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南京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国家东部地区优化开发区,创新驱动将是南京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以及面向未来和面向国际化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根本途径。
南京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一、南京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开放推动阶段(1978—1994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这一历史性的战略决策,推进了南京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改革就是寻求使生产力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经济体制,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因此就必须多方面改善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社会结构,改变工农企业的管理方式,改变人们的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84年,南京市被批准为全国首批进行综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之后,在搞活企业、搞活城区、搞活流通、发展城郊型经济和区域经济方面开展了改革的试点,同时在计划、金融、财税、劳动工资、物资以及科技、教育等体制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1994年,南京被原国家体改委批准为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后,以调整经济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这一时期,“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贯穿经济工作的始终,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对外开放也深入推进,有效地补充了南京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资金,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了南京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城市综合实力,增强了南京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了市场范围,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2.城建带动阶段(1995—2001年)

城市建设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坚实的基础,也是发展环境改善的重要条件。1995年,南京抓住“全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在宁举办的机遇,开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1996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建设“一年初见成效、三年面貌大变”的奋斗目标,以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目标,全面拉开城市建设发展框架。1999年,启动第二个“三年城市建设计划”,继续推进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在成功承办“第六届世界华商会”之后,抓住“十运会”在南京举办的历史机遇,重整城区版图,“一城三区”、“一疏散、三集中”的战略决策出台,使得城市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多年的努力,城市面貌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交通大格局基本构建,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城市功能划分更加明确,通过推进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建设向新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疏散老城人口等措施,优化了城市产业的布局结构,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制度引领阶段(2002—2007年)

从2002年开始,南京市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关作风建设,率先提出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服务型政府,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取得不断的飞跃,形成社会和谐的发展格局,推动了全市“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创建,加快了全面达小康目标的实现。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形成了科学的有地方特色的政务管理体系,理顺了机构职能,完善了服务型政府的基础职能框架。推进了政府建设的法定化与规范化,以减少行政审批为突破口,规范行政行为,推进政务公开,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法定化和规范化建设。促进了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转变,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南京市坚持以人民的评判为标准,将人民的要求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推动了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树立起以民为本的良好政风。

4.创新驱动阶段(2008年—)

目前,南京市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时期,加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为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作为国家东部地区优化开发区,创新驱动将是南京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以及面向未来和面向国际化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根本途径。2007年,南京人均GDP超过了6 000美元。在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以后,城市的社会形态、产业结构、公民诉求都将呈现一些新变化。在这个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十分重要,突破体制、机制等障碍,强化区域城市之间的合作十分迫切,以新的发展坐标和参照体系,用世界眼光,谋划具有地方特色发展之路,将是今后南京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快创新驱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减轻环境资源约束压力的有效途径。资源和环境的约束,阻碍了南京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加快创新驱动,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调优、调轻、调高”,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才能确保在有限的环境资源条件下,实现全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