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业结构优化的着力点

产业结构优化的着力点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新型工业化这个工业化发展思路的提出,明确了我们今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依据的一些重要标准,即要促进那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行业持续快速增长。所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着力点。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前者决定后者,新型工业化发展推动着产业结构优化;后者反作用于前者,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的着力点_对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当下,我国尚处于半工业化时期,而世界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已扑面而来。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三大趋势,我们不可能走原来的工业化道路,只能是发挥后发优势,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本质内涵,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新型工业化是有效配置资源和不断拓宽发展空间的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之所以“新”,就在于它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具有比较突出的特征。它具体表现为:

一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但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也不允许我们再走常规的发展道路。新的时代在赋予工业化以新的特征和新的任务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即可以通过迅速发展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我国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但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年增速突破了32%,高于同期全部工业年均增速近18个百分点,是40个工业行业中发展最快的,成为我国工业第一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八五”末的2%,增加到“九五”末的4%。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工业化道路。欧美等发达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依赖从世界广大殖民地掠夺能源、原材料,并倾销其产品,通过不平等交换来完成的。我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和继续完成工业化任务,不可能走当年发达国家所走的不平等交换的道路,而必须依靠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加大先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力度,把工业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科技含量。同时,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以产品质量好、价格低的竞争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争得更大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工业化道路,才是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工业化之路。

三是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代价是很大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化道路,那么新世纪头二十年要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都难以承受。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四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走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道路。发达国家因人口少和人力资源不多,在工业化过程中就业问题并不突出。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特别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十分沉重。这是事物的矛盾方面。其有利方面是,丰富的人力资源又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和巨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之所以持续不断地大量进入我国、我国制造业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人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因此,要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利用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件,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与此同时,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增加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三、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是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式和重大举措,或者说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集中体现。过去我们在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时,由于没有具体发展模式或道路,因而进展并不理想。现在新型工业化这个工业化发展思路的提出,明确了我们今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依据的一些重要标准,即要促进那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行业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工业化所要发展的内容,也正是产业结构优化所需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得快慢与好坏,也决定了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与结果的好坏。所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着力点。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前者决定后者,新型工业化发展推动着产业结构优化;后者反作用于前者,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例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当今时代,就决定着必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依靠技术进步来取得这样的成果;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正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物。这就是说,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推动着产业结构优化。相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了,就可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促进工业化进程,带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再者,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不利,很多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靠知识取得的收入在整个收入中占的份额很小。现在看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的契机。

三、发展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由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切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因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着力点就在于如何发展新型工业化。

(1)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一“必然选择”是由当前的时代决定的。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即在这几十年,信息技术改变了世界。在今天,从经济和技术的宏观层面看,如果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快工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就无法提高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例如,中国钢产量已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位,但轿车用钢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家电板、造船板、不锈钢板及石油专用管等10多个品种的年进口量仍达50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95%以上的工业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但由于国际竞争力不足,过剩的生产能力不能通过扩大出口得以消化。因此,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关系到我国工业整体实力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未来竞争中的地位。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给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和牢牢把握这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机会,跟踪和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将其积极导入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要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和服务基础上的发展。可以说,发展既有数量规模,又有技术含量和市场控制力,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产业,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产业基础。

(2)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在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同时,要注重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特别是要通过信息化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只有采用信息化手段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具有充分的竞争优势。据悉,“十五”期间,我国将投入100亿元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目的是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差距由目前的15年左右,缩短为10年之内,使我国由现在的制造业大国真正发展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目前我国传统工业有相当大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大,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正是赋予这些传统工业以全新的内容,着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据预测,我国“十五”期间,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在此基础上,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因为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要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增强重大装备的开发能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要依托重点技术改造和重大工程项目,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

(3)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其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着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严峻挑战。可以说,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成为我国工业化中的重要课题。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环保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正在催生出越来越大的清洁生产技术产业,成为工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这些新能源、新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着力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正确处理工业化中的几个关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走新型工业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今后二十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就具体企业来说,只能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很难处理好具体宏观性、全局性的这几个关系。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中的这几个关系,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投资、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和法规加以调节和引导。例如,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将农村劳动力培养为合格的技术工人,为工业化、信息化输送高素质劳动力。政府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法规和政策,颁布有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发布行业发展趋势信息,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及时进入或退出有关市场和领域。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金支持,包括财政支持和信贷支持。要建立“就业补贴”和“研究与开发补贴”制度,给予就业多的企业补贴、税收减免与技术研发的资金扶持。当前,应当结合西部大开发、东部大开放、中部大发展的需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和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产业结构形成梯级推进。要形成东部地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区域分工格局。要通过分配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创新,促进形成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适度发展虚拟经济、使虚拟经济切实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新局面。

(此文发表于《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杂志,2003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