄人口和50岁以上高龄人口占比明显偏低,15~49岁青壮年人口占比异常增大,尤其是20~24岁组男女人口占比接近20%,意味着平均每五个外来人口中就有一个20~24岁的青年人。究其原因,一是务工迁入,即外地年轻人到就业机会多、收入预期高的城市区域求职谋生;二是上学迁入,即大中专学生群体向高等院校集中的市区迁入。查证“迁移原因”数据可进一步表明,昆明市市辖区20~24岁组外来人口共计371 278人,其中因“务工经商”迁入193 277人,占52.1%,因“学习培训”迁入122 879人,占33.1%,两项合计占该年龄组人口的85.2%。与青年人口进城务工不同,上学迁入显然是导致城镇同龄人口突增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学生人群受教育程度高,长期居留城镇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城镇人口老龄化态势因大量青壮年外来人口的迁入而得到缓解。

图5-10 2010年“六普”时昆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年龄金字塔
资料来源:根据《昆明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册,表3-1和表7-2数据绘制。

将主城区常住人口与市辖区城镇人口两个年龄金字塔图形(参见图5-11)做比较更可发现,两地人口年龄结构十分相近,这其中正是因为昆明主城区聚居着全市辖区内75.1%的城镇人口所致,据此也可说,两个人口的年龄结构有75%的相似度,只是主城区常住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更为收缩,中部更加扩展。这与主城区常住人口生育率更低,青壮年人口集聚更多直接相关。

图5-11 2010年“六普”时昆明主城区常住人口与市辖区城镇人口年龄金字塔
资料来源:根据《昆明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册,表3-1和表7-2数据绘制。

国际社会通用的人口年龄分组标准,通常把人口划分为“少儿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这样三大人口群组,其所处的相应年龄段分界是:0~14岁为少儿人口;15~59岁为成年人口;60岁及以上则为老年人口。一般认为,城镇生育率低,预期寿命高,因此人口老龄化程度和人口抚养比都高于农村。但观察昆明市普查数据恰好相反,市辖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和人口抚养比都高于主城区,同样,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和人口抚养比都低于农村人口(参见表5-7)。这其中,正是由于乡城人口迁移流动过程中,大量青壮年乡村人口流入城镇,使城镇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程度得以减缓。

表5-7 2010年“六普”时昆明分城乡和区域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资料来源:根据《昆明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册表3-2和表3-3数据统计。

(七)主城区人口受教育水平显著居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

人口受教育水平是评测人口文化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城镇化能够为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创造条件,同时也对高素质人才形成需求。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人口文化素质在城乡与地区间表现出明显的差距。

观察2010年“六普”时昆明市人口受教育状况(参见表5-8)可见,各类受教育人口在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偏向,按每十万人口拥有的不同层次受教育人口比较,小学和初中层次人口偏向于市辖区,而高中和大专以上人口则向主城区集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使得当地居民“近水楼台先得月”。其中需要强调,呈贡的每十万人口各层次受教育人口偏向于小学和初中,高中受教育人口在主城区五区中受教育人口是最低的,大专以上次低,因此实际上是拉低了主城区的受教育水平。

同时观察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指标,主城区为2.15%,如此低的文盲率,不仅比市辖区4.67%的同期值低一半,更远远低于全国(7.29%)和云南全省(11.0%)的同期值。由此可以说,昆明主城区已经非常接近全员无文盲的目标。表明主城区人口整体上具备较高的受教育水平。

表5-8 2010年“六普”时昆明市市辖区与主城区的人口受教育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昆明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表1-8和表1-9数据计算。

事实上,根据“六普”数据计算结果(参见图5-12)显示,昆明主城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0.51年。这意味着主城区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相当于已经完成初中阶段教育整体进入高中二年级,这不仅显著高于同期云南省7.57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而且也明显高于昆明市市辖区(9.22年)和全国(9.27年)的同期值,表明昆明主城区无疑占据着云南全省高学历人才集聚的高地。

图5-12 2010年“六普”时昆明主城区与全国、全省、昆明市市辖区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相关数据绘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