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族教育事业

民族教育事业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杂居而共同繁荣发展的状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教育。因此,塔塔尔族教育事业是新疆乃至中国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章对中国塔塔尔族教育的调查资料予以梳理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新疆塔塔尔族的先民自西欧伏尔加河流域迁至新疆,目前史学界认为始于1830年,已有180年的历史。
民族教育事业_塔塔尔族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杂居而共同繁荣发展的状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教育。中国塔塔尔族历史悠久,在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因此,塔塔尔族教育事业是新疆乃至中国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研究很少,几乎未见到专门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章对中国塔塔尔族教育的调查资料予以梳理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疆塔塔尔族的先民自西欧伏尔加河流域迁至新疆,目前史学界认为始于1830年,已有180年的历史。在近两个世纪发展的过程中,塔塔尔族知识分子从事教育工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应邀任教;二是兴办学校;三是发展家庭教育。

一、应邀任教

(一)受聘于私立学校

19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启蒙思想从西欧的喀山、乌法等中等城市传到哈萨克草原。当时,哈萨克草原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侨坎·瓦里汉诺夫(1835~1865年,哈萨克族启蒙教育思想家、民族学学者)写道:“从1830年开始,散居在哈萨克草原大、中、小玉兹的塔塔尔人,到处建立塔塔尔学校。哈萨克人民正在经历着一个塔塔尔式的文化教育时代。”新疆北部绵延千里,与哈萨克大草原相毗连,哈萨克、维吾尔等族中俄两国皆有,其宗教、语言、习俗相同。新疆境内的哈萨克知识分子阶层和一些城镇乡村上层分子及部落头目,深受哈萨克大草原兴起的启蒙教育思想家的影响,极力倡导兴办本民族的启蒙教育。他们首先提供一所房屋和一份土地基金,筹集牧民的捐赠,创办私立学校或经文学校,开设现代科学文化课程数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生物、美术、音乐,聘请语言相同,受过欧洲文化教育的喀山塔塔尔知识分子到阿尔泰草原执教,他们是:

穆罕默德·哈里木,1860年在吉木乃县恩斯汗·伽克部落的小学任教。

沙拉一丁、穆凯拉木、穆什皮旦,1871年在玉赛因·木沙巴也夫和巴吾东·木沙巴也夫兄弟俩于1870年开办的阿图什县伊克萨克村维吾尔学校任教。

沙比提·毛拉,曾于1870年留学喀山,受到欧洲现代文化教育,1874年在吉木乃县沙依坎小学任教。

凯什菲力·艾斯拉里·艾孜来提,是喀山市著名阿訇、大毛拉,应伊犁富商司迪克·阿吉·阿比托夫出资邀请来到伊宁市,1881年在伊宁市塔什来甫开街塔塔尔清真寺下属经文学校任教。

