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朝核问题是决定朝鲜半岛局势演变的关键

朝核问题是决定朝鲜半岛局势演变的关键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朝核问题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顽固问题,现阶段它已然成为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的最大影响因素。随着朝鲜核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开始密切关注朝鲜的核项目。在朝鲜核心理发生根本转变后,朝鲜的核活动开始极具危险性。同年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谴责朝鲜核试验的1718号决议,并决定对朝鲜采取制裁措施。朝鲜半岛局势陡然紧张,又爆发第三次朝鲜“核危机”。
朝核问题是决定朝鲜半岛局势演变的关键_时事热点问题聚焦

朝核问题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顽固问题,现阶段它已然成为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的最大影响因素。

一、朝核问题的发展演变

纵观朝核问题的发展历程,以朝鲜核能力的突破、核心理的转变以及国际社会应对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为标志,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6]

(一)朝核问题冷战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末)

冷战期间,朝鲜的核研究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时美国在韩国秘密部署战术核武器,为应对这一威胁,朝鲜开始开展核研究。这一时期朝鲜的核技术,基本依赖于苏联的援助。经过60年代的发展,朝鲜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并建设了一批辅助设施,培训了急需的核技术人才。第二阶段以1979年动工兴建的宁边5兆瓦石墨核反应堆为标志,这一阶段朝鲜的核研究开始国产化。同一时期,朝鲜还建成了矿石加工厂和燃料棒制造工厂。5兆瓦石墨反应堆于1986年投入使用,该反应堆的乏燃料棒可被用来提取用于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钚。几乎与此同时,在1984—1985年前后,朝鲜在宁边开始建设一个发电能力介于50~200兆瓦之间的大型核反应堆,并计划于1995年竣工。

随着朝鲜核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开始密切关注朝鲜的核项目。在外界压力下,朝鲜于1985年12月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但却没有在规定的18个月内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署保障监督协定。此后,美朝双方争议不断,致使保障协定的落实又被拖延了数年,直到1992年1月朝鲜才与IAEA签署该协定,接受核查。在此期间朝鲜的核开发一直处于没有有效监管的状态之下。大部分核武专家认为,在此期间朝鲜通过规避检查等方式千方百计地完成了关键的钚材料提取工作。

(二)朝核问题爆发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底)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依据卫星照片认定朝鲜正在秘密进行核武器研究,违反了NPT的有关规定,要求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所谓朝鲜“核问题”开始浮出水面。经过反复交涉之后,1992年1月30日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核安全保障协定》,同意该机构对其核设施进行检查。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申报的核设施进行了6次不定期核查,但是朝鲜申报提取的钚数量(少于100克)与IAEA的验定结果存在相当出入。此时美国提供的卫星照片显示,朝鲜没有被列入核查范围的两个可疑地点极有可能藏匿着核废料,为此IAEA要求对此进行“特别检查”,但遭到朝鲜严词拒绝。随后双方矛盾激化,朝鲜在1993年3月12日宣布退出NPT条约,第一次朝核危机由此爆发。

1994年6月17日美国前总统卡特访朝,才使核危机局势有所缓和。1994年10月21日,美朝双方终于在日内瓦达成了关于朝核问题的《框架协议》。框架协议是双方利益妥协的结果,两国各有所得:朝鲜得到美国安全和经济上的保证,美国则得到朝鲜冻结核计划并最终拆除石墨反应堆及其相关辅助设施的承诺。第一次朝核危机由此解除。但是问题的解决并没有这么简单。在随后的几年中,美国并没有如约提供对朝鲜的经济援助,轻水堆的建设也异常迟缓,朝鲜对此大为不满。1998年,金仓里可疑地下核设施事件导致朝核问题波澜再起。之后直到1999年10月《佩里报告》出台并提出对朝“一揽子接触政策”,美朝关系才又出现好转。

总之,在第一次朝核危机冲突持续将近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朝鲜一直在观望冷战后美国对朝政策调整的诚意,但结果差强人意。

