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左翼运动与传统的民族民众主义的异同

新左翼运动与传统的民族民众主义的异同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初兴起的拉美左翼运动,笔者认为是拉美民族主义和民众主义的一种发展。这正是拉美传统的民族主义的体现。巴西的卢拉总统则提出了“零饥饿”计划,这也是拉美民众主义思想的体现。如前所述,拉美的民族主义一直针对美国的强权进行斗争。拉美历史上的民族主义政府,历来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侵略为主要目标。
新左翼运动与传统的民族民众主义的异同_全球化、民族主义与拉丁美洲思想文化

21世纪初兴起的拉美左翼运动,笔者认为是拉美民族主义和民众主义的一种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拉美新左翼普遍要求重新进行国有化,收回在新自由主义改革中被卖掉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的所有权,这在激进左翼国家,例如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国家表现特别明显。这正是拉美传统的民族主义的体现。

2001年,委内瑞拉颁布新的土地法,规定政府有权没收和再分配闲置、产权不明晰的土地,将其分给无地农民。这一法律生效后的五年间,委内瑞拉政府共向农民提供了340万公顷土地。2007年3月查韦斯宣布没收大庄园的200万公顷闲置土地,并表示,作为向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一部分,将对这些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与此同时,查韦斯不断推动能源企业国有化进程,由国家出钱购买私营公司的股份,或强行收归国有。2007年上半年,委内瑞拉相继完成了主要电信公司——委内瑞拉电信公司(Cantv)国有化、电力国有化,加强对天然气项目的控制,收回全部石油主权。

玻利维亚是拉丁美洲仅次于委内瑞拉的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但近72%的石油天然气产业被26家大型跨国能源公司控制。2006年5月1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颁布最高法令,宣布对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国有化,要求目前在玻的外国能源企业在5月28日前与玻国营石油矿业公司重新签订合同,放弃其对在玻石油生产设施的控制权,合资企业将进行股份重组,并承诺在一定限期内继续在玻生产和投资,否则将被逐出该国。根据这一法令,2005年日产量达1亿立方英尺(1立方米约合35立方英尺)天然气田的所得税将由原来的18%提高到82%。玻利维亚两家主要外资石油企业法国的道达尔公司和美国的文塔吉公司27日与玻政府重新签约,同意逐步向玻政府转交两企业对其在玻石油设施的控制权。莫拉莱斯强调将继续推进国有化改革的步伐。

第二,拉美新左翼普遍开始重视保护国内市场和本国工业,纠正新自由主义改革片面强调开放市场、自由贸易和私有化的倾向。这也是拉美民族主义的传统。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贸易保护主义大潮亦蔓延至拉美这样的新兴市场。2009年9月17日,阿根廷生产部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离心泵、卷尺和注射器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阿根廷官员还宣布,阿根廷在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问题上与巴西“共进退”。这意味着,阿根廷将参照巴西做法,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对于反倾销,阿根廷生产部贸易政策和管理副国务秘书爱德华·比安奇解释说,如果只有一个国家实施反倾销措施,而另一国家没有采取同样措施,将会使产品流向另一个国家,导致贸易转移,从而难以对这些产品进行有效限制。这正是其欲跟随巴西的原因。阿根廷在此两个月前对中国除运动鞋外的其他鞋类产品实施了临时反倾销措施,规定上述产品报关参考价为每双15.5美元。巴西也于9月10日公布了两项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包括对鞋类实行12.47美元/双的最低限价,以及对汽车轮胎征收0.75美元/千克的反倾销税。阿根廷则表示,将参照巴西针对中国汽车轮胎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有中国学者指出,拉美一直是反倾销调查的“专业户”,在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和区域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度,第二就是拉美国家

第三,拉美新左翼普遍重视维护普通民众的权利,改善底层民众的生活。这是拉美民众主义的传统。

早在20世纪40年代,阿根廷的庇隆政府就开始注意维护工人阶级和贫困阶层的利益,通过扩大政府福利开支、限制物价、提供补贴等方式改善平民的生活水平。

查韦斯政府利用石油收入,扩大财政开支,给最底层的人民发放生活补贴。在社会领域,将丰裕资金投入社保,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2002年12月,委内瑞拉政府颁布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所有公民提供非歧视性的终身保障。2003年以来,政府开展了几场“那些最被忽视的人”的运动。这些计划包括:在地方设立民众诊所;发起识字运动,扩大中、高等教育,为那些被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的学生创建玻利瓦尔大学;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提供必需的食物,政府建立食品商店网,对这些商店的食品提供30%的价格补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到21世纪初委内瑞拉是拉美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国家。