努合曼·海孜来提,是斋桑市塔塔尔人,知名学者,1889年秋来到阿勒泰地区茂儿乞部落后裔贾克比部,在今吉木乃县哈拉加塔斯小学任教15年,专门给哈萨克儿童教书。

夏尔甫丁·哈比托夫阿吉,1885年在伊宁市拜图拉清真寺南边的“凯什菲亚学校”任教。

伊不拉音木·艾孜来提,1880年在今托里县哈萨克族知名人士马米尔别克开办的经文学校任教。

范热克·吉力里尤夫、穆尼热·阿帕依,1920年至1930年在伊宁市塔阿里亚学校任教。

阿不都拉,1905年在今布尔津县乌木泰部落的小学任教。

毕拉勒·艾孜来提,1908年在今吉木乃县知名人士吉恩斯汗泰公在该县托斯提乡开办的经文学校任教。

海尔丁,1910年在今阿勒泰县毕台吾日克买米毕依斯村阿克亚部落经文学校任教。

海比布·热合曼·艾孜来提,1910年在今福海县库科阿哈什村的阿克毛拉学校任教。

阿不都·卡迪尔,1912年在今布尔津县斯法哈提经文学校任教。

努尔丁,1921年在哈萨克族著名诗人阿克提先生在阿勒泰县夏库提乡开办的小学任教。

艾山·阿克乔仁和艾合买提·再克依,1921年在艾兰王开办的今吉木乃县城努尔兰学校任教。

阿不都·那斯尔,1921年在今哈巴河县城的新式学校任教。

艾力·伊不拉音莫夫,1927年在今阿勒泰县夏库提乡小学任教。

穆沙·司麻古力、穆开伊·司麻古力、吐兰·司麻古力,1911年至1930年,在青河县沙尔托海乡小学任教,给哈萨克儿童教书。

玛依伽道里·再娜甫,1936年到1944年在阿勒泰县商人托平提卡尔开办的阿勒泰维吾尔小学任教。

艾合买提·谢皮克和伊敏·谢皮克,从1917年至1931年,在其父创办的托里县贾依尔村新式学校任教。

穆罕默德江,1901年在今和丰县城的哈萨克小学任教;1920年在今和丰县买赛力木乡小学任教。

米尔铁米尔·加玛里、苏里堂·哈那菲、沙赫特·哈力·艾孜来提、扎目夫·伊玛目,1920年在哈山巴依·恰尼希夫出资开办的塔城吐兰学校任教。

法提胡力巴燕、艾合买提·拜迪格、塔里哈·阿比斯泰,1913年在今额敏县的苏菲亚塔塔尔学校任教。

哈不都拉·波比及其妻子海迪且,1910年在伊宁女子学校任教。

哈热普拉,1905年在今察布查尔县商人思勘达尔·阿皮孜开办的经文学校任教。

海迪且,1913年在巴吾东·木沙巴尤夫开办的伊宁女子工艺学校任教,讲授缝纫、刺绣、编织等课程。

斯拉木、哈不都勒·米吉提、穆海买提江、阿不都·沙拉木,1918年至1930年在今新源县恰甫克乡塔里迪布拉克村百户长库宛开办的经文学校任教。

艾合买提别克,1928年在今昭苏县沙尔库比乡小学任教;1935年在今新源县哈萨克族知名人士沙提帕力开办的吐兰学校任教。

毛里达里,1918年在今新源县阿拉力托拜乡哈萨克族知识分子诺盖别克开办的阿拉力托拜经文学校任教。

萨拉赫丁·沙赫迪,1917年至1924年在今新源县恰甫克乡哈萨克族头目诺盖别克开办的经文学校任教。

阿布都·瓦依提,1933年到1935年在今新源县坎苏乡哈萨克小学任教。

再娜甫、法力哈·吉力克巴也娃、佐赫拉·吉力克巴也娃、法力哈·艾力·艾克拜尔、热木孜亚,1925年在伊宁市阿依汗·阿娜学校任教。

穆妮热·瓦黑提娃、法蒂玛、法力哈·哈力艾克拜尔娃,1927年到1934年在伊宁市塔塔尔学校——光明学校的分校(地址在诺盖郭尔德)内任教。

热西妲·谢依迪娃,1929年至1931年在伊宁市光明学校任教。

再娜甫·阿不都拉、阿依努尔·斯拉吉娃、热依沙·克然木娃,1934年在伊宁女子高中任教。

沙里合·艾孜来提,1934年在今伊宁市阿格依街学校任教。

艾力菲亚·海米迪娃,1934年在今伊宁市东方学校任教。

海比布·尤努奇,1929年到1935年在今伊宁市塔塔尔学校任教。

努尔丁·艾山尼,1901年在阜康县哈萨族知名人士布拉尼·艾力皮子开办的经文学校任教。

巴依艾合买提毛拉,1928年在今昌吉市阿什里乡哈萨克族头目阔依奇巴依开办的学校任教。

孜乃吐拉及其妻子买尔燕木·孜格特巴也娃,1912年在迪化洋行街的塔塔尔学校任教。

海达尔·赛拉尼,1913年至1917年在维吾尔知名人士马赫苏提·穆依提开办的吐鲁番县阿斯塔娜乡巴赫迪亚学校任教。