(三)朝核问题升级阶段(2001年初至2008年底)

2001年2月,极具保守主义倾向的小布什上台执政。上台伊始,小布什政府重新评估了上届政府的对朝政策,认为“克林顿政府的对朝鲜接触政策是软弱的,不可思议地帮助朝鲜走出了即将崩溃的困境,应立即停止对朝鲜的单边援助并控制美朝和解的进程”。“9·11”事件爆发后,布什政府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国”名单并将其作为7个实施打击的国家之一,出台了对朝遏制政策。由于美国不顾及朝鲜的感受,对朝强硬政策一直没有改变,2002年10月朝鲜向来访的美助理国务卿凯利承认自己拥有核武器研发计划,继而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人员,导致朝核问题陡然升级为第二次“核危机”。

为了缓和地区局势,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中国政府于2003年发起召开了六方会谈。朝鲜虽然并不愿意通过多边框架来解决朝核问题,但还是为第一次六方会谈做了充分的准备提交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美国并没有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只是坚持朝鲜“先弃核”,以“全面的、可核查的、不可逆的”方式(CVID)消除核计划,然后再谈提供援助、解除制裁和安全保障问题,典型地反映出布什政府决不对朝“错误行为予以奖赏”的强硬立场。直到第三轮六方会谈时,美国才提出详细方案。但美国的让步依然非常有限,并继续以“CVID”三原则向朝施压要求朝鲜仿效“利比亚模式”,加之后来美国在曝光的韩国核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以及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初期发表对朝强硬言论等因素,朝鲜对六方会谈和布什政府逐渐失去信心。2005年2月朝鲜公开宣称拥有了核武器,朝核危机明显升级。在朝鲜核心理发生根本转变后,朝鲜的核活动开始极具危险性。

2006年7月5日,朝鲜先后向日本海试射了7枚导弹。随后在10月9日,朝鲜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一般而言,成功实施核试验是一国掌握核武器技术的明确标志。朝鲜的这一“悍然”举动,令之前国际社会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同年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谴责朝鲜核试验的1718号决议,并决定对朝鲜采取制裁措施。朝鲜半岛局势陡然紧张,又爆发第三次朝鲜“核危机”。朝鲜核试验后,迫于国际社会和国内政治压力,小布什政府在2007年对美国对朝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美朝关系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迹象,但是这种策略性的改变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之后小布什政府在处理朝核问题上缺乏创意,并且外交步伐缓慢,只能将残局留给下一任政府。

(四)朝核问题僵持固化阶段(2009年初至2012年底)

美国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朝鲜依然执着于通过制造“突发事件”来创造“美国窗口”。2009年4月5日,朝鲜发射“银河2号”卫星(“大浦洞-2型”导弹),4月14日宣布“不再参加六方会谈,也将不再受制于任何六方会谈达成的协议”。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

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后,国际社会似乎已经无计可施。6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制裁朝鲜的1874号决议,但几小时后朝鲜便发表了强硬的对抗声明,使制裁法案全面折价。更令人惊奇的是,美国对朝鲜的举动似乎也无动于衷。奥巴马政府除了例行的“决心宣誓”外,并没有对朝采取更多实质性的举动。实际上此时奥巴马政府已经被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改革等事务弄得焦头烂额,很难再有过多精力关注朝鲜半岛事务。而之后朝鲜也开始着手建设第三代领导体制,出于工作重心的考虑,亦暂缓在朝核问题上过多“较劲”。到目前为止,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已停滞四年多,围绕朝核问题的国际局势进入止步不前的僵持状态。

2010年以来,“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战”事件重新打破了朝鲜半岛的平静,国际社会再次将目光关注到朝核问题上。中国借机提出了重启六方会谈的提议,但是各方对此反响不一。随着2011年3月利比亚战局的开启和奥巴马准备下一任总统竞选连任,美国将很难在对朝政策上做出实质性调整。同时伴随这一进程的是朝鲜核武技术的日趋成熟,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状态——“朝鲜半岛有核化”正在逐渐成形并得以固化。

