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台江县塘坝・(清光绪)楚军义山碑_石碑上的历史

台江县塘坝・(清光绪)楚军义山碑_石碑上的历史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台江县塘坝·(清光绪)楚军义山碑_石碑上的历史该碑为组碑,共两通,立于台江县施洞镇塘坝村东南面。两碑相距100米左右。光绪三年,提督龚继昌收楚军阵亡将士尸骨,集中安葬于此,并树此两碑以志。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后增加人数,廪者遂称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贡生不同于贡士,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台江县塘坝·(清光绪)楚军义山碑_石碑上的历史

该碑为组碑,共两通,立于台江县施洞镇塘坝村东南面。两碑相距100米左右。清同治八年(1869),朝廷调集大军镇压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各路官军伤亡惨重。光绪三年(1877),提督龚继昌收楚军阵亡将士尸骨,集中安葬于此,并树此两碑以志。

一通高143厘米,宽64厘米,厚16厘米,青石质,方形。正中阴刻“楚军义山”四个大字,右侧阴刻“光绪三年岁在丁丑二月龚继昌立”十四个小字。

另一通高118厘米,宽65厘米,厚13厘米,青石质,方形。正中阴刻“楚军义山界”五个大字,右侧阴刻“光绪三年岁在丁丑二月龚继昌立”十四个小字。

2012年9月拓。(www.guayunfan.com)【注释】

龚继昌:(1831~1889)本名昌遇,号荣甫,清道光十一年(1831)出生,广西城步四都(今西岩镇白水村)龚家冲人。咸丰二年(1852),龚继昌在广西投奔清军楚将刘长佑,为镇压太平军,先后转战于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后随湘军席保田部转战江西、湖南、云南、贵州等数省。同治四年(1865),因战功被赏戴花翎加提督衔。此后,他在贵州施洞等处大肆镇压苗族起义军。同治十一年(1872),在乌鸦坡之战擒获苗族起义领袖张秀眉、杨大六。被清廷加授贵州镇远府总镇,赏云骑蔚世袭。光绪十五年(1889),与一官僚争夺妻妾而埋下祸根,被对方告为贪官,是年冬被清廷处死,终年58岁。

【注释】

[1]民国廿六年双七: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丕振:大力振兴,大振。

[3]殇亡:夭折;死亡。殇:未成年而死。

[4]养翁:赡养公公。翁:丈夫的父亲。

[5]先意承志: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

[6]鸾胶之续:指改嫁再婚。鸾胶:传说中的一种胶,能把弓弦断处粘在一起。

[7]共姜守义:相传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共姜作诗以誓坚贞之志,父母不可夺。

[8]宗祧:[zōnɡ tiāo]宗庙。引申指家族世系;宗嗣;嗣续。

[9]禋祀:[yīn sì] 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泛指祭祀

[10]璋瓦初弄:指儿女刚刚出生。《幼学琼林·卷二·老寿幼诞类》:“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11]鸾凤分飞:比喻夫妻离散。

[12]后贤:后世的贤人。

[13]丹青:指史籍。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

[14]后昆:后代;后嗣。

[15]民国二拾年:公元1931年。

[16]桓桓:威武的样子。《诗•鲁颂•泮水》:“桓桓于征。” 唐·杜甫《北征》诗:“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仇兆鳌注:“桓桓,武勇貌。”

[17]凛凛:令人敬畏的样子。《宋史•辛弃疾传》:“孰谓公死,凛凛如生。”

[18]瀛寰:[yínɡ huán] 全世界。

[19]世胄:[shì zhòu]世家子弟;贵族后裔。 晋·左思《咏史》诗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旧唐书•高祖记》:“隋右骁卫大将军李金才、左光禄大夫李敏,并鼎族高门,元功世胄,横受屠杀,朝野称冤。”

[20]香炉山:位于今凯里市西北,因其山形酷似香炉而得名。塘:明、清时期,驻军警备的较小辖地,比“汛”地小。

[21]清:清平县,县治在今凯里市炉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22]凯:指凯里,当时为清平县辖地。

[23]兵燹:原义指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此处指清咸同年间,清军为镇压张秀眉等所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而引发的战火。

[24]通衢:[tōnɡ qú] 四通八达的道路。

[25]坍圮:[tān pǐ] 崩塌。

[26]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

[27]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

[28]康庄:宽阔平坦。

[29]坦途:平坦的道路。

[30]光绪戊寅肆年:公元1878年。

[31]麦秋:指农历四月。

[32]中浣:亦作“中澣”,指每月的中旬。

[33]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

[34]儒童:明清科举制度,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文童或儒童。

[35]宜人:封建时代妇女因丈夫或子孙而得的一种封号。 宋代政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或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代,七品官妻、母封宜人。明、清时期,五品官妻、母封宜人。

[36]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

[37]增贡生:增广生员与贡生的合称。增广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简称增生。明初定制,生员名额有定数,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米六斗为廪食。后增加人数,廪者遂称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清沿其制,而名额皆有一定,廪生有廪米有职责,增生无之,故增生地位次于廪生。贡生,俗称“明经”,是指明清两朝秀才(又称生员)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贡生不同于贡士,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

[38]子妇:指儿媳妇。《后汉书•何进传》:“张让子妇,太后之妹也。”

[39]归:古代称女子出嫁。《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40]年甫:年,年龄;甫,刚刚,才。