巴西的卢拉总统则提出了“零饥饿”计划,这也是拉美民众主义思想的体现。2003年7月31日,卢拉政府开始在各大城市实施“零饥饿”计划。巴西食品安全和反饥饿部部长兼该计划的协调员格拉齐亚诺宣布:“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在四个大城市试行这一计划,在这些城市饥饿问题与农村地区不同,它和家庭的解体是连在一起的。”“零饥饿”计划是卢拉政府在社会领域优先实施的计划之一,目的是为了消除巴西2 200万人缺乏食品的现象。此前这一计划主要在东北部地区的小城市实施,那里占全国贫困人口的一半,居民的社会生活指数类似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某些国家。格拉齐亚诺部长估计,到8月底“零饥饿”计划将使巴西350个城市的30万个家庭受益。到2003年年底全国1 000个城市的人口将从中获益。这项计划包括每月发给贫困家庭50雷亚尔(合17美元)购买食品,计划将使4 600万穷人得到补贴,这接近于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许多人的生活费每天不到1美元。根据这一计划,2003年政府将为此投入30亿雷亚尔,巴西政府认为这项计划将紧急情况与结构上的问题结合起来了。卢拉总统在他1月1日的就职演说中说,到他四年的任期结束时如果所有的巴西家庭都能一天吃上三顿饭,他就算完成了生活的使命。格拉希亚诺部长说,这一承诺继续有效,这也正是“零饥饿”计划的目标。

第四,在外交上,拉美新左翼国家更加强调独立自主,和美国拉开距离。

如前所述,拉美的民族主义一直针对美国的强权进行斗争。拉美历史上的民族主义政府,历来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侵略为主要目标。新自由主义改革之后,拉美国家普遍放弃了反美立场,开始在国际事务上追随美国。例如,墨西哥传统上是一个民族主义意识很强的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一直对美国保持距离。但是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墨西哥的外交政策转变很大,民族主义色彩越来越淡,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强调自由和民主人权等西方意识形态。进入21世纪,拉美新左翼政府上台以后,不仅激进左翼政府,例如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国家和美国对立,就连温和左翼国家,例如巴西、智利等也和美国拉开距离,在伊拉克战争、反恐等问题上持批评态度。

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政府、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和古巴的卡斯特罗被视为拉美国家中的“反美三驾马车”,而查韦斯称古巴领袖卡斯特罗为“慈父”,以很低的价格向古巴出口石油,同时把大量古巴医生和教师送到委内瑞拉的贫困地区,为那里的贫困大众服务。他对古巴的同情如此之强,与卡斯特罗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一些国际媒体称查韦斯为古巴的“大救星”。他与足球明星马拉多纳肩并肩地在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会场外高呼“埋葬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口号,使布什总统的声援变得如此微弱。他敢于在各种场合用较为流利的英语讽刺美国国务卿赖斯,称之为“胡说八道的小妹妹”。他说美国有意入侵委内瑞拉,因此,他号召委内瑞拉民兵用当年印第安人对付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毒箭来回击“杨基佬”。

2004年11月,塔瓦雷·巴斯克斯当选为乌拉圭总统。就任后巴斯克斯立即点燃了反美“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宣布与古巴恢复中断近三年的外交关系,然后就是与参加典礼的拉美“反美先锋”、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签署《蒙得维的亚宣言》,决定加强双边能源合作,并签订贸易框架协议。

2006年11月29日,厄瓜多尔新总统拉斐尔·科雷亚责骂小布什总统是“笨蛋”,要求美国撤军。这样,美国在拉美国家又多了一个敌人,科雷亚坚持反美立场,拒绝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不承认“非法”外债,要求美国军事基地撤出,准备修改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的合同,重新加入欧佩克。科雷亚在评价美国总统小布什时完全忘记了外交礼节,失口痛骂布什是“笨蛋”,对自己的反美立场毫不掩饰,他自豪地宣布:“我和查韦斯总统有许多共同点。”

2006年3月11日,智利的巴切莱特宣誓就任总统,接替卸任总统拉戈斯。从不掩饰自己的左派立场的巴切莱特曾多次表示,自己会继续坚持拉戈斯总统的左翼政治路线,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与拉美中左派政府保持更亲近的关系。2006年3月23日,哥斯达黎加当选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奥斯卡·阿里亚斯对当地媒体发表讲话时表示,美国不应该把眼光只放在反恐上,而应该采取措施为全球减贫做出自己的努力。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公开表示:“与上个世纪90年代梅内姆政府实施的与美国自动结盟的政策相反,我们将与美国保持成熟、负责、严肃,但不是肉体的关系。”

