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都皮影戏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新功用探索

成都皮影戏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新功用探索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清楚了解到目前皮影文化在民间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然而,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体育院系专业教师多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成都体育学院创新地成立了“舞皮弄影”皮影社,其目的就在于借助同学们对皮影艺术的好奇心,将体育文化内容编排到皮影剧目中,创新地将传统体育融入皮影的设计制作过程。
成都皮影戏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新功用探索_以成都体育学院皮影社为例_四川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0—2013年度成果概要汇编

邬红丽[1]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子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电影”,通过艺术表演以最贴近受众的方式传播着不同的文化。

体育,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都以相同或类似的形式激烈地开展着,而体育文化在媒介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也开始了国际化的传播行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体育产品、体育服务和体育观念等体育文化彼此交流、渗透。在这一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我们不可忽略传播的效果,因而同其他各种传播模式研究一样,我们需要找到更有利于体育文化在不同文化意识下传播的载体,即我们所说的“本土化传播”。同样的,在众多的传播载体中,我们将“皮影”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载体进行讨论和研究,以中国皮影的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来表现和传播国外的体育文化,以中国风的皮影艺术来表现体育产品、服务理念等,以此拉近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愈发重视,2008年6月,“皮影”正式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成都地区的皮影及其相关皮影社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同时重点关注成都体育学院“舞皮弄影”皮影社在皮影与体育文化相结合过程中的创新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整理,发现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清楚了解到目前皮影文化在民间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皮影艺术的管理长期以来都依靠民间力量,其艺术的传承方式也多为口耳相传,如今大多数的皮影制作艺人和表演艺人都年逾花甲,而当代年轻人中愿意学习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的人很少,因此皮影艺术的传承面临的断代和失传的现状十分严峻。其次,由于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体育文化逐渐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在学校体育领域内,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教育不应仅仅通过体育课、课间操、运动会等形式,还可以加入诸如皮影艺术等更多的不同艺术形式之中。因此高校的专业教师对于自身知识的教授也不能仅仅限于其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应该更多地结合其他外来文化元素以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然而,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体育院系专业教师多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同时,通过对成都体育学院“舞皮弄影”皮影社的现状进行了解,我们发现,目前学校对于皮影文化认识不到位,把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投入其他社团的发展,而忽略了对皮影社团的建设。由于其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导致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学院皮影社团的存在。

成都体育学院创新地成立了“舞皮弄影”皮影社,其目的就在于借助同学们对皮影艺术的好奇心,将体育文化内容编排到皮影剧目中,创新地将传统体育融入皮影的设计制作过程。这样将皮影与体育在社团中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日常的活动和演出过程里,社团的成员和观看表演的同学都能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而这一演出和观赏行为又包含了诸多的体育文化内容,因此,这一创新性的结合方式将使我们能够在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的过程中更好地对体育文化进行有效传播。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运用创新的方式将皮影和皮影社团作为新平台和良好的沟通渠道以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让同学们在更多元的环境下接收到更多的体育文化。

【注释】

[1]作者简介:邬红丽(1973—),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