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榕水奏欢歌

榕水奏欢歌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水文资料显示,普宁历来水源不足。2000年10月,全市性农村饮用水情况调查显示,未达标的达321个行政村,11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0.6%,其中被确认地氟水区114个村71.4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38%。在揭阳市和普宁市的几次人代会上,众多人民代表都提出彻底解决地氟水区的群众“饮水难”问题。氟害的幽灵仍在继续作祟,危害着群众的健康。

杨秀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前夕,普宁市农村80多万农民群众告别昔日氟害之苦,迎来水龙进万家,无不高兴地说:“引榕水,好招财,水到之处笑颜开。饮水不忘掘井人,幸福全靠共产党。”

从水文资料显示,普宁历来水源不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服务农业灌溉。“三日无雨火烧埔,一场大雨水浸禾”的时代一去不复还。但是,饮用水仍靠井水和沟溪水,水质低劣,卫生条件差。2000年10月,全市性农村饮用水情况调查显示,未达标的达321个行政村,11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0.6%,其中被确认地氟水区114个村71.4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38%。据麒麟、南径两镇对310口水井进行测试,含氟量6-19.5毫克/升,比正常值高出5-18倍。

专家指出,氟是一种溶水性和渗透性很强的物质,超过一定限度会变成“无形杀手”。氟中毒者骨质硬化、脆化、危害健康。主要症状是氟骨病(氟斑牙)、驼背和桶圈脚(X型腿)。得了该症的患者近乎残废。

在揭阳市和普宁市的几次人代会上,众多人民代表都提出彻底解决地氟水区的群众“饮水难”问题。人大常委会就此也曾经做出“关于加速搞好地氟病区和高氟水区改水工作的决议”,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把搞好地氟改水工作当作关心群众疾苦、造福子孙后代及农村脱贫致富、加快“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出成效。于是,我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抓地氟改水工作,上下动起来,按照“民办公助,以民办为主”、“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成了蓄水工程30宗。名义上,与省内摘除重点地氟病区的帽子同步。实际上,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加之资金未完全到位,工程技术未过关,工艺落后简陋,水环境变化,污染严重,很多改水工程是无源之水或有量无质,挫折横生,名存实亡。氟害的幽灵仍在继续作祟,危害着群众的健康。

2000年,在市和乡镇进行的“三个代表”教育活动中,干部进村入户,了解到“饮水难”是群众要求政府办实事的“热点”和“难点”。当年7月28日,《普宁报》实话实说,刊登专题报道《这里依然饮水难》,介绍典型地氟病区大陇、林内、龙门、横山尾、南陇、果陇、泥沟、小扬美等16个村落中,虽有10个建了改水工程,或因倒塌停产,或因水源污染,自来水厂已基本失去功能,群众依然饮用本村地下水。记者看到,多数村落直接汲取井水饮用,有的把汲上来的井水加以过滤,大水缸简直成了染色缸,里面的沙子和缸壁都裹上一层厚厚的铁锈色水垢,令人触目惊心。典型地氟病区一些村落的部分村民越来越为饮用水所困,他们总得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四处找水、载水、买水。有的到他乡载井水,有的到山上装泉水,还有人从流沙市区载来自来水,每小桶100余斤,卖出价钱2.5元。村民十分珍惜买来的水,他们都说,洗菜、淘米等都仍用井水,下锅煮饭、炒菜和泡茶时才用买来的水。林内村一欧姓嫂子辛酸地说:“咱家里纯粹种菜过日子,要卖多少斤菜才能买一小桶水,只能凑合着饮用地下水,怎料孩子一出生就歪着腿,越大越歪扭,孩子小时候一用井水洗澡,遍身就红肿,整日整夜哭闹个不停,只能省吃俭用买桶水给他洗澡。”