穆合布拉·穆合布勒及其妻子古兰旦木·阿比斯泰,1920年在吐鲁番县阿斯塔纳乡马赫穆迪亚学校任教。

艾力·伊不拉音莫夫,1919年至1923年在吐鲁番县城居民恰日阿吉在县城东门清真寺旁开办的经文学堂任教。

夏依·谢日夫,1920年在今鄯善县神士塔依尔别克创办的鄯善县鲁克沁村塔依尔亚学校任教。

哈山·法依米,1921年至1930年在今鄯善县鲁克沁村的塔依尔亚学校任教。

赫沙木·巴温是马赫苏提·穆依提第二次赴俄时被邀请到新疆的塔塔尔知识分子之一,1919年至1932年在奇台县城古丽仙学校任教。

尼合买提吐拉·外力是早年从俄国乌法市来到奇台县的,1923年他应邀来到哈密,在维吾尔商人夏依艾合买提开办的学校任教。1948年病逝于哈密。

斯迪克,1918年到1921年在今博乐县城维吾尔文化学校任教。

艾合买提·法力迪·阿巴斯,1930年在喀什维吾尔族商人阿不孜热阿訇开办的学校任教。

(二)受聘于公立、会立学校

20世纪30年代,新疆的民族教育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会立、公立学校成为这一时期新疆民族教育的一大特征。自1934年始,盛世才政府相继成立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汉、回、塔塔尔、俄罗斯、锡伯、索伦、满等民族的文化促进会,允许和鼓励各族文化促进会创办会立学校、职业教育班并给予一定数额的资助。到1936年,新疆各专区及许多县都有了各族文化促进会的基层组织。在各族文化促进会的宣传和号召下,各地私立学校逐渐由当地文化促进会接管,改为会立学校。1935年,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新疆开始实施第一个三年计划,把发展各少数民族的现代学校教育提到议事日程。1936年春,盛世才政府于伊犁、塔城、阿山、阿克苏、喀什等专区设立了教育局,直接领导当地教育事业。在各专区治所创办简师、初中,各县创办县立(公立)小学,经费全部由政府提供。从此开始,各地学校分为“会立”和“县立”(公立)两种,规定用本民族语言教学,汉语课为必修课,民族教育事业得到发展。1937年,全省会立和公立学校总计1515所,其中公立学校215所,在校学生33054人;会立学校1300所,在校学生79932人。1942年,全省公立和会立学校共有2463所,其中公立学校580所,在校学生91065人;会立学校1883所,在校学生180035人。

1937年,新疆省政府作出决定,要求各教育局“接管当地有六个班级以上和十名教师以上的学校,其经费由政府承担”。1938年,一部分会立学校逐渐转为公立(县立)学校,由县教育局直接管理,各地公立(县立)学校和会立学校都聘用了数量不等的塔塔尔族教师任教。

海比布·尤努奇,1945年到1947年在伊宁教师培训班任教。

再娜甫·吉力勒巴也娃,1936年到1937年在伊宁乌孜别克族的乃木乃学校任教。1938年到1940年在阿利亚学校任教。1940年到1942年在伊宁市女子学校任教。

法力哈·吉力克巴也娃、法依坎、艾孜则、麦莫娜、祖赫拉·吉力克巴也娃、热木孜亚·吉力克巴也娃,1935年到1938年在伊宁市海日亚学校任教。夏库然·阿帕依、古丽且赫拉·吉力克巴也娃,1938年到1940年在伊宁市海日亚学校任教。

法力哈、法蒂玛、热木孜亚,1936年在乌孜别克族乃木乃学校任教。

穆妮热·瓦赫提娃、夏库拉沙拉、玛尔孜亚,1936年在伊宁市伊犁第三小学任教。

伊宁市的会立学校、公立学校有20多所,全是少数民族的中小学,且都有塔塔尔族教师。除上述教师以外,还有塔克米拉、谢菲卡·沙法尔·哈力娃、再吐娜、谢吾克亚、买布茹拉、法依曼、沙力哈大姐、娜迪亚·比克尼、热西妲·马拉蒂娃、法蒂玛·波尔那希娃、法蒂玛·哈夫哈孜、贾玛力·赛法尔·哈力娃、热木孜亚、法力妲、阿力甫、玛依努尔等人。

马力克·别克铁米泉、法力哈·哈力艾克拜尔娃,1936年在伊犁高等学府任教。

艾合买提别克,1936年担任新源县教育局在那拉提乡开办的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兼教师。