[41]无出:未生育子女。

[42]殁:表示死亡,多指小孩夭折和病死的。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43]翁姑:公婆的合称。《聊斋志异·董生》:“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

[44]在堂:指健在。潘岳《闲居赋》:“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

[45]以妇代子而矢志靡他:以儿媳妇的身份代替儿子尽孝道,至死不变。以妇代子,指以儿媳妇的身份代替儿子尽孝。矢志靡他,指至死不变,其意与成语“之死靡它”相同。

[46]代夫尽养:代替丈夫抚养孩子、赡养公婆。养:抚育,赡养。

[47]宗祧:宗庙。祧,[tiāo]远祖之庙。

[48]姒续之无人:嫂子没有子女。姒,古以兄妻为姒,弟妻为娣。弟妻称兄妻为姒。《尔雅•释亲》:“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49]嗣:儿子。指传宗接代的人。

[50]嘉庆丙子: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

[51]同治甲子: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

[52]道光庚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

[53]光绪癸未: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

[54]大宪:旧时下级官吏对上司的称呼。

[55]题请:奏请。(明)汤显祖《牡丹亭•榜下》:“正此题请。呀,一个老秀才走将来。” (清)叶梦珠 《阅世编•科举二》:“钦定会场四书题目,始于顺治十五年二月,御史赵祥星题请。”

[56]辛丑、壬寅间:公元1901年至公元1902年期间。

[57]胶庠:周代学校名。周代胶为大学,庠为小学,后世通称学校为“胶庠”。

[58]乙巳:公元1905年。旋:不久,比喻极短的时间。膺:[yīnɡ]担当,接受重任。此处意为“膺选”,即当选、中选。廪饩: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元史•选举志一》:“百官子弟之就学者,常不下二三百人,宜增其廪饩。”

[59]乙酉: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恩科: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乡、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恩科始于宋,明、清亦用此制。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孝廉方正:清代特设的科举科目,为制科之一。是据汉代孝廉、贤良方正科目,取其意而命名。雍正元年(1723),诏直省各府、州、县、卫,荐举孝廉方正之士,赐六品章服,以备召用。随后浙江、直隶、福建、广西各荐举二人,用为知县;年五十五以上者用为知州。以后每遇皇帝即位,即荐举一次。乾隆五年(1740),定荐举后须赴礼部验看考试,于太和殿门内试以时务策、笺、奏各一。道光年间,改在保和殿考试,取中以后分别以知县、直隶州州同、州判、佐杂等官及教职用。

[60]咸丰丙丁:咸丰年间发生战火。丙丁,古代以十干配五行,丙丁属火,因称火为“丙丁”。《吕氏春秋•孟夏》:“其日丙丁。”高诱注:“丙丁,火日也。” (宋)苏轼《思无邪斋赞》:“化以丙丁,滋以河车。”

[61]贻:[yí]遗留。

[62]迨:[dài]等到。

[63]里党:乡党,邻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乐仲》:“里党乞求,不靳与。”

[64]不克葬:不能埋葬。不克,即不能。

[65]贤媛:指有德行有才智有美貌的女子。

[66]与:同“欤”,表感叹。

[67]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68]库大使:官名。清代管库之杂职官员。其制于各省布政司下设库大使一人,掌库藏账籍。

[69]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

[70]浮屠:《佛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是:浮屠,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称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71]碣石:指碑石或者墓碑。古时,常把有装饰碑首的碑石称为“碑”;把没有装饰、仅有圆弧形碑首的碑石称为“碣”。

[72]世尊:佛陀的尊称。入灭:梵语parin!irva^ti 或 parin!irva^yati,巴利语parinibba^ti或 parinibba^yati。入灭度、入寂灭之略称。或译为入涅槃、取灭度、示寂等。依原语有二义,一为寂灭世间之烦恼执着,入无漏解脱;二为入无余依涅槃界,亦即漏尽者舍肉身而殁。一般多采后者之义,此语不仅指佛陀之入灭,高僧、圣者之死亦称入灭。

[73]涅槃:佛教语。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偈:[jì]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简作“偈”。

[74]自来:由来;历来。

[75]曷克致此:怎么能够达到这种地步呢?曷:文言疑问词,为什么;克:能够;致:达到。

[76]具足戒:佛教名词。僧尼所受戒律之称。意谓戒条圆满充足,故名。其戒条数量,不尽一致。

[77]仔肩:[zǐ jiān] 担负,承担。

[78]无远弗届: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

[79]天年:自然的寿数。

[80]没没:谓无声无息;无所作为。

[81]髦期:[máo qī]暮年,衰老之年。髦,通“耄”。

[82]倦勤:指厌倦于勤劳的事。

[83]康熙贰拾四年:公元1685年。

[84]清和月:农历四月。

[85]墝:[qiāo]古同“硗”,土壤坚硬不肥沃。

[86]捍:保卫,抵御。

[87]狃:[niǔ] 因袭,拘泥。

[88]谂:[shěn] 同“审”,观察。

[89]区画:亦作“区划”。筹划,安排。

[90]佐掾:即掾佐[yuàn zuǒ] 佐助的官吏。

[91]芟:[shān] 割草,引申为除去。

[92]遘变:遇到变乱。遘:[ɡòu]相遇。

[93]行实:实际行为;指生平事迹。

[94]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