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意动叙述的本质

意动叙述的本质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意动叙述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媒介没有直接联系。意动类“文本意向性”之强大,可以完全改造叙述方式。但广告叙述体裁的意动性如此强大,使观众不会误会这个广告的意向。而在叙述的三种文本意向性之中,意动叙述的“张力度”最为强烈。比“is”更接近动词的本体形式。因此,意动可能是人类存在的更根本需求,是叙述更本质的特征。这门学科应当包括普遍意动性,以及特殊意动性,更应当研究为什么意动是人类表意传达行为最本质的需求。
意动叙述的本质_广义叙述学

意动叙述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媒介没有直接联系。它可以使用任何媒介,包括记录类媒介如文字、图像,也包括演示类媒介,如身体、言语、实物展示。例如玛雅预言,它记录在一种至今专家都似懂非懂的文字之中,记录在一种关于未来的时间性叙述之中。这与听占卜先生口头说未来有什么不同呢?没有根本的不同。可以读霍金《宇宙简史》了解地球毁灭的前景,也可以听霍金演讲说地球毁灭之日,这些媒介没有给意动叙述造成根本的区别?可能听者能当场与占卜者或未来学家交流,以进一步问清未来的情况,因此算命占卜的媒介类似演示类,玛雅预言的媒介属于记录类,但是它们的意动效果没有根本的区别。

意动类“文本意向性”之强大,可以完全改造叙述方式。科勒马桶电视广告是个绝佳例子:一个男人看到一位漂亮的女管道工走进邻居家工作,他想与美女管道工进一步接触,就冲进自家卫生间将各种东西倒进马桶,人为求一个马桶堵塞。但无论他倒入什么东西,科勒马桶都以超强冲力全部冲下。就在此人黔驴技穷往马桶倒狗粮时,被他老婆发现了,广告戛然而止,银幕出现“五级旋风超强冲力”的广告语和科勒商标。这则广告并没有按照一般广告“满足主人公希望”的套路进行,科勒马桶的超强冲力与此主人公的愿望相悖,他一路失败。但广告叙述体裁的意动性如此强大,使观众不会误会这个广告的意向。[16]

意动性叙述,是叙述者与接收者之间达成的对未来的理解契约,接收者在某种条件下倾听,因为对文本发出者的信任,不管是解读玛雅预言,或是听霍金演讲,或是听人做竞选演讲,抑或请人算命,都需要对叙述发出者的人格或能力的信任。

文本意向性,就是叙述对他人发挥影响的企图。邦维尼斯特说的三种“讲述”,讨论的不只是讲述行为,不只是讲述内容,而是讲述人希望讲述接收者回应的方式,是贯穿说话人—话语—接收者的一种态度。而在叙述的三种文本意向性之中,意动叙述的“张力度”最为强烈。

著名意大利学者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甚至提出祈使语式的“本体意义”。他指出邦维尼斯特早就看到,在印欧语系各语言中,动词命令式,比其他变位都更接近“动词语义的裸核(naked core)”。这点在英语中最为明显,在其他语言中虽然各有变化,比较而言也是如此:“Walk!”比“walks”更接近动词的原始形式,而“Be!”比“is”更接近动词的本体形式。因此,意动可能是人类存在的更根本需求,是叙述更本质的特征。[17]

至今叙述学界没有归纳出过这种叙述体裁,但许多论者的讨论已经接近这样一个概念,对意动性的专门研究已经呼之欲出。“移动研究”这门子学科——如果这门子学科最后能建立起来的话——非常实用,它是劝服、说服、产生效果的背后原因之研究,其原理可以用到广告、宣传、包装、动员等许多实践之中。这门学科应当包括普遍意动性(即所有符号文本多少具有的取效性),以及特殊意动性(一大类特殊叙述体裁的品格),更应当研究为什么意动是人类表意传达行为最本质的需求。

【注释】

[1]广告研究者告诉我们:广告的意义不是广告灌输的,而是观众(爱好运动的少年)的意识构筑的。他们急需用幻想中的未来,实现自我的转换。Judith Williamson,Decoding Advertisements,London: Marion Boyars,1978,56.

[2]同上,第177页。

[3]John R Searle,“A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Language in Society,Vol 5,no.1,April 1975,p.5.

[4]John R Searle,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p.34.

[5]Richard J.Watts,The Pragmalinguistic Analysisof Narrative Texts,Tuebingen:Narr,1981,p.34.

[6]Jerrold Sadock,Toward a Linguistic Theory of Speech Act,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4,pp.8-9.

[7]Risa B Sodi,Narrative and Imperative,London:Peter Lang,2007,p.2.

[8]David Hall,Paul Ricoeur and the Poetic Imperative:The Creative Tension Between Love and Justice,SUNY Press,2007,p.2.

[9]中文中,“意动”是现代语法家研究古汉语的一个概念,即把名词与形容词当作动词用。古汉语“意动”的例子,如“故人不独亲其亲”(礼记),“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这与本书讨论无关。

[10]倪梁康选编:《胡塞尔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58~859页。

[11]Gerald Prince,A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3,p.15.

[12]David Bordwell,Narration in Fiction Film,New York&London:Methuen,1985,p.21.

[13]Steve Neale,“Propaganda”,Screen,18(3),1977,p.3.

[14]Catherine Belsey,Critical Practice,London:Routledge,1980,p.76.

[15]Louis Althusser,“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Apparatuses”,Lenin and Philosophy,London:New Left Books,1969,pp.127-188.

[16]林敏芳:《广告叙事结构的符号学分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期。转引自2013年叙述学班刘东的作业,特此致谢。

[17]Giorgio Agamben,“What Is a Commandment?”,Lecture at the Kingston University,2011,Notes of Audio Lectures,http://www.google.com.hk/url?sa=t&rct=j&q=Giorgio+Agamben,2013年3月5日查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