二、2013年朝鲜第三次核试验

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又一次核试验。这是朝鲜继2006年和2009年后实施的第三次核试验,与此前刚刚成功发射的运载火箭和“光明星三号”卫星相比,朝鲜的这次行动似乎在国际社会引发了更为强烈的反响。

(一)中美日俄四国的反应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当地时间12日凌晨发表声明说,朝鲜最近一次核试验是“极具挑衅意味的举动”,威胁到了美国安全和世界和平。同日,奥巴马还与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一致谴责朝鲜当天再次实施地下核试验,奥巴马重申美国对韩国的防务承诺不会动摇,包括美国核保护伞下的延伸威慑。他还表示将与韩国新总统朴槿惠密切协作,进一步加强两国合作。白宫就此发表声明说,美韩领导人就朝鲜核试验通电话时谴责朝方这一违反其国际义务且“极具挑衅性”的举动,同意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场所保持密切合作,寻求采取“一系列举措”遏制朝鲜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计划,减少核扩散风险。朝鲜核试验后,美国一方面可能在外交和经济层面加大对朝鲜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把朝鲜核试验作为加快构筑反导体系的借口。美国及其盟友也可能加大对朝鲜附近海域的巡航力度。

朝鲜进行核试验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紧急召开安全保障会议,指示有关部门全力搜集和分析情报,加强监测以掌握核辐射物质对日本的影响;与国际社会合作,采取包括单独制裁在内的一切有效手段,以应对不测事态,确保国民安全。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将进一步加强同美国和韩国在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同时也不排除日本借机加强军备的可能性。在日本首相安倍表示将着手修改和平宪法的背景下,日本加强军备只会进一步影响东北亚的稳定。

俄罗斯外交部2013年2月12日表示,朝鲜进行核试验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应受到国际社会谴责。

朝鲜核试验后,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实现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方的坚定立场。中国呼吁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12日在北京召见朝鲜驻华大使池在龙,就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提出严正交涉。杨洁篪表示,中国政府对朝方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要求朝方停止采取进一步激化局势的言行,尽快回到对话协商的正确轨道。杨洁篪12日晚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双方就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交换了看法。杨洁篪强调,关于朝鲜进行核试验,中方已经表明了原则立场。我们呼吁有关各方着眼大局,妥善应对,避免局势轮番升级。

中国在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方面已作出巨大努力,但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国,需要各方在安全问题上采取平衡和克制的立场,努力防止东北亚地区军事化进一步加强,否则该地区的安全将面临更大威胁。

(二)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动机解析

朝鲜选择2月12日这一时间节点进行核试验,看来也许经过精心谋划和周密考虑。首先,从朝鲜国内形势看,2月16日是朝鲜已故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诞辰日,被称为“民族最大节日”,核试验可能不仅是对这一纪念日的“盛大献礼”,而且显示朝鲜新一代领导人将继承核遏制力这一金正日留下的“遗产”。这个时间也是朝鲜为期3天的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似乎还有利于朝鲜组织动员群众召集各种集会“欢呼”核试验的成功,促进国内政治团结,提振民众斗志和信心。其次,从国际态势特别是对美关系看,美国总统奥巴马定于美国时间2月12日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朝鲜抢在此前进行核试验,可谓对美发出强烈信号,试图让美国放弃敌视政策,与朝鲜商讨签订和平协定。还有一点,就是从朝韩关系的角度看,这次核试验既为即将卸任的韩国总统李明博“送行”,也是对即将上任的朴槿惠新政府的“投石问路”。李明博政府一向推行对朝强硬政策,而今朝鲜三度核爆,既给李明博政府出了最后一道难题,也让之后就职的新总统朴槿惠面临艰难抉择。

