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资不合理使用影响生态环境

农资不合理使用影响生态环境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资的有效供给不仅要保证生产足够多的粮食,还要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促进生态环境友好;不仅要保证当前能够有效供给,还要确保未来持续有效供给。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化肥、农药的不科学合理使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不断加剧的土壤、水体等污染,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常年的过量使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下降,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农资不合理使用影响生态环境_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

农资的有效供给不仅要保证生产足够多的粮食,还要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促进生态环境友好;不仅要保证当前能够有效供给,还要确保未来持续有效供给。因此,基于粮食安全的生产资料有效供给包含数量、质量和可持续三个方面。数量体现为生产资料的品类和产量能够满足国家农业生产的需求;质量体现为生产资料供给对农产品品质的保障、对劳动的节约、对成本的节省以及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体现为生产资料供给的产业可持续发展。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化肥、农药的不科学合理使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不断加剧的土壤、水体等污染,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1990~2012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从2590.3万吨猛增到5838.8万吨,增长1倍多(表7-9)。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的施用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钾肥和复合肥的施用量增长迅猛。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而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的平均施用量达434.3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1.93倍。化肥施用量大,利用率较低。根据农业部监测,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钾肥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3%、24%、42%。其中小麦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19%、44%,水稻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5%、41%,玉米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25%、43%。常年的过量使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上升、土壤有机质下降,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表7-9 1990年以来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农药的过量使用,尤其是有机磷农药等高毒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样较大。我国农药施用量已从1990年的73.3万吨上升到了2012年的180.6万吨,每亩农药使用量约为2斤。我国农药一般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其余通过雨水冲刷、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土壤和水体。部分农药的化学毒性较高,降解慢,在土壤、水体中的保留时间长,加重水体污染,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图7-2 1990~2012年我国农药使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