但是21世纪拉美新左翼和传统的拉美民族主义和民众主义又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尽管拉美新左翼普遍都反对新自由主义的一些政策,但是就经济政策而言,拉美大部分国家还是主要坚持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开放经济的发展模式。民族主义仍然影响着拉美左翼政府和民众,但是这已经是新的民族主义,这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的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很大的不同。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已经很难再回到拉丁美洲。

即使在民族主义的驱使下,会有一些保护主义的措施,但是拉美左翼政府原则上也反对贸易保护主义。2009年1月27日,巴西政府宣布,将对包括玩具、鞋子、成衣和照相机在内的24种进口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然而,随后巴西总统卢拉指责该规定为“显著过失”,因为“这一作为发出违反政府有关对外贸易指示的错误信息,并且影响到巴西在国际论坛的国际形象”,有违巴西关于“反对保护主义、如何走出危机以及恢复多哈会谈等问题上一向秉承的立场”。在卢拉与力推此规定的发展部部长米格尔·乔治通电话后,巴西政府于2月4日宣布撤销该规定。财政部长曼特加表示该规定是“保护主义者所为”。此外,新兴市场国家还往往“身兼”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者与受害者的双重角色。这使他们难以放开手脚实施贸易保护。

第二,拉美的新左翼,分为激进左翼和温和左翼,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激进还是温和,拉美新左翼依然坚持了民主选举和民主政治,并没有回到以前的暴力革命和非民主政治。

巴西的卢拉政府、阿根廷的基什内尔政府、智利的巴切莱特政府等温和左翼政府,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文官政府,对现代民主政治有很大的认同。同时,激进左翼政府的委内瑞拉查韦斯政府、玻利维亚的莫拉莱斯政府等也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文官政府。

委内瑞拉查韦斯政府是一个典型例子。查韦斯是军人出身,1999年通过大选上台执政。2002年,右翼反对派试图通过军事政变推翻查韦斯政府,但是失败了。然而,查韦斯政府并未反过来利用军事政变来改变民选政府的性质。2007年,查韦斯曾发起修宪,提出把总统任期从六年延长到七年、取消总统任期限制等改革内容,但未能在公投中获得通过。2009年1月14日,委内瑞拉全国代表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查韦斯提交的宪法修正案,再次发起公投。15日公投获得通过的当天,查韦斯就宣布将参加2012年的总统大选。截至2009年2月2日,查韦斯已执政十年。这说明查韦斯政府虽然政策激进,但是在坚持民主选举制度和文官政府制度方面,还是态度坚定的,这也反映了新左翼政府和以前的民族主义运动有很大的不同。

20世纪中后期,拉美右翼军人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以后,往往对左派进行暴力迫害和镇压,迫使左派走向武装反抗的道路。但是在冷战期间美苏在拉丁美洲的斗争非常激烈的背景下,民族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相互交织在一起,推动了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它们和美国支持的右翼军人政权发生了激烈的对抗,甚至展开内战。例如中美洲的尼加拉瓜,苏联支持的尼加拉瓜民族主义政府受到了美国支持的反政府力量的挑战,最后陷入了长期的内战。

