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要研究怎样把农村潜在的购买力转变成为现实的购买力,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新中国成立之前,农民是中国贫困落后的群体,农民饱受地主和富农的剥削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心农业问题。
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_中国地区差异与地区平衡发展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要研究怎样把农村潜在的购买力转变成为现实的购买力,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农村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提高,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购买力如何提高?农村潜在的市场如何边为现实的市场?我们在进行政策设计时,要兼顾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至今仍然占有半壁江山,农民一直是中国贫困和落后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之前,农民是中国贫困落后的群体,农民饱受地主和富农的剥削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中国的农民为走这条道路,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城市和工业迅速地发展了,农民和农业成为国家贫困和落后的影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起来了,同时也带动了沿海地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而广大的沿江、沿陆地边境的中、低收入地区的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尤其是沿海高收入地区的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农业和农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地区的农村、农业和农民仍然成为中国的贫困落后的地区和人群。土地革命中国农民打倒了地主富农,翻身得解放,没有解决贫困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工业发展了,经济繁荣了,还是没有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贫困落后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与中国通过元首会晤,商讨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时候,在中国城市化进程超过50%的时候,解决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贫困落后问题仍然是国家沉重的话题。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但是为什么中国的原子弹可以成功爆炸,中国的载人航天可以成功返回,而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贫困落后问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今还会成为一个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心农业问题。毛泽东在1957年10月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专门谈了《关于农业问题》[1],首先强调要做好农业规划,“请你们注重抓紧搞一搞农业这个规划”。第二,农村合作社要增加积累,“合作社的管理费,过去有的地方占的比例太大,应当缩小到百分之一”。第三,提出“在重工业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条毫无问题,毫不动摇。但是在这个条件下,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邓小平也十分重视农村的改革问题,1980年5月与中央部分领导同志专门谈了《关于农村政策问题》[2],提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同时邓小平还指出,农村集体经济是最终的发展方向,但必须在四个条件具备的基础上:第一,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受到人们欢迎的机械化;第二,管理水平提高了,积累了经验,有了一批具备相当管理能力的干部;第三,多种经营发展了,从而使农村的商品经济大大发展起来;第四,集体收入增加而且在整个收入的比重提高了。邓小平还强调具备了这四个条件,目前搞包产到户的地方,形势就会有发展变化。这种转变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行政命令的,而是生产发展本身必然提出的要求。江泽民也十分关心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001年12月,江泽民在主持召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座谈会时提出逐步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第一次将农业、农村、农民提到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高度去认识。[3]江泽民指出:“提高我国的现代化水平,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必须调整农村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走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把农村人口尽可能多地转移出来。这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规律,是一个大方向。”江泽民还指出:“要研究怎样把农村潜在的购买力转变成为现实的购买力,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农村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提高,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购买力如何提高?农村潜在的市场如何变为现实的市场?我们在进行政策设计时,要兼顾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胡锦涛主持下,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第一项是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具体涉及六个方面的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建立最严格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村的金融制度;加强农村的社会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制度。第二项是要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第三项是要加强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第四项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决定》还系统地提出了到2020年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用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第二句话是要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第三句话是要把形成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一个“战略任务”,一个“基本方向”,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定格为今后12年要做的事。胡锦涛在2004年中共中央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时,就要求搞农业的同志清楚“两个趋势”。胡锦涛说:纵观世界上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看它们的发展过程都存在两个趋势:工业化在初期阶段有一个普遍的趋向,就是从农业中提取积累促进工业化;但是,工业化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又都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发展。这也是一个普遍趋向。[4]为什么这段话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研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会议上讲,这相当程度揭示了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能不能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陈锡文:《农村新一轮改革与发展》,载《2009年中浦讲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2010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