沙力赫丁·沙赫迪、苏依木比凯,1939年到1944年在新源县阿热勒托拜乡会立小学任教。

吐尔逊·阿依、祖木莱提、买布茹拉,1936年到1939年在博乐县城维吾尔小学任教。

古兰旦木,1936年在塔城地区教育局开办的教师进修班任教。1937年到1940年在塔城第一女子学校任教。

海迪且、杰吾代提、卡德尔,1940年至1946年在塔城市职业学校任教。

塔里哈,1936年在和丰县城哈萨克学校任教,1937年到1939年,在额敏县城维吾尔小学任教。

古丽苏木,1936年在托里县城磨坊女子学校任教。

艾合买提·拜迪格,1937年到1944年,在和丰县别斯库尔加乡帕孜利亚学校任教。

伊斯哈克·亚库甫,1936年到1944年在阿勒泰县奇尔克齐乡居力杜学校任教。

热西妲·谢依迪娃,1935年从伊宁来迪化,自1936年到1949年在塔塔尔学校的女生班教书。同时,又在第一女子中学(汉族女中)教授维吾尔语。

玛依贾玛里·毛拉希娃、阿米娜、买尔哈巴、玉素甫娃,1936年在迪化第七维吾尔学校任教。

努尔迪丁·艾山尼,1936年在阜康县县立汉族小学任维吾尔语教师;1937年到1940年为阜康县县立维吾尔小学教师。

法尔维再·哈山娜娃,1934年到1947年在古城(今奇台)县县立第二女子小学(政府接管前为乌孜别克女子学校)任教。

艾合买提·法力迪·阿巴斯,1935年到1940年在省立阿克苏师范学校任教。

夏外力·明外力也夫,1936年到1940年在拜城县老虎台乡柯尔克孜学校任教。1940年到1944年在阿克苏县包孜冬乡柯尔克孜学校任教。

艾力·伊不拉音莫夫,1936年到1937年在省立迪化农牧技术培训班任教。

斯妮巴诺,1936年到1942年在温宿县县立女子学校任教。

苏菲亚·伊不拉音·阿格也娃,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中学,1920年同玛尔葛郎的乌兹别克商人艾再木汗·吐烈结婚。1923年迁居新疆库车县。1936年到1949年在库车县立女子小学任教。1950年病故。

沙拉依丁大毛拉,1936年在省立喀什第一教师培训班任教。

穆什菲凯,1938年到1941年在喀什会立女子学校任教。

伊日克齐·尤努奇,1941年到1943年在迪化第一女子学校任教。

瓦菲·尤里达尤夫,1940年到1944年在新疆学院农学系任植物学教师。1946年到1949年在伊犁高等学府任教。

马力克·别克铁米尔,1936年到1949年在伊犁高等学府任教,讲授数学、物理、化学。

哈依霞、艾斯曼·艾玛迪娃,1945年到1949年在伊宁市幼儿园任教。

据塔城专区教育局统计,1946年到1947年全专区有塔塔尔族教师37人,其中男教师9人,女教师28人。1948年到1949年全专区有塔塔尔族教师51人,其中男教师14人,女教师37人。1945年到1949年分布在全专区各类学校的塔塔尔教师有:古兰旦木·赫沙木、赫沙木·巴温、米尔铁米尔·加玛力、赛力木·海比布勒琳、法力哈·哈不都勒娜、穆妮热·哈不都勒·拉提甫娃、法蒂哈·克里莫夫、塔力哈·哈不迪希娃、沙赫都拉·哈不迪热西提、比拉勒·玉苏甫、库尔曼、艾力·艾孜玛也夫、法力德·哈米提·哈琳、拜迪库勒·玉素菲娃、买尔哈巴·哈不都勒娜、凯斯曼、哈丽沙·恰尼西娃、马斯胡旦·谢里夫巴也娃、孜克娅、穆尼热·瓦赫提娃、贾米拉·海比布力琳、热依哈娜·乌斯玛尼娃、夏日菲提·喀斯娃、法蒂玛·沙法尔里娜、艾则孜别克·波拉托夫、热菲克·吐拉尤夫、瓦哈甫·伊不拉音莫夫、伊希·穆罕买提等。

1949年,代表塔城专区出席全省教师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受到表彰的塔塔尔族教师有赫沙木·巴温、古兰旦木、穆凯热木·哈不迪里·拉提甫娃、塔力哈·哈不迪希娃。

伊斯哈科·亚库甫,1945年到1949年在阿勒泰地区教师培训班任教。

热西妲·谢依迪娃,1946年到1949年在迪化第二女子中学任教。

1944年,迪化塔塔尔学校转为公立学校,改名为第十八小学。1944年到1949年曾在该校任教者有马赫默德、乌斯曼诺夫、热黑来·玉素甫江、夏克尔艾孜来提·法孜拉、米娜瓦尔·恰尼希娃、吐尔逊汗·穆尔西旦、孜维妲、买格日法·沙菲尼娃、苏菲娅·外力也娃、阿米娜·帕勒塔依娃等。

