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具备足够的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才具有基础和底气。今后要将玉米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头。通过增加对产粮大县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保护粮食主产区重粮抓粮的积极性。我国食用油缺口大,并与粮食生产紧密相关。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是我国粮食生产打开新局面的突破口。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_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

近年来,全球谷物收获面积在100~110亿亩之间,产量在25~26亿吨之间,谷物出口量仅为3亿吨左右。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不应该也不可能对国际市场依赖过高。尤其是在我国稻谷消费在1.9亿吨左右、世界稻谷出口仅为3600万吨左右的情况下,我国必须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主粮具备基本自给能力。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只有具备足够的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才具有基础和底气。即使将来要有序进口部分谷物,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原则上也不要超过世界谷物贸易占产量的平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对其他粮食进口国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也是维系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要求。

1.抓好关键品种

总体来看,世界谷物生产品种呈现出越来越集中的趋势,小麦水稻、玉米三大谷物品种占世界谷物产量的比重从20世纪60年代的3/4左右上升到目前的近90%。我国的谷物生产集中度则更高,三大谷物品种占谷物产量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90%略多上升到目前的98%以上。不管结构如何调整,这三大品种都是我国粮食生产的轴心品种。在这三大品种中,由于玉米产量高,主要作为饲料的效率较高,近几十年来显得越来越重要。玉米产量占世界谷物产量的比重,20世纪60年代在22%左右,目前已上升到近35%。改革开放初期,玉米占我国谷物产量的比重为20%左右,目前已经上升到近40%。今后要将玉米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头。与之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大豆马铃薯、杂粮的生产,形成与三大谷物品种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

2.明确主攻方向

1949~2015年,粮食作物单产从1029公斤/公顷提高到5483公斤/公顷,提高4.33倍。尽管我国小麦、水稻的单产都已经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5%以上,但仍是单产排在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60%、70%左右,单产潜力仍然不小。我国玉米单产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在未来十年中美国玉米单产可望翻番的情况下,提高单产还大有潜力。要通过加快改良品种、提高农田生产力、推广现代生产技术和手段等,使我国粮食单产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3.选好主战场

实践表明,不加限制地进行垦殖虽然短期可以增加产量,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往往得不偿失,历史的教训必须汲取。在国家层面,要根据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科学谋划粮食生产布局,将粮食生产的重点放到资源条件较好、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主产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粮食调出量大的核心产区。

今后要重点建设的主产区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重点为水稻、玉米),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重点为小麦、玉米),长江流域主产区(重点为水稻、小麦),汾渭平原主产区(重点为小麦、玉米),河套灌区主产区(重点为小麦),华南主产区(重点为水稻),甘肃新疆主产区(重点为小麦)。在建设好主产区的同时,也要积极支持其他区域的粮食生产,包括西南和东北的小麦产业带,西南和东南的玉米产业带,南方的高蛋白及菜用大豆产业带,北方的油菜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南方的马铃薯产业带等。通过增加对产粮大县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保护粮食主产区重粮抓粮的积极性。

4.发挥比较优势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不同地区在粮食生产方面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加强优势区建设,让这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重点建设的优势区为: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三个水稻优势区,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五个小麦优势区,北方、黄淮海和西南三个玉米优势区,东北高油大豆、东北中南部兼用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三个优势大豆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五个马铃薯优势区。我国食用油缺口大,并与粮食生产紧密相关。在建设好粮食品种优势区的同时,也要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油料作物生产能力。油菜方面,重点建设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和北方地区四个优势区。花生方面,重点抓好山东、河南、河北、广东、辽宁等优势比较明显区域的花生生产。木本油料深受城乡居民欢迎,结合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地方林重点工程,力争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2亿亩,建成800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年产木本油料150万吨。

5.找准突破口

我国的耕地3/4以上是中低产田,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从单产来看,高标准农田的单产水平是耕地平均单产水平的两倍以上,生产效率大大高于普通农田。《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从实际来看,我国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潜力仍然很大,如果通过大力加强水利设施、田间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再通过10年的持续努力,我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是可能的。如果平均一年种植一季粮食,粮食总产就可以达到5亿吨。集中力量建设水利、地形、交通等方面条件较好的高标准农田,效率比用“撒胡椒面”的方式要高得多,要将其作为事关民族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工程来抓。据农业部2006年测算,如果1/3的中低产田(约4亿亩)耕地的基础地力能提高一个等级,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00亿斤左右。综合考虑水资源、耕层厚度、土壤理化性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改造难度不大、投入效率较高的中低产田予以改造,可以明显提高粮食产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是我国粮食生产打开新局面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