第三,拉美的新左翼虽然倾向于实行民众主义的福利政策,但是和旧的民众主义有所区别,财政赤字和限制物价等措施很少采用。

拉美的民众主义政府,一般倾向于实行福利政策。例如阿根廷的庇隆政府在其执政期间,主张“正义主义”原则,先后颁布了关于工人权利、老人权利、社会福利、工伤事故、退休金制度等一系列法案。同时,为了保障贫苦阶层的生活水平,政府也颁布了限价措施,防止物价上涨而损害民众的利益。但是民众主义政府常常由于财政开支过大,导致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为此,政府不得不增发货币来平衡收支,这就导致了通货膨胀的产生。因此,宏观经济不稳定常常是民众主义政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1世纪初的新左翼政府,也借鉴了民众主义政府关注普通民众福利的政策,例如巴西卢拉政府在2002年上台以后,在社会发展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贫困、增加就业、提高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归纳为:第一,零饥饿计划。卢拉政府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零饥饿”计划,希望在任期内解决贫困阶层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该计划主要包括紧急计划和社会计划。对当前存在的饥饿群体发放“菜篮子”,无偿分配给他们生活所必需的用品。紧急计划只是政府的权宜之计,而且如果长期实行,政府财政也难以承受。因而,政府广泛发动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的“零饥饿”计划。实践证明,政府的“零饥饿”计划得到巴西社会的广泛支持,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颁布“第一次就业计划”。为了使年轻人早日就业,政府颁布了“第一次就业计划”,对16—24岁的青年就业给予支持。一方面,对有志自己创业的青年人,政府可以提供优惠低息贷款,以发展他们的事业;另一方面,对于接受青年人就业的企业,政府也给予补助。在头半年内,政府将向每个青年提供一份最低工资的83%,企业仅支付最低工资的17%。此外,政府负责对企业的青年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第三,努力发展建筑业和公路铁路建设,为贫困阶层创造就业机会。相当一部分失业者是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技能的人,专门培训比较困难,而且需要时间。因而,政府采取大力发展民用建筑、修建公路和铁路、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吸纳这一群体就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他们的贫困状况。第四,制定扫盲计划。《圣保罗页报》、《商业报》报道,巴西政府在总统府举行了扫盲计划发布仪式。卢拉总统出席仪式,宣布了巴西扫盲计划,并号召巴西各界为扫盲出力。根据该扫盲计划,至2006年巴西将扫除文盲2 000万人。其中2003年扫除文盲300万人,2004年扫除文盲600万,2005年扫除文盲600万,2006年扫除文盲500万。据该计划,2003年需要扫盲资金1.7亿雷亚尔,2004年需要1.85亿雷亚尔。政府扫盲计划预算资金为2.78亿雷亚尔。巴西联邦政府将与市政府、非政府机构和企业签署协议,推动成人教育协议。根据2002年统计,在巴西14—64岁的年龄段人口中,只有25%的人有阅读和书写能力,67%的人为半文盲,8%的人为既不能阅读也不会书写的全文盲。在巴西人口中,有60%的人没有读完八年制的基础教育。第五,制定经济适用房计划,逐步解决贫困居民的住房问题。据巴西城市部部长在讲话中透露,巴西目前住房短缺660万套,其中城市短缺530万套,农村短缺140万套,此外还有1 020万家庭住房缺少水、电和排污设施。在城市530万户缺房户中,有440万户的家庭月收入低于政府颁布的三个最低薪标准,44万户月收入在五个最低薪标准以下,月收入在五个最低薪标准的缺房户占缺房户的92%。为了逐步解决贫困阶层的住房问题,2003年11月政府制定并公布了在未来四年中政府将投资215亿雷亚尔,兴建120万套经济适用房(巴西《商业报》和《圣保罗页报》报道)。这120万套经济适用房主要提供给收入在五个最低薪标准的贫困家庭。

但是,卢拉政府同时注意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对外开放的大气候下,卢拉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卡多佐政府相比,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基本上延续了上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关系上宏观经济政策仍然以紧缩财政为主。第一,改革外贸出口政策,扩大产品出口,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为了扩大外贸出口,政府颁布了简化出口手续、扩大对主要出口产品提供信贷和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出口的新政策,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更加强调发挥巴西经济的比较优势,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巴西的农产品出口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平衡外贸、减少国际收支赤字起着重要作用。第三,关注外汇储备。为了防止类似1999年和2002年金融动荡的再次发生,提高对付汇率激烈波动的能力,巴西政府努力增加外汇储备。其主要方式是促进出口,增加外贸顺差,积极在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颁布更有吸引力的鼓励外国投资政策,吸引外国投资。第四,强调经济稳定增长。卢拉左派政府执政后,许诺政府担负恢复经济的使命。2003—2008年,巴西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4%左右,相比巴西之前的状况,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这说明卢拉政府在关注社会民生和福利的同时,将促进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稳定等也同样放在首要的位置,这和有些民众主义政府不惜依靠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牺牲长远经济发展目标,来满足和取悦选民是根本不同的。这也是新左翼政府和传统的民众主义政府相区别的地方。

第四,在外交政策上,新左翼政府和传统的民族主义有很大区别。前者一般同美国维持较稳定的经济贸易关系。

美国将拉丁美洲国家看作自己的后院,不断干涉拉美国家的内政,不允许外部大国势力侵入其势力范围。冷战期间,美苏更是在拉美进行激烈争夺,美国支持拉美右翼军人政权镇压左派亲苏力量。因此拉美国家的民族主义总是和反美斗争结合在一起。

但是拉美的新左翼在与美国的关系上很复杂,并不能一概而论。激进左翼国家,例如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国和美国的关系较为对立,但是大部分温和左翼国家,例如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虽然在一些具体事务上和美国存在分歧,但是很难将它们归为反美国家。