其实,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朝鲜此次核试验早有先兆,正是朝鲜一贯的“以超强硬对强硬”做法的鲜明表现。朝方一直认为,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难以改变,所以要示强。就在不久前,联合国安理会刚刚通过2087号决议对朝鲜发射卫星进行制裁,朝鲜很快作出回应,朝鲜外务省和国防委员会先后宣布,“在反美决战中,朝鲜将继续发射卫星和运载火箭,以及进行更高水平的核试验以瞄准宿敌美国,对此,朝鲜不需要掩饰”。也使得外界普遍认为,朝鲜将在近期实施第三次核试验。朝鲜显然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视为对该国自主生存权利的侵犯。朝方同时宣布,在金正日时代进行的六方会谈以及会谈达成的“9·19”共同声明都不复存在。各国围绕朝鲜核问题近一年的外交磋商几乎是一夜之间回到原点。

朝鲜核试验背后隐藏的是一段错综纠结的历史,隐藏着朝核问题的历史根源,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提到的,表面上看平壤(朝鲜)屡屡违反联合国决议,利用其核计划挑战国际社会,而事实上,朝鲜的违抗深深植根于与韩国、日本和美国对抗多年后产生的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解决不了,局势就不会得到改善。

(三)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

对国际社会而言,朝鲜第三次核试验的影响显而易见:一是朝鲜的举动给那些有意发展核武器的国家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刺激他们紧跟朝鲜的脚步,这无疑将使《核不扩散条约》成为一纸空文,全球将再次笼罩在核阴云之中。二是使东北亚原本相对稳定的战略安全环境受到破坏,东北亚局势陡然变得紧张,美、日、韩等国开始调整或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配置。美国在朝鲜核试验后第二天进行了一次中程导弹拦截试验,而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五角大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朝鲜已经对美国在东北亚的利益、该地区的美国盟友及美国本土构成威胁。韩国宣称已部署可打击朝鲜全境的巡航导弹。

在日本和韩国国内,已经有声音开始要求两国考虑发展核武器。从两国的条件来看,它们发展核武器的能力远远胜过贫穷落后的朝鲜。一旦它们从无核国变为有核国,那么亚洲的形势就会可能为之一变,成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国家最密集的地区。朝鲜核试验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引起日本对核武器的诉求。可以预见的是,美、日、韩等国的军事介入很可能会大大加强,东北亚地区安全将会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军费支出和军队调动会有所增加,对于整个东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另外,朝鲜进行核试验对相关国家的领导人做出对策均造成挑战。

六方会谈国中,除朝鲜自己和俄罗斯外,中、美、日、韩均在领导人换届的过程中。在朝鲜进行核试验,并扬言要继续推进核武计划之后,现在中、美、日、俄、韩五国面临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在朝鲜“有核”之前争取朝鲜半岛无核化,而是在朝鲜拥有核武器之后,如何采取对策来制约朝鲜核力量和维护东北亚与亚洲地区安全的问题。

从朝鲜角度看,“以更强对强”仍然是主调。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发表谈话说,朝鲜的核试验是不受任何国际法约束的“正当的自卫措施”,美国将朝鲜设为核先发制人打击目标由来已久,因此朝鲜采取核遏制力来应对美国施加的核威胁是“理所当然的正当防卫措施”。此次核试验是朝鲜作出的第一步,若美国继续敌视朝鲜使形势恶化,朝鲜将不得不采取更高强度的第二步、第三步连续措施。“美国是从现在起尊重朝鲜的卫星发射权利、开启缓和安定的局面,还是继续敌朝政策、沿袭局势爆发的错误道路,美国应作出选择”。对于朝鲜这样一个过去50年来一直在追求核计划,并在2012年通过修宪自称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这种挑衅的政治价值很明显。从朝鲜内部看,它让年轻领导人金正恩更有胆气,加大了朝鲜未来与美国及其盟国谈判的筹码;从外部看,它吹响了朝鲜获得核武器的号角。

