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代“江南奏销案”的台前幕后

清代“江南奏销案”的台前幕后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发生在顺治末年的“江南奏销案”也称顺治十七年“江南抗粮案”。江南奏销案由此发起。  清政府发动奏销案的借口是欠粮、抗粮,并以追逼钱粮逋欠为由打击达官士人,而江南士人逋欠最多,因而受到的打击也最为严重。朱国治对江南的绅士文人限令在两个月内如数上缴。  顺治十七年,刑部对嘉定县欠钱粮一案作出处罚,对补交逋欠的人由巡抚拟罪,对没能上缴的人押赴京城定罪。
清代“江南奏销案”的台前幕后_“案”藏玄机

  发生在顺治末年的“江南奏销案”也称顺治十七年“江南抗粮案”。当时清政府财政拮据,军饷告急,很多官兵因缺粮断饷而病死。有的驻军因拿不到军饷而成群逃亡,或出城抢掠百姓。广东、福建等总督上报朝廷以救急。面对财政危机,户部派江苏巡抚朱国治负责追缴欠款欠粮,以供军用之需。江南奏销案由此发起。

  清政府发动奏销案的借口是欠粮、抗粮,并以追逼钱粮逋欠为由打击达官士人,而江南士人逋欠最多,因而受到的打击也最为严重。朱国治对江南的绅士文人限令在两个月内如数上缴。同时,吏部、户部和礼部三部共同议定了抗粮处分的规定:对拖欠钱粮的贡生、监生等按逋欠程度的轻重加以不同等级的惩罚。如果有官员知情不报者,一律处罚。在追缴过程中,朱国治对人十分严酷,有的人只因欠一厘而被降级或罢黜。没有能力缴纳的则遭到官吏的催逼勒索

  顺治十七年,刑部对嘉定县欠钱粮一案作出处罚,对补交逋欠的人由巡抚拟罪,对没能上缴的人押赴京城定罪。

  顺治十八年,朱国治将逋欠的士人上报于朝廷。清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中记载,朱国治不仅对欠粮的士人进行上报,还对欠粮的衙役进行了上报。当户部接到朱国治所造的欠册后,又按照欠粮人的身份重新造册,再由各部按定例议定。

  实际上,朱国治对欠粮的追缴并不得力,拖欠的数额不仅未少,反而增多了。此后他还把征缴欠粮的责任推卸给了当地的衙役。

  依照当时的定例,奏销案的上报对象应是抗粮文绅,而朱国治在编写逋欠名册时只根据原有的名册匆忙编造,并没有认真审核哪些人是抗粮文绅。后来为了定罪的需要,清政府才对文绅的范围进行了界定。

  后来江苏巡抚韩士琦接替了朱国治的位子,继续处理奏销案。他将朱国治未处理完的三百多宗奏销案一一开始清理,用了八年时间才彻底查清了逋欠钱粮的情况。

  对于这场奏销案,清朝史籍却只字不提,明代的一些记载也多是通过私下记载而进行整理的,此案的详细情况仍是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