2007年3月,小布什总统展开拉丁美洲访问行程,走访巴西、乌拉圭、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及墨西哥等五国。小布什和巴西总统卢拉签署一项谅解备忘录,寻求在替代能源、特别是乙醇燃料方面加强合作。巴西和美国总共占了全球乙醇生产的70%。美国用玉米生产生物燃料,巴西则用甘蔗。由于气候更温和,巴西的谷物生长效率要高出50%多。巴西有南美最大的种植园。少数势力强大的巴西财阀,控制了数百万公顷的土地,急切想在全球打开销路,现在更想席卷美国生物燃料市场。小布什政府任内美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生效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些拉美国家有:智利(2003年6月签署,2004年起生效);中美五国(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多米尼加(2004年8月签署,2006年3月和4月生效,与哥斯达黎加的尚未生效);秘鲁(2006年4月签署,尚未生效);哥伦比亚(2006年2月签署,美国会尚未批准);巴拿马(2007年6月签署,美国会尚未批准)。

即使是激烈反美的查韦斯政府,其大部分石油仍然出口到美国。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显示,2007年,委内瑞拉日均对美国出口石油(包括原油及其产品)136万桶,比2006年的142万桶下降了4%。其中,委内瑞拉对美国原油日出口量从上年的114万桶增至115万桶,增加了0.7%。同期,委对美石油产品出口量从27.7万桶降至21.1万桶,降幅达23.8%。统计还显示,2007年12月,委对美石油日出口量为138.2万桶,超过墨西哥(132.2万桶),成为当月仅次于加拿大(232.6万桶)和沙特(168.6万桶)的美国第三大石油进口来源国。其中,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当月共从委内瑞拉进口6船原油,累计323万桶。因此美拉关系的复杂性,很难用一个简单的亲美和反美来定义。

第五,两者所处的国际格局显著不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是苏美冷战正酣时期,它们借助各种手段,力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插手拉美各地的政治武装斗争,这使得拉美各左派卷入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斗争之中,使之具有不同的外部背景。而在21世纪初,美国凭借其超强实力在西半球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这就引发了不少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下层民众渴望通过社会变革来改变日益恶化的生活状况。正是在民怨沸腾的背景下,新左翼应运而生。

通过以上简析,我们可以察觉到21世纪初崛起的拉美新左翼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蓬勃发展的拉美左派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从思想意识到斗争方式层面来看,前者主导的思想意识是民族民众主义,他们借助民主选举掌握国家政权,上台执政后,实施一系列社会和经济改革措施,追求社会公正的实现,同时主张加强拉美国家间的团结合作,发展民主经济,力图达到民族国家的完全独立。从这一意义上讲,新左派的思想倾向接近于二战后巴西的瓦加斯主义和阿根廷的庇隆主义。而20世纪中后期的拉美左派则宣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并力图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进行实践。

注释:

①陈平:《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衰落:拉丁美洲经济结构改革(1973—2003)》,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第173页。

②[西]约翰尼斯·尼马克:《拉美新左派向何处去?》,载于西班牙《起义报》2007年5月17日。

③范剑青:《拉美左派版图又多一块》,载于《环球时报》2008年4月23日。

④[墨]彼得·诺卡:《拉美,21世纪的社会主义?》,载于墨西哥《标点》周刊2006年2月4日。

⑤《转向新左派》,载于西班牙《先锋报》2006年12月26日。

⑥关于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西的“社会主义”的资料均引自《“拉美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载于《参考消息》2007年11月29日。

⑦转引自范剑青:《拉美左派版图又多一块》,载于《环球时报》2008年4月23日。

《美欧对拉美石油国有化感到恼怒》,载于法国《论坛报》2006年5月18日。

⑨林小鹿:《南美联办银行抗衡IMF》,载于《环球时报》2007年12月11日。

⑩《南方银行对抗世界银行》,载于法国《外交世界》月刊2007年6月号。

《“拉美合声”,美国不安》,载于《新民晚报》2005年7月27日。

江旋:《拉美“跟风”反倾销 推倒特保案“骨牌”》,《每日经济新闻》2009年9月18日。

管彦忠:《巴西卢拉政府已在各大城市实施“零饥饿”计划》,人民网2003年7月31日。

裴建荣:《哥斯达黎加当选总统批评美国只反恐不减贫》,新华网2006年3月23日。

陈晓晨、宋蕾:《新兴市场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火苗蔓延》,《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2月11日。

委内瑞拉《宇宙报》2008年2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