更严重的是,朝鲜核试验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可能将对中国安全局势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如果各国因为朝鲜的示范效应或者感受到朝鲜威胁而竞相发展核武器,那么首先受害者可能是中国。那时,北面有俄罗斯,南面有印度,东有朝鲜、韩国、日本,我国将会处于核国家的三面包围之中。我国国内的经济建设与人民生命安全,以至推行“和谐世界”的外交努力,将会面临很大的外部压力。其次,从我国的和平崛起考虑,如果朝核危机引发东北亚动荡甚至战争,将极大地损害中国东北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同时,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会失去具有传统地缘政治意义和全球战略意义的东北亚重要基地,这也不符合一直渴望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中国的利益。

三、朝核问题未来走向评估

朝核问题已然成为影响朝鲜半岛安全形势的一条关键主线,而合力总是来自多方面并且呈现交互式特征,因此,美国对朝政策、朝鲜国内政局以及国际社会的应对等关键因素也都将不可避免地对未来朝鲜半岛安全走势产生重要影响[7]

(一)朝鲜是否会采取进一步的重大核研发活动

如若朝鲜继续实施核试验,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的安全局势将受到更大挑战。新一轮的核危机将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突出意义,它标志着美朝战略的“单位冲突进程”由30年、10年提升到8年、3年甚至更短,这可能预示着两国整体战略冲突的临界点正在到来。这对朝鲜半岛安全形势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二)美国能否在对朝政策上做出积极的战略调整

美国似乎对朝鲜的“越轨”行为具有超乎寻常的忍耐力:从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容忍朝鲜核申报书与IAEA核查结果间的明显出入,到放任朝鲜之后进行三次核试验。从根本上说,美国是愿意解决朝核问题的,毕竟朝鲜发展核武器尤其是可能由此引发的核扩散风险严重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然而出于一些难言之隐,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又是个维持现状的国家,多年来对朝执行的是一种彻底的敌视政策。这种矛盾性的心态不断制造着地区的困惑。从长远计,随着朝鲜核能力的实质性提高与日益增加的朝鲜要求相应核地位的压力,美国依然逃脱不了要进行艰难的最后选择的命运。美国需要决定:“是接受一个无核的、与美国体制不同的朝鲜并与之和平共处,还是容忍一个有核的朝鲜并不断面对其挑衅;是要一个以朝核问题为支点而能确保美国主导支配的东北亚,还是要一个在解决朝核问题基础上实现朝美、朝日关系正常化的格局平衡的东北亚;是要维护以美国的敌人甚至盟友的相对不安全为基础的美国的绝对安全,还是要构建兼顾各方关切以共同安全为目标的地区新秩序。”[8]面对这些两难问题,美国需要权衡利弊,做出慎重选择。

(三)朝鲜第三代领导体制能否维持政局稳定

朝鲜虽然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但是从历史经验看,它并不像外界想象和猜测的那样脆弱。美国对朝鲜施加的长期制裁并没有使其政权垮台,相反,朝鲜国内政治民主改革的进程却经常被消化外来压力的过程所取代。在这一艰苦的斗争过程中,朝鲜积累了相当的抗压和抗风险能力。风华正茂的金正恩,既没有开国元勋金日成那样的威望,也缺乏前任领导人金正日那样的权力手腕,面对朝鲜的长期孤立和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显然还要经受一定的磨炼。“朝鲜崩溃论”在此前后又被重提,未来朝鲜国内局势将考验朝鲜第三代领导体制的智慧和谋略。

(四)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应对是否得当

朝核问题的解决,其钥匙公认为掌握在美国手中。但是到目前为止,美国依然没有对其僵硬的朝核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国际社会的态度成为指引朝核问题走向的重要风向标。国际社会是选择同美国步调一致地对朝施压,还是能同情朝鲜的处境而坐下来务实地共商对策,将对朝核问题的未来发展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随着朝鲜冲破核禁区,日益提升核能力进而不断对国际社会进行挑衅,国际社会需要在施压与劝诫、敦促朝鲜弃核与部分承认朝鲜拥核状态中做出平衡,同时还应注意必要的理性和适度。如果朝鲜因此激化而“脱轨”,受到危害的将不仅仅是朝鲜半岛的安全局势。

