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衣食父母”的桂冠天作之合

“中国衣食父母”的桂冠天作之合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黄道婆的纺织技术得到普遍传播。“中国丰衣之母”的桂冠,黄道婆戴之无愧。2OO4年,三亚市人民政府授予袁隆平“荣誉市民”称号,他和黄道婆皆可成为三亚的城市形象大使。
“中国衣食父母”的桂冠天作之合_黄道婆的三亚解读:“黄道婆在三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一、“中国衣食父母”的桂冠天作之合

黄道婆是元代中国三亚突现的棉纺织革新家,有“中华棉纺业祖师”的美称,有“衣被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劳动妇女创造古代社会文明、解决天下穿衣问题的祖师,可称为“中国棉纺之母”,也可称为“中国丰衣之母”。她在三亚学会了黎族姐妹教习的全套踞腰机棉纺技术,进而凭她的才智成就她棉纺织革新的功业。

黎族地区自11世纪(北宋中期)以后就大量种植木棉花。据《崖州志·舆地志三·花类》载:“木棉花,有二种。一木可合抱,高可数丈。正月发蕾,二三月开,深红色,望之如华灯烧空。结子如芭蕉,老则折裂,有絮茸茸。黎人取以作衣被。一则称之吉贝,高仅数尺。四月种,秋后即生花结子。壳内藏三四房。壳老房开,有绵吐出,白如雪。纺织为布,曰吉贝布。”北宋流配三亚的宰相“卢多逊《水南风景》诗‘山下小园收吉贝’是也”。梁书《林邑国传》:“吉贝者,树名也。其华成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洁白与img11布不殊。”吉贝原产东南亚,约在东汉时就传入三亚,正名迦波罗,或译作“劫波育”、“劫贝”,三亚的“客话”称“鸡贝”(geībeí),宋代三亚黎族的棉纺织业就有所发展。在南宋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一书中,介绍纺织情况:“取其茸絮,以铁筋碾去其子,即以手握茸就纺,不烦缉绩,以之为布最为坚善。”当时生产的棉织品种类很多。赵汝适在《诸蕃志》中记载黎族:“妇人不事蚕桑,惟织吉贝花被、缦布、黎幕。”光是往南宋都城临安(杭州)“进贡”的,就不下2O多种,还能织出坚厚的兜罗棉、番布、吉布等多种棉纺织品,其中被染成各种彩色的“黎单”(宽幅床单)、“黎饰”(幕布)等,更为精美,远销内地。黄道婆在三亚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全套棉纺操作技术,成为技术高超的纺织能手。她成“妪”之暮年(陶宗仪文:“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到乌泥泾。这时候,元朝已经代替了宋朝。江南地区的生产逐渐恢复,经济有了好转。但是,乌泥泾的棉纺织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随着人们对棉布需要日益增加,急待解决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的问题。于是,黄道婆将她在黎人织布技术的基础上革新创造的从轧籽、弹花到纺纱、织布全过程的新生产工具和一套完整的生产工序,传授给当地百姓,并在“崖州被”启发下,又发明了织宽幅被褥等多种棉织品,并能织上许多好看的图案。这些革新在当时来说是最先进的。因此,黄道婆的纺织技术得到普遍传播。乌泥泾靠棉织为生的增到千余家。“乌泥泾被”闻名全国各地。我国人民就是从那时开始普遍穿棉布衣服的。黄道婆“衣被天下”的功业,“源”在三亚,“流”在乌泥泾乃至天下。“中国丰衣之母”的桂冠,黄道婆戴之无愧。如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她为世界著名女科学家。

袁隆平是当代中国三亚突现的杂交水稻育种科学家。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美称。如果没有中国著名的天然大温室、全国得天独厚的南繁育种和农业科学研究试验基地三亚,中国就出不了袁隆平。正是因为在三亚的野地里有一株“野败”稻被他发现,凭他的才智在三亚这片热土上“南繁”出产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优质种子,故而成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这也可称为“中国足食之父”。三亚是他成就功业的圣地。

南繁育种基地主要在三亚。三亚可称为“南繁之都”。这里地处低纬度,受海洋气候影响,寒暑变化不大,长年无冬,冬季最冷气候皆高于15℃,冬春季每月日照均在18O小时,春季增温快,秋季降温慢。全年高温多雨,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光能利用率高,“冬季如春”,皆为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水稻等喜温作物年可三茬;热带作物终年生长,开花结果。据统计表明,5O年来,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瓜菜等作物品种有8O%以上都经过了南繁加代选育。培育一个新品种,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需要七八年,到三亚加代繁殖育种年限可缩短三四年,速度加快一倍。同时,三亚又是一座极其丰富的植物天然基因库,野生海南属植物和南亚野生稻更是全国所独有。荣获全国第一项特等发明奖的籼型杂交稻,它的原始材料野生不育株,就是在三亚发现后,加以转育成功的。粳稻“三系”配套,也是利用本地野生稻基因的结果。1973年中国杂交水稻育成后,经过几年加代繁殖,1976年开始推广,1983年全国推广8271万亩,占当年水稻面积的17%,在水稻总产3224亿斤中,杂交水稻增产是水稻增产总数的44%,1976年至1982年连续7年累计推广面积4.1亿亩,共增产稻谷4OO多亿斤。到199O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达2.3亿亩,粮食生产取得突飞发展。中国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自2O世纪9O年代以来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外国人称中国杂交水稻科学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在最近公布的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南繁科研制种基地建设。这标志着南繁制种基地建设进入国家粮食战略规划,有望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南繁办公室的领导林永平说:“南繁基地为国家的育种事业,为解决我国的粮食品种改进和粮食安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为解决百姓吃饭问题所成就的功业,“源”在三亚,“流”在湖南乃至天下。“中国足食之父”的桂冠,他戴之无愧。2OO4年,三亚市人民政府授予袁隆平“荣誉市民”称号,他和黄道婆皆可成为三亚的城市形象大使。

把在历史上相隔7OO多年的中国的“丰衣之母”黄道婆和中国的“足食之父”袁隆平联系起来,这两位三亚神奇土地造就的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就是“中国人丰衣足食之父母”,简言之,称“中国衣食父母”,这是天作之合。天下人应感他们的恩,颂他们的德,扬他们的伟大功业,传承他们奉献苍生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