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道主义精神是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

人道主义精神是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是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坚持人道主义道德价值观,特别要尊重那些为社会辛勤劳动和作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进一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人道主义精神是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_道德信仰与社会和谐

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是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在唯物史观看来,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前提。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要以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就要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项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要求和伦理原则,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尊重人的价值、权利、人格尊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坚持人道主义道德价值观,就要“坚决反对按人的地位、权力把人分为各种等级的等级主义价值观,坚决反对按金钱多少衡量人的价值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同时,也坚决反对以人的出身、成分、职业来评价人的价值的形形色色的错误的价值观”[5]。坚持人道主义道德价值观,特别要尊重那些为社会辛勤劳动和作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实现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的统一。

坚持人道主义道德价值观,就要反对只重视物质发展不关心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见物不见人”的做法,要把人的价值放在物质价值之上,不能把人工具化。要认识到人的幸福才是根本利益,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

2.关心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特别是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007年10月22日,胡锦涛在《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诚关心群众疾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关心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特别是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就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尤其是着重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做好义务教育的保障工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坚决纠正教育领域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教育负担。切实改进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市社区医疗发展,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和交通安全等的监管,尽快扭转事故多发状况。进一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3.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求对人的生命的敬重

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其最基本的含义之一就是要尊重、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坚持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表现为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这一基本价值理念在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落实和充分的体现。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以来,挽救生命一直是这场抗震救灾的最强音。以人为本,珍爱生命,把抢救被困群众的生命作为重中之重,是这场抗震救灾的鲜明主题。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当天,温家宝总理赶到汶川震区的第一句话是: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救灾的重中之重!去汶川县路不通,就是走也要走进去,多争取一秒钟就多一条生命!温家宝总理每到一处都要强调: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5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赶到汶川震区的第一句话就说:抢救人的生命,绝不言弃!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做百倍的努力!2008年5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必须继续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正是在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最高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才动员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力量,在汶川大地震中营救出那么多宝贵的生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复还的奇迹,涌现了一大批感天动地的救灾英雄。各路抢险大军把救人作为抢险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地抢救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他们从死神手中抢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即使在72小时的救人黄金时间过去之后,抢险大军不但没有丝毫松懈,反而加快了救人的速度,他们日以继夜,分秒必争,132小时、164小时、172小时,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这充分表明,在党和政府心中,在全体救援人员心中,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下大力气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这些人性化的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展现。

汶川大地震摧毁了灾区人民的物质家园,吞噬了几万人的宝贵生命,同时也摧残着灾区人民的心灵。我们不仅要不遗余力地抢救生命,还要安抚、关心、帮助受伤人员和其他幸存者;我们不仅要从物质方面救助灾区人民,还要从精神上、信念上给予他们心理救助和心灵安慰,让灾区人民走出心理的阴影,树立生活的信心,激发生命的斗志,重燃生活的希望。党中央、国务院所领导的抗震救灾工作,进一步彰显了人性化的价值取向。

当前,我国正大力提倡打造服务型政府,而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打造人性化政府,就要真正地从人本理念出发,给人民群众更多的人文关怀,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将促使我们更好地体悟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6]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了更好地帮助亲历地震的灾区人民和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疏解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恢复信心,重塑美好生活的勇气,人民网和中国心理联盟携手,紧急联合全国的心理服务机构,开通“5·12”全国心理援助热线。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灾区人民尤其是儿童展开了心理救援和心理创伤干预。这表明了中国人民对生命、生活及其质量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生命的珍爱更加全面。关爱生命就要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关注生命的需要,关注人性。

2008年5月12日晚,看到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校广场上摆放的遇难群众遗体,温家宝总理心情十分沉重地说:“我给遗体三鞠躬。”5月14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四川省北川县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时对乡亲们说:“活着的人的努力、你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当温家宝总理向遗体深深鞠躬的时候,当搜救队员历经千辛万苦将遇难者从废墟中挖出并向遇难者默哀的时候,当一批批的人们不断地捐款捐物,自愿者的队伍不断扩大的时候,当人们积极接受伤员、纷纷申请认养地震遗孤的时候,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任何一条生命,无论贫富贵贱,都是值得尊重的。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2008年5月19—21日,几乎国内所有报纸的头版、主要网站的首页,尽化做黑白或深灰色;国内电视频道,都变为新闻频道,滚动播报灾情及哀悼状况。愿生命的逝去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

为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应该唤起全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应该在人们的心中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不仅政府要以人为本,各行各业都要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金钱的崇拜扭曲了一些人的人性,假药、劣质奶粉等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的伪劣假冒产品层出不穷,一些矿主在高额利润诱惑下,只见金钱不见人,导致了一起又一起的矿难发生。这些现象在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灿烂的人性光辉的比照下尤显灰暗,因此,我们殷切希望通过抗震救灾的人性化洗礼,使越来越多的美好人性在越来越多的人身上焕发出来,使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6页。

[5]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页。

[6]《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