四、中国应对朝核问题的战略选择

中国和朝鲜半岛自古就存在一种天然的特殊联系,两者可谓唇齿相依,利益攸关。每遇朝鲜半岛局势动荡之时,中国无一例外地都会被卷入其中,朝核问题爆发以来的历史更是证明了这一点。既然不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那么在朝鲜半岛未来变故到来之前,中国应该把握态势,调整策略,提前控局,避免被动。

(一)中国应对朝核问题的战略目标是,力促朝鲜杜绝任何可能再次引起半岛局势紧张的核冒险举动,通过协商解决朝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六方会谈自2009年停开已经又逾四年了,而自其2003年召开以来对朝鲜的实际制约效果也是差强人意。朝鲜不断挑衅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各国已经疲于应付朝鲜为提升核能力与获得一己私利而引发的一次又一次的核危机。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维稳战略在某种程度上被朝鲜当成了最有效的“护身符”,这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断指责,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作为冷战后朝鲜事实上的唯一盟国,中国应该给予朝鲜以明确底线。朝鲜应该明白,孤注一掷地发展核武器不仅无助于自身的安全保障和国家发展,更严重地威胁到半岛周边国家的安全利益及其享受和平秩序的合法权利。

朝鲜的核举动同样也不利于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战略利益。多年来,国际社会对朝鲜的核举动几乎已经无计可施。只有督促朝鲜在放弃核武器开发问题上采取实质性的举动,六方会谈才能重启,国际社会对朝鲜的信任也才能重塑。中国对此具有不可推脱的义务和责任。向朝鲜表明自己的政策底线,也符合中国实施东北亚区域战略的要求。只有劝说朝鲜首先保证不再引发朝核危机以及半岛局势的新动荡,才能有助于营造朝核问题和半岛问题解决的良好氛围,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也才能得到保障。

(二)压制美国的“渲染战略”,加快构建朝鲜半岛危机和冲突管理机制

在东北亚各国家中,美国是最希望将半岛局势搅浑的国家,美国总会在局势可控的范围内尽量渲染事态的严重度,借以把日韩更加牢固地拴在自己的战车上并以此牵制中俄两国。这种“渲染战略”在很多特定情况下极易变成半岛局势失控的重要诱因。然而从目前的中国实力来看,想完全排挤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这种战略影响也是不现实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将拥有更多的资源来支撑此种战略的实施。因此,中国应该凭借现有的外交力量,将美国的滋扰信息尽量压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减小其发挥作用的能量。这种压制措施不仅应包括反对美国此类举动和政策的被动措施,更应从积极角度寻求建立未来朝鲜半岛的危机管理机制。

(三)促进中韩战略合作,推动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

中韩两国一直是受半岛局势影响最大的两个国家,因此它们在区域合作上拥有最大的共同利益。只是迫于政治现实,韩国的战略决断权都一定程度上掌握在美国手中。这将会阻碍中韩两国寻求解决半岛问题,谋求地区和平稳定的战略。从这种意义上说,两国有必要在地区内积极开展战略合作,提升地区战略协同。

(四)从长远目标上推动朝鲜半岛统一进程,做东北亚区域负责任的大国

朝鲜半岛问题是美国用来控制东北亚地区而打入其中的一个楔子,东北亚地区所有的纷争与动荡都与美国的这种控制有关。因此,削弱美国在东北亚区域的影响力并重组东北亚区域的政治结构,是正确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最佳途径或切入点。从另一个角度看,“朝鲜半岛的统一将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美国亚太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但是作为一个地区大国,中国能否通过制定长远的推动朝鲜半岛统一的大政方针,借此有力地解决朝核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并最终树立负责任的区域大国形象,将是对中国外交的一大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