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嘉峪关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嘉峪关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嘉峪关作为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各种文化观念相应发生着激烈碰撞。嘉峪关市文化转型之路,必须把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文化转型作为提升城市凝聚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努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要树立精神动力是资源的观念,通过优秀文艺作品的陶冶与激发,理论研究的引导与支撑,为嘉峪关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嘉峪关城市转型发展研究_嘉峪关转型发展研究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经济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系统变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为出发点和主导,并由此引发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变化。当前,嘉峪关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转型对促进产业多元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嘉峪关市经济转型

嘉峪关是随着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属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嘉峪关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在甘肃省保持了较为领先的地位,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嘉峪关市经济发展呈“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钢铁冶金为主的重工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旅游、商贸、特色农业等产业所占份额较小,新兴接续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动经济转型,就是嘉峪关必须要进行的一项重大战略调整。

嘉峪关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接续产业为重点,着力解决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矛盾,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布局集群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努力形成科技型、生态型和循环型的新型经济体系。为加速推进嘉峪关经济转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1.壮大传统主导产业。作为资源型工矿城市,要加快经济转型,就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公司对传统工艺和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坚持引强入嘉,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优势,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增加研发投入,着力培育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葡萄酒酿造、不锈钢制品、新型建材、绿色食品、核设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努力构筑与传统支柱产业相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嘉峪关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充分挖掘多元文化集成的独特优势资源,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休闲、体育、电信、交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产业融合,形成优势互补、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局面,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城市商贸中心、西部综合交易市场等高端商贸市场为载体,发展现代商务、专业咨询、创意设计等行业。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高档次、高品位的大型综合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优化提升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一流的城市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为非公经济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和支持非公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形成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提高非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制定区域统一的工业产业政策,对整个区域内的工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强化在区际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彻底解决在交通、通信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死角。尽快健全市场体系,促进商品流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构筑共同发展的市场环境。

二、嘉峪关文化转型

嘉峪关市是一座具有独特个性的城市,在漫长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发展进程中,长城文化、移民文化以及酒钢公司铁山精神、中核四〇四总公司“两弹一星”等文化精神交融渗透,形成了其内涵深刻、特色鲜明的文化体系。近年来,嘉峪关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亮点纷呈,丰富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嘉峪关这座新兴城市锐意进取、积极向上、和谐稳定、富足宽容的精神面貌,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嘉峪关作为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各种文化观念相应发生着激烈碰撞。这是机遇和挑战,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嘉峪关市文化转型之路,必须把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文化转型作为提升城市凝聚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努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具体包含以下五方面:

1.加快文化产业市场培育。加快市场培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服务体系,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市场培育,必须创新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文化产业意识,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打通产业链条,开拓文化产业市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2.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对传统优势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推进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以经济手段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文化产业的现代化

3.引进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发展文化产业,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嘉峪关市许多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市场资源,许多相对优势资源没有做大做强,与缺少优秀复合型人才有很大关系。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引进一支适应文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文化产业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4.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市民的文明素质不仅是市民个体的道德观和道德修养,而且是市民在城市“公共领域”活动和交往时所体现的自身所具有的公共意识、公共素养。目前,创建文明城市,环境、治安等硬件的改善相对容易,人的行为文明、行为道德等软件建设难度要大得多。必须注重挖掘城市的文化源头,弘扬城市的文化传统,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知程度,使塑造提炼城市精神的过程成为市民群众自我教育的过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使人们在城市精神的感召下,自觉地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要树立精神动力是资源的观念,通过优秀文艺作品的陶冶与激发,理论研究的引导与支撑,为嘉峪关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5.加强城市特色与城市文化的规划研究。当前,众多资源型城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部分城市还将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规划提升到专项规划的高度。嘉峪关市文化转型,也必须适应这种潮流。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的规划编制包含以下内容:城市文化事业和公益性文化建设,城市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建设,城市文化竞争力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嘉峪关城市治理转型

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由于因企设市的特殊背景,嘉峪关在发展中形成了特殊的城市治理方式,表现出与非资源型城市不同的治理特点。一是地企共治。嘉峪关“先企后市”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企业和城市两套职能管理体系,形成了“联动共建、合力共进、互促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二是地企合作顺畅。嘉峪关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地企关系,嘉峪关市政府主动协调地企关系,从城市规划、项目建设、建设用地、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全力支持服务酒钢,有力促进了酒钢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企业支持地方,地方扶持企业,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三是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著。通过经常性专项治理活动,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举办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台阶,使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建筑施工场地、交通及市场秩序等有了明显改变,社会治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随着嘉峪关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的社会治理上,应把握好几个重点:

1.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根据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重新界定街道办事处的性质和职能。坚持“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的原则,精心培育各类社区组织,通过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加速社区组织的发育和社区事业的发展。把本属于居委会等群众组织管辖的社会事务转移出来,发挥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等方面的积极性。以居民组织自治为载体,以市场化为导向,经过商品化、规模化、社会化发展,提高社区服务产业化水平。遵循社区文化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文化发展战略,吸引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宣传,加大投入,加强执法,营造优美的社区环境。理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依法构建业主自治型物业管理体系。本着积极引导、合理控制、加强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加强社区人口的综合管理,改善运作机制,提高辖区治安管理能力,维护社区安宁的生活秩序。

2.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合理调整社区组织设置,明确职能定位,落实经费、人员、场地,增强凝聚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按照财政支持、社区所在单位共建的原则,使社区办公活动场所达到省上规定的标准。逐步提高社区干部待遇标准,激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

3.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条件和优势,不断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切实做好学校、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治安管控,不断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行业组织的作用,努力破解“两新”组织社会管理难题,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市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4.维护公平正义。切实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贯穿社会管理工作全过程,让群众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以解决人民群众意见较大的执法问题为突破口,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公开促公正、透明保廉明的理念,大力推进司法公开,自觉接受各类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安全保障就在眼前,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