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顺从型互动

顺从型互动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互动中的一方自愿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顺从型互动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有暗示、模仿、从众三种形式。这种从众行动是屈服于社会压力的结果,是一种消极行动方式。从众行动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本因素,但又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对于那些扰乱社会秩序的从众,将会带来更大的动乱与危害。因此,从众行动具有双重的性质。
顺从型互动_社会学概论

互动中的一方自愿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这是个人或群体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行动方式。顺从型互动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有暗示、模仿、从众三种形式。

1.暗示

暗示就是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向他人发出刺激并能引起他人反应行为的方式。在社会交往中,暗示并不在任何情景下都发生,而是有一定条件的。容易引起暗示的社会条件有:一是暗示者的地位具有权威性,即权威高的人的思想或行为极易引起地位较低的人的模仿。二是刺激的反复与持久性,反复与持久的刺激会引起人的反应与模仿。三是有的放矢发出的暗示比无的放矢发出的暗示更有效。

2.模仿

模仿,就是按照他人的行动方式去行动,对某种行为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暗示与模仿是一对基本的社会互动方式。暗示是模仿的对象,模仿是暗示的结果。它们是互动行为的两个方面:从刺激方面看,是暗示;从反应方面看,是模仿。两者不可分离。

模仿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无意模仿,即不知不觉地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包括先天本能的模仿,如儿童模仿大人的行为,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还包括突发情况下的模仿,因为临时面对突发事件,人们没有规律可循,不知不觉地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

二是有意模仿,即有意识有目的地照着别人的样子去行动。有意模仿有时虽说不了解行动本身的意义,但出于对行动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感兴趣,比如,有些小青年喜欢过圣诞节,但并不了解它的意义,只是求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了别人行动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有意模仿才较为持久,往往一个外地人迁入到新的地方时,要模彷当地的习俗、语言,希望尽快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中。

三是选择模仿,这是一种理性的模仿,经过行动者认真地思考,对模仿源进行认真的过滤、分析、筛选而确定的。这种模仿有相当明确的目的性,因而较持久。这是模仿的高级类型。我们学习英雄模范的活动若成为选择性模仿,就会更有效果。

3.从众

从众,是行动者在一定压力下接受他人行动方式的过程,即按照一定群体中多数人的样子去行动。从众主要有三种:一是缺乏判断的从众,即不考虑多数人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一概随大流。二是违心的从众,即明知不对或内心不愿意但行动上仍然从众。这种从众行动是屈服于社会压力的结果,是一种消极行动方式。三是表里一致的从众,即既理解与接受众人的目标,又采取一致的行动。这种行动方式的主体,一般较有创造性。表里一致的从众在一个团体内越普遍与经常,这个团体的内部结合程度就越高。反之,违心的从众越多,这个团体的内部结合程度则越低。

众人的行为并不等于正确的行为,是否从众不是评价个人与团体进步的标准。对于众人正确的行为是否从众以及从众到什么程度,才是评价个人与团体进步的尺度。从众行动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本因素,但又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对于那些扰乱社会秩序的从众,将会带来更大的动乱与危害。因此,从众行动具有双重的性质。

从众与模仿在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性质上是不同的:(1)模仿是一种行动者主动的自愿的行为,而从众并非是行动者自愿的行为,具有消极性;(2)模仿是行动者在没有外部压力下的一种行为,而从众是在行动者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的一种行为,可以说从众是一种有压力的特殊的模仿;(3)模仿的对象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但从众的对象一般总是多数人。这是我们区别模仿与从众的三条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