二、兴办民族学校

新疆的现代民族教育不同于伊斯兰教的宗教教育,它始于19世纪后期的旗学教育。旗学又叫营学,它是清朝政府专为驻军的满族子女开设的八旗随营学校。1766年,伊犁将军明瑞奏准伊犁满营八旗各设官学一处。1803年,伊犁将军松筠在惠远城设立官学一所,只有满族出身的才能入学。19世纪80年代,天山北部的哈萨克族地区和维吾尔族地区(惠远、绥定、霍城)出现了民间资助办学的近代民族教育。民间资助兴办的学校叫世俗学校。当时,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富商合办的世俗学校不断增加,冲击了附属于清真寺的经文学校,但伊斯兰经文学校仍占明显的优势。20世纪初,在清政府“新政”的影响下,蒙古族开始创办新式学堂。如蒙古土尔扈特郡王帕勤塔曾“入京师,游日本,观各类学校,归而纠合蒙部王公于西湖(今乌苏县),建议速立学堂为自强之基,并设文学堂于省城送子第八学”[1]。塔尔巴合台参赞创办了一所学堂,内招蒙古、汉、哈萨克、回等民族学生,选用各族教师以各自语言教书。

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现代教育,最先是由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和富商的倡导并资助办学而得以起步。

(一)伊犁地区

1880年,伊宁塔塔尔族富商吉力克巴也夫和司迪克·阿吉·阿比托夫出资在伊宁市塔什来普凯街清真寺旁边修建了一所塔塔尔学校,有两间平房作教室,时称“塔什来甫塔塔尔学校”。这是新疆最早的塔塔尔学校。司迪克·阿吉·阿比托夫出资聘请喀山著名塔塔尔族大毛拉、大阿訇凯什菲力·艾斯拉里·艾孜来提到该校任教。

1885年,伊宁进步人士夏尔甫丁·哈比托夫在伊宁市拜图拉清真寺南边的一块空地修建了一所寄宿制学校,有四间教室,十间学生宿舍,取名“凯什菲亚男子中学”(附设小学班)。

1910年初,伊犁地区塔塔尔族群众数百人集会于凯什菲亚塔塔尔学校操场,讨论了发展塔塔尔族现代教育问题。大会通过关于筹建“凯什菲亚塔塔尔学校”的决议,并决定由哈不都拉·波比先生和塔塔尔清真寺大毛拉凯什菲力·艾斯拉里·艾孜来提负责凯什菲亚塔塔尔学校的筹建工作。经过一年的筹备,完成了筹集资金、工程设计和购置材料等前期准备工作,于1911年初破土施工。1913年夏天,新教学大楼竣工,一层是商店,二层是教室和教师、校长办公室,室内为木质地板,窗户宽大。1914年正式开学,取名“曙光塔塔尔女子中学”。

伊犁曙光塔塔尔女子中学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它采用了“新式教学法”。第一,改革过去男女学生混合编班为男女学生分开编班。第二,实行小学四年制、中学(初中)三年制的现代教育学制。第三,开设与现代科技、文化有关的文学、历史、地理、代数、几何、化学、物理、植物学、动物学、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第四,学生穿统一的校服(女生校服为镶有珍珠的花帽、白领紫色上衣、白色长裙)。第五,中小学都统一采用喀山出版的铅印课本。第六,用塔塔尔语讲课。实行新式教学法是对旧式教学法的一场改革。曙光塔塔尔学校实行新式教学法以后,学校定名为“曙光塔塔尔女子中学”,设有五年级到七年级三个班次。这所学校对新疆乃至对当时俄属中亚操突厥语的塔塔尔、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来说,是第一所女子学校。在中学部,还有维吾尔、乌孜别克、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族的学生就读。1936年学校迁至伊宁市塔塔尔族聚居区。1952年改名为“新疆省立塔塔尔族女子高中”。1958年改为“伊宁市第六初级中学”。1959年因生源减少而停办。

1925年,伊宁市塔塔尔族知识分子阿依汗出资兴办了一所学校,时称“阿依汗阿娜学校”。1936年转为塔塔尔文化促进会管理,称为会立小学。

(二)塔城地区

1901年,和丰县的塔塔尔族知识分子穆罕默德江在县城开办了一所学校,招收哈萨克族儿童就读。1925年,他又在该县的库依都克村开办学校,招收哈萨克族牧民子弟就读。

1906年,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穆罕默德·谢皮克来到托里县贾依尔村,开办了新式学校。1917年他去世后,其长子艾合买提·谢皮克继承父业,直到1924年。1925年到1931年,穆罕默德·谢皮克的三子伊敏·谢皮克继承父兄的业绩,为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办学提供了丰富经验。

