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文化资源分类

西部文化资源分类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可产业化内容的角度来看,西部文化资源的构成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文化资源。西部自然文化资源记载着西部地区的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变迁,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开发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把人们对它们的广大想象转化为可消费的文化产品,将给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收益。宗教文化资源指具有宗教意义的文化遗产,包括各宗教遗址、宗教仪式、宗教歌舞、宗教活动等。
西部文化资源分类_文化变革与西部经济发展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物质基础,一般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智力劳动的创造物,它以各种有形或者无形的内容表现出来,可以作为文化生产的原材料或文化生产所必需的条件,经过各种形式的生产或经营活动为人类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西部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土地广袤,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拥有着多层次、多主题、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从可产业化内容的角度来看,西部文化资源的构成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自然文化资源。自然文化资源是指名山大川、森林、草原、河流、土地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它是体现自然和文化双重属性的区域特有资源,是外在自然景观和内在文化内涵的紧密结合。西部自然文化资源记载着西部地区的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变迁,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西部地区土地面积54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7%,其南北跨越28个纬度,东西横37个经度,地域非常广阔。广的地域孕育了纷繁复杂的自然形态: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华山、峨眉山、祁连山等巍峨高山西部拔地而起;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都发源于此,流经西部九个省份;黄果树瀑布、九寨沟、青海湖、纳斯湖、天池等湖泊瀑布神奇瑰丽;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拉特等大草原和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特、巴丹吉林、腾里、柴达木、库姆塔格、库布其、乌兰布和等大沙漠资源独一无二;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地质灾害也在西部留下了震撼人心的自然和人文印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孕育着复合多元的区域文化:西北黄土高原地域广大,地势平缓,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着博大;西南盆地气候怡人,巴蜀文化愉悦洒脱;云贵高原山川纵横,民族众多,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北方草原浩瀚辽阔,一望无垠,促使游牧文化崇尚自由奔放。

第二类是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遗存,这种遗存可以为人类现在及今后的社会生活所利用,包括大量的实物遗存和文字遗存。其中,实物遗存以古代和近现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或文化遗址及墓葬等为代表。历史文化资源是对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发展过程的记载,是城市品位的体现,也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就古代历史文化资源来看,西部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丽江古城、古丝绸之路、西夏王陵、楼兰古国、交河古城、三星堆、大足石刻、都江堰等。截至2011年6月,西部地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就有14处(包括“中国丹霞”等多地区捆绑项目),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2家。就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来看,西部曾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大后方,遍布革命者的光辉足迹,流传着我党许多优良传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为孕育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西部地区孕育着丰富的革命红色文化资源,如遵义会议遗址、重庆红岩、红军长征等这些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已经成为对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的文化基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类是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是指西部地区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物品、习俗、观念等文化内涵和形式。其中,物品类民俗文化资源包括生产渔猎交通工具、民居建筑、服饰、生活器皿、宗教信物及丧葬用具、工艺织物、民间乐器、饮食等;习俗类民俗文化资源括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婚丧娶嫁、礼节礼仪、饮食习俗、语言习俗、建筑习俗、鬼神迷信习俗、崇拜禁忌习俗、祭祖拜天习俗、杂耍娱乐习俗、人际交往习俗等;观念类民俗文化源包括民族文学与艺术、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以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为例,壮族服饰和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以方格纹、字纹、水波纹、云纹等为代表的壮锦图案精巧色彩绚丽,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壮族的铜鼓从古代被用作祭神的法器、礼器逐渐发展成权力地位象征以及贫富贵贱的标志,至今仍然在本民族流传使用;壮族至今还保留着歌圩活动的传统,节日性歌圩、临时性歌圩在民间依然盛行;著名的扁担舞、舂堂舞、采茶舞、插秧舞、捞虾舞、绣球舞、铜鼓舞、戽水舞、凯旋舞、蜂鼓舞、板鞋舞等,至今还是壮族生产活动、爱情和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姆洛甲》、《布罗陀》等神话作品以及《农事季节歌》、《喜雨歌》、《苦旱歌》、《车水歌功》、《送苗歌》、《播小米歌》等农事歌体现着壮族人民农耕文化的细节。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资源异彩纷呈,无不体现着浓郁的民族个性,使人遐想悠远。开发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把人们对它们的广大想象转化为可消费的文化产品,将给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收益。

第四类是宗教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指具有宗教意义的文化遗产,包括各宗教遗址、宗教仪式、宗教歌舞、宗教活动等。西部地区是众多宗教汇集的地区,包括从国外舶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发源于本土的道教、儒教、藏传佛教,以及各种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民间宗教,如纳西族的东巴教、彝族的毕摩教、白族的本主教、部分蒙古族信奉的萨满教等。世代的宗教崇拜制度,使一部分西部地区的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及文化形式都深深烙下了宗教的印记,并留存下了底蕴深厚、总类繁多的宗教文化资源。四川是道教重要的流派五斗米道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我国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青羊宫、常道观、云台观等,还有著名的道教风景名胜区青城山、鹤鸣山、云台山等,青城山更是主要以道教文化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除了四川之外,云南的云峰山、陕西的崆峒山、楼观台等也是著名的道教文化资源。西部地区拥有众多著名的佛教文化资源,如西藏的布达拉宫、四川的峨眉山、乐山,青海藏传佛教名寺塔尔寺、拉卜楞寺,云南著名佛教圣地梵净山、鸡足山,陕西佛教寺院广仁寺、法门寺等。西部强大的宗教文化中还包含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仪式,如纳西族的东巴教就有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多达30多种的宗教仪式,藏传佛教拥有祭山、祭湖等藏族仪式。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吸引着海内外宗教信徒、专家学者和普通游客慕名而来,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