普宁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总结经验中,吸取多年来反复进行地氟改水事倍功半,或以失败告终的深刻教训,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在指导思想上,确立“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保证饮用水数量,提高卫生质量”;在水源开发上,坚持“立足长远,引蓄结合,长藤结瓜,统筹兼顾”;在管理上,按“分区供水,联网布局,合理调度,保证重点”的做法。并以此制订利用江河水、水库水、山地水、地下水四种水源共同开发的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报告。2000年11月得到揭阳市委、市政府的充分重视,批准《普宁市城乡供水总体规划》和《关于支持地氟改水工作的申请报告》,并派出得力领导,给予具体的指导、协调和资助,先后从省和揭阳市财政共拨款1.1亿多元,解决农村饮用水的工程建设资金,拉开了根本性的大规模地氟改水战斗序幕。

拥有榕江、练江、龙江三大水系,却未能从江河里取用自来水水源,引起了人们的诸多思考,并纷纷献计献策。普宁老水利专家们首先站出来说话,回顾历史,面向现实,提出了引江河水建设主力水厂的最具长远战略眼光的建议。

1998年3月,普宁市委、市政府看准榕江引水这一着棋,在市委常委、副市长联席会议上,一举定下了引榕江水建设莲花山水厂的决策。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的专家被请进来,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分析、论证和设计,省、市的水利、给排水专家会聚普宁,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方案进行了反复、细致、科学的论证与评估。省里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了工程立项和取水许可证。该项目分两期实施,力求在2010年前,建成日供水量20万吨的水厂,水源要“引”“蓄”结合,引榕江水为主水源,枯水期利用三坑水库调蓄能力作为补充,为市区和部分乡村解决自来水供应难的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正确的决策,使人心大动,众志成城。水利部门从全局出发,斥巨资巩固完善乌石拦河闸,并将闸底黄海高程从12米增高至14米,确保自来水取水点常年有2至5米多高的水,使源头水取用不竭。市供水局全力以赴,做到规划、立项、设计、筹资和工程技术“五到位”,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组成七支施工队,以过硬质量和严谨作风,热火朝天干起来。分别在水厂头部工程、取水泵站工程、原水输水管道工程和水厂主体工程共四个部分落实岗位责任制。经过一千个日日夜夜的紧张战斗,克服一个个困难,2001年元宵节,顺利完成莲花山水厂第一期工程。日产水10万吨,实现莲花山水厂、平头岭水厂和汤坑水厂接管联网。奔流的榕江,顺从治水人的意愿,流进工厂、学校、社区和居民户,大大提高自来水供应农村的覆盖范围。

全市110个行政村行动起来了。支部带干部,干部带农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亲帮亲、邻帮邻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大发扬。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资改水,仅普宁儿童福利会、工商联、市青联、爱卫会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就发动捐资960万元。奉献一片爱心,收获一份甘甜。

果陇村是市内重氟病区之一。过去,这里除少数人饮用井水外,大多数饮用沟渠水,既不好吃,又不干净。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先后几次改水都不成功,村民多么盼望榕江水进家门。这次,村党支部、村委会顺应民意,决定筹集资金促成这件造福乡亲的好事。消息一传开,真是一呼百应,没多久就踊跃捐资500多万元,才用了三个多月,接引莲花山水厂输水管道工程完工了。近两万人口的大村,家家用水都是自来水。人们品着清纯榕江水,都说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著名侨领庄世平先生,看到此情此景,感触良多,亲笔题写“水是生命之源”的墨宝,赠送给普宁莲花山水厂。

被称为“鼎脐地”的小扬美村,不仅是内涝地区,也是重氟病区,由于干群合力治水改水,实现多年夙愿。自来水进村后的一年时间,小扬美村就引进三十多家服装厂,机器隆隆响,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龙门村多年来靠买水食用,如今,自来水哗啦啦!想当年汲井水泡茶似铁锈水,看今朝自来水泡茶清又香。年已8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李洪达感慨万分地说:“如今人变、地变、水变、村貌变,一派人旺财旺的新气象。是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

(注:本文发表于2006年6月21日《揭阳日报》头版头条,作者系普宁市关工委主任、原普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