1910年,塔城市塔塔尔族富商乌买尔阿吉·阿不都琳在塔塔尔清真寺旁边创办了塔塔尔学校,时称“乌买尔亚学校”(小学)。有三个班级,一百多名学生。为了解决师资问题,乌买尔阿吉把长子和一批塔塔尔青年送到喀山进修。他们回国后在该校任教,采用新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1912年,额敏县塔塔尔族知识分子苏菲亚在她私有宅院里开办了一所塔塔尔学校,招收当地塔塔尔、维吾尔、乌孜别克、哈萨克等民族子女就读。这是额敏县最早的新文化现代学校。

1920年,塔城市塔塔尔知识分子艾合买提·拜迪黑来到和丰县买赛力木乡开办了一所学校,并担任教师,给哈萨克牧民子女讲授现代文化知识。

1920年,塔城市塔塔尔族富商哈山巴衣·恰尼希夫筹资开办了塔塔尔学校,时称“吐兰学校”,为初级中学,主要招收毕业于乌买尔亚学校的塔塔尔、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的学生。采用新式教学法,开设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植物学、动物学、会计学、俄语、阿拉伯语、体育、音乐、美术等现代文化科学课程,用塔塔尔语授课。

1924年,塔城市塔塔尔族富商哈山出资开办了一所学校,设有两个班级,有90名学生,分早班、中班上课,用塔塔尔语讲授现代科学文化课程。1927年,因哈山收回了当做教室和办公室用的私房而停办。

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古兰旦木·阿比斯台是著名的教育学家。1924年,她从奇台迁居塔城市,继续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秋天,她用家长赞助款订做了30套课桌和黑板,在自己的宅院里开办了塔塔尔学校。1928年2月,她用私人存款3000两新币购置了塔城市科克库日克大桥西南河岸的一块空地,用各族市民资助的100两新币盖房建校,同年9月竣工开学,时称“古兰旦米亚学校”,采用新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行六年制教育制度,聘请来自喀山的9名塔塔尔知识分子任教,讲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每学年在校塔塔尔族学生200多名。1934年,古兰旦米亚学校由专区教育局接管,并改名为“塔城第一女子学校”。1937年该校扩建,利用吐鲁番阿斯塔那乡人马赫苏提·穆依提捐献的塔城贸易公司大院内的4间平房,增设了4个班级,从而使该小学发展成初级中学,有14名教师,8个班级,255名学生。

1935年,塔城县塔塔尔族教育工作者沙格旦女士在自己的庭院里办了一所女子缝纫学校,招收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讲授刺绣、制作西装和连衣裙的技术。

1936年,托里县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哈力出资在县城开办了一所设有三个班级的哈萨克学校,时称“磨坊女子学校”。1944年7月被盛世才的爪牙放火烧毁。

1937年,和丰县塔塔尔知识分子帕孜鲁在县城开办了一所设有7个教学班的学校,时称“帕孜利亚学校”。1947年,帕孜鲁先生用群众的资助在和丰县城又开办了一所有六个班级的新式学校,取名“毕尔力克学校”。学校教室的地面和屋顶都是用木质板装饰的。

1938年,塔城市的塔塔尔族知识分子米尔铁木尔·加玛里牵头开办了“乃木乃乌孜别克学校”。

(三)阿勒泰地区

1905年,塔塔尔族知识分子阿不都拉在布尔津县乌木尔泰公的部落开办了一所新式学校,招收哈萨克族儿童学生。

1909年,塔塔尔族知识分子海比布·热合曼·艾孜来提来到福海县城,担任了库科阿哈什清真寺的伊玛目,因他学识渊博,人们称他“阿克毛拉”。1910年他利用清真寺的四间闲置平房,开办了一所新式学校,时称“阿克毛拉学校”,除他本人外还邀请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努尔丁和维吾尔族学者拜迪尔丁担任教师,从1910年至1915年,培养了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首批哈萨克族学生。

1912年,布尔津县的塔塔尔族知识分子阿不都喀德尔在他私有宅院里办了一所学校,除他本人讲课外,还聘请了县城里的其他学者、知名人士任教,给县城的塔塔尔族、哈萨克族儿童讲授现代文化知识。

1921年,塔塔尔族知识分子阿不都那斯尔在哈巴河县城办了一所新式学校,全县方圆20公里内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儿童都到该小学读书

1934年,阿勒泰县城的塔塔尔族学者艾合买提·再克、哈山·阿克乔仁、夏克尔、努尔丁·哈不迪力·哈拉克等人在一所经文学校校舍的基础上修建了一所新式学校,聘请塔塔尔族老师任教,给维吾尔、塔塔尔、哈萨克等族学生讲授现代文化知识。

富蕴县塔塔尔族知名人士乃斯吾拉·赛米古拉·阿依古孜尼1926年10月,在该县沙尔托海乡把两间木板房改做教室,另建了几间教室,开办了一所新式学校,聘请阿勒泰市迈米乡维吾尔族老师拜迪尔丁担任教师。1930年学校因战乱而停办。

(四)迪化(今乌鲁木齐)、吐鲁番、奇台、哈密地区

1912年,迪化的塔塔尔族知名人士、长老扎克尔·阿布德西夫、哈山·夏库洛夫牵头,把塔塔尔清真寺面向大街的三间寺管房改做教室,成立了迪化塔塔尔小学。1919年,增设阅览室,附设初中班,采用新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1925年起增设俄语课,聘海达尔·沙依然教俄语。从1928年起增设汉语课,聘玉努斯别克(汉名王文宾)教授汉语。

1916年,迪化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孜乃吐拉及其妻子买尔燕木·孜格特巴也娃出资办学,在洋行街租了三间平房当教室,招收了48名女生,采用新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称“乌鲁木齐塔塔尔女子学校”。

1935年,迪化塔塔尔族富商曼苏尔江巴依出资在其私人住宅今新疆大学红湖东边的大院里的一块空地上兴建了一所塔塔尔学校,1942年迁至今胜利路羊毛湖小巷居民谢尔富丁(塔塔尔族,其妻子海力且)的大院里,时称“羊毛湖塔塔尔学校”,采用新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共设四个班,一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一个班、三年级一个班,全是女生。1936年由塔塔尔文化促进会接管。1937年由新疆省教育厅接管,改名为“省立第六小学”。省立第六小学包括分设两地的六个小学班,即羊毛湖小学的三个女生班和塔塔尔清真寺旁的三个男生班,首任校长是塔塔尔族知名人士艾力·伊不拉音莫夫。1941年至1944年,帕丽旦·艾力娃担任校长。1944年,省立第六小学改名为第十八小学。

1946年,“三区革命”政府与新疆省政府签订了《十一条和平条款》之后,热西妲·谢依迪娃从伊宁回到迪化,经教育厅安排,组建了包括师范班在内的第二女子中学,并担任校长。1947年,热西妲·谢依迪娃筹建迪化市民族幼儿园(现红旗幼儿园),1949年正式建成时热西妲·谢依迪娃任第一主任。

来自喀山大学的塔塔尔族知识分子郝沙木·巴温1919年自迪化来到奇台县办学,至1932年在奇台县城开办了一所新文化学校,招收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儿童就学。

来自喀山大学的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古兰旦木阿比斯台,因其丈夫穆依不拉于1921年病逝于吐鲁番,1923年应奇台县乌孜别克群众邀请,带着两个孩子自吐鲁番来到奇台县城开办了一所子女学校。

伊斯兰教学者、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努尔迪丁先生1895年1月5日出生于俄国乌法市,1916年10月迁居新疆。最初在乌苏县道吾勒巴依乡和吐尔江乡哈萨克学校任教,两年后他随这两个乡的哈萨克牧民迁居阜康县甘河子乡定居。1919年,他在甘河子乡筹办一所哈萨克族学校,1920年10月正式开学,招收米泉、呼图壁、达坂城的哈萨克牧民子弟前来读书。1930年,努尔迪丁先生出资办学得到全县人民的支持,在县城清真寺旁的一片空地盖了两间教室和一间教师办公室,成立了阜康县第一所哈萨克小学,1936年由政府接管,成为公立小学,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六年制学校。

1934年,塔塔尔族知识分子法尔维则·哈山娜娃在奇台县城乌孜别克族清真寺旁开办了一所乌孜别克女子小学,设有三个班,招收50多名学生。1937年2月由政府接管,改名为“奇台县第二女子小学”,到1942年该学校规模扩大到六个教学班,有130多名学生。

1906年,一批塔塔尔族牧民自阿勒泰迁至迪化所属的奇台县白杨河一带定居。1930年,他们在其居住的中心区盖了五间土房当教室,时称“塔塔尔小学”,由来自木垒的塔塔尔知识分子司马义任教。

1923年,哈密县城的塔塔尔商人夏依艾合买提把宅院内的两间土房改为教室,另修了两间土房作教室,开办了一所学校,招收当地维吾尔族学生前来读书。特聘请来自俄国乌法的塔塔尔族知识分子尼合买提吐拉·外力也夫前来任教,采用新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五)阿克苏、喀什地区

塔塔尔族知识分子艾力·伊不拉音莫夫1938年至1940年任温宿县县长期间,积极开展成人扫盲运动,组织干部和各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深入街道和农村进行宣传,动员各族妇女、农民参加政府办的识字班学习。规定每三个月为一个学期,每学期结业时,给成绩合格者发合格证。全县学期结业时,领到毕业证者达2000人。为了发展维吾尔族的教育事业,艾力·伊不拉音莫夫与副县长一起,开展群众募捐活动,动员各族各界向维吾尔促进会捐款,动员阿訇、毛拉把收取的天课捐给维吾尔文化促进会,并责成维吾尔文化促进会把这笔专款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县维吾尔文化促进会用这笔专款在县城开办了伊斯玛利亚阿孜阿塔学校、谢皮凯提学校、外塔尼玉努斯亚学校、尼牙孜亚女子学校。

1935年,库车县兴起的新文化启蒙教育运动达到高潮。在实施新式教学法方面,塔塔尔族知识分子苏菲亚做了大量宣传工作。1938年,库车县维吾尔文化促进会开办了女教师培训班,由苏菲亚担任培训班主任,组织教学。同年,苏菲亚在库车县城开办了扫盲夜校。

1930年,塔塔尔族知识分子艾合买提·法力迪·阿巴斯自迪化来到喀什,协助维吾尔族商人阿不力热阿洪筹资开办维吾尔学校。

1934年6月,塔塔尔教育工作者艾合买提·法力迪·阿巴斯先生从喀什迁居阿克苏,协助阿克苏维吾尔文化促进会前后创办了阿克苏县、柯坪县教师培训班。是年8月1日和10月1日,阿克苏县培训班和柯坪县培训班分别正式成立,时称维吾尔“会立学校”。他亲自到乌什县招生,招收了托鲁米西、伊不热义塔里甫、毛拉·库尔班等四名柯尔克孜族青年。他们毕业之前,艾合买提·法力迪·阿巴斯先生为每人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要求他们把这一新式服饰传播到柯尔克孜族地区。这四名青年毕业后被分配到阿克奇县(柯尔克孜族聚居地区),其中两人在喀拉布拉克乡任教,另两人到苏塔什乡任教。这两个乡的柯尔克孜学校毕业的学生中,有20名优秀生考入省立阿克苏师范学校。1941年,这20名柯尔克孜族学生毕业,回到阿克奇县任教。从此以后,阿克奇县、乌什县的柯尔克孜小学发展到20多所。阿克奇县、乌什县的柯尔克孜牧民说:“艾合买提·法力迪·阿巴斯先生为柯尔克孜族地区初级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1937年5月,阿克苏专区教育局接管了阿克苏教师培训班和柯坪县教师培训班,时称“公立学校”。9月,阿克苏专区教育局以该两处教师培训班为基础,成立了省立阿克苏简易师范学校。学校建在温宿县城北部海家(回族居民)园子旁边,艾合买提·法力迪·阿巴斯先生为第一任教导主任。

三、发展家庭教育

少数民族的家庭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它是民族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全民教育的有力补充。

当前,塔塔尔族的家庭教育对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仍然具有主导地位。塔塔尔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偏爱,决定了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新疆塔塔尔族认为,传统文化是塔塔尔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而这种财富只能通过教育才能得以继承和发展。然而,由于塔塔尔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多居边远地区且杂居于其他少数民族之中,它不可能有单独的本民族的学校。因此,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传授中起着重要作用。塔塔尔族的这一教育思想普遍存在于每一个家长的意识之中。当前,几乎在大多数塔塔尔族家庭中,特别是分布于城市的塔塔尔族家庭和知识分子家庭中,子女在20岁以前都要接受其父母的传统文化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讲授的内容是:①母语及文字,即塔塔尔族的语言文字。②塔塔尔族的历史。③塔塔尔族的文学。④塔塔尔族的音乐和舞蹈。⑤塔塔尔族的饮食文化。⑥塔塔尔族的服饰文化。⑦塔塔尔族刺绣。⑧塔塔尔族的礼仪、戒律。⑨本家族的历史。⑩伊斯兰教的基础知识。[11]个别家庭讲授俄语。

由于塔塔尔族长期以来坚持家庭教育,才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流传,而且对世居新疆的其他少数民族产生了深刻影响。

新疆塔塔尔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塔塔尔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又兼通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和汉语。因此,塔塔尔族子女受教育不受没有本民族学校的客观条件的限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