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马区域社会史研究方法之一

大马区域社会史研究方法之一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已一再证实了布洛赫的论断,证明了历史学无与伦比的价值和历史无用论的破产。第二章讲求历史研究中的证据及其重要性,他所谓的“证据”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史料”。对史料的掌握是否全面,也是可以作为考量研究是否科学的一个有效手段。而福联会出现在威镇宫的管理活动,是缘于1989年观音寺第二次被大火焚毁后,福建会馆邀请大马福联会共同管理,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为期12年。
大马区域社会史研究方法之一_马来西亚华人史:权威、社群与信仰

对于历史学研究,近代学术大师,诸如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傅斯年的“一分材料说一分话”、顾颉刚的“层累地制造出来的历史”等,都给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思考武器。在这些中国学术名家的真知灼见之外,笔者更愿意推荐20世纪上半叶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的名作《历史学家的技艺:为历史学辩护》,[2]该书系统介绍了作为历史学家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第一章中,作者从人和时间两个维度探讨了历史观,即历史是在一定时间内由不同的人所创造出来。并提出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强调历史与现实之间互动而产生的意义。在布洛赫看来,要窥见前人的思想,我们自己的思想就得让位,好去体验人类千变万化的差异和人们之间不断进行的交往。“对历史无知,不仅使当代科学产生混乱,而且导致当前行为的困惑。”事实已一再证实了布洛赫的论断,证明了历史学无与伦比的价值和历史无用论的破产。

第二章讲求历史研究中的证据及其重要性,他所谓的“证据”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史料”。也就是说“史料”如何出现并获得流传;第三章主要谈论了史料辨析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涉及如何考证史料中的历史事实。作者革命性的观点在于对史料的“立体性”阅读,探讨史料本身的修辞和产生的情景;第四章提出了整体史的视野和人文主义的史学态度,其中术语一节体现了历史学家对于历史书写的反思。清代乾嘉学派考据大师钱大昕所说的“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3]正是这种“理解”的思想。最后一章重点阐述了历史的因果关系。我们回顾过去,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果”上来思考这个“果”形成的历史原因。我们回顾过去,正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而不以今之标准和个人爱憎评论历史,是历史研究最基本的条件,只有怀着理解的态度,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只有更好地认识了历史,认清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地面对现实。面对现实,认识现实,正是历史研究的目的。

简而言之,该书阐述了历史学家需要具备的几个技能:历史感;史料分析的能力;考证的能力;整体观;因果观。因此我们面对一个题目时,首先需要有问题意识,而后需要翻阅各种档案、文件、碑刻等文献,从中去查找相关史料。然后是分析史料的内容,考证史实的真伪。历史感、整体观和因果观都是我们建构历史进程、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有效手段。对史料的掌握是否全面,也是可以作为考量研究是否科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这点上,《武吉巴西》就有比较好的表现。作者在史料搜集和使用方面颇下功夫,不仅使用了武吉巴西永春会馆的会议簿,还使用了永德公塚的档案,尽力做到了使用第一手资料。史料使用是否充分、解析是否严密暂且不论,单就史料的取材上,就已经符合了历史科学的基本精神。

笔者最近看到一篇研究吉隆坡威镇宫观音寺的学士论文。出于习惯,笔者先看该论文目录和参考文献,但在参考文献中,并未看到作者引用福建会馆的会议纪要,反而引用了很多“大马福联会”的文件。众所周知,威镇宫百年来皆属雪兰莪福建会馆来管理。而福联会出现在威镇宫的管理活动,是缘于1989年观音寺第二次被大火焚毁后,福建会馆邀请大马福联会共同管理,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为期12年。[4]巧合的是,笔者最近有机会翻阅会馆的会议簿,发现会馆1930年以来的会议纪要里,记录了很多围绕威镇宫的维护、管理的决议,甚至连如何选择驻寺僧人,及会馆与其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多记载,所以这是研究威镇宫百年历史的绝佳材料。很明显福联会的档案只是最近20年内的材料,无法追溯威镇宫的百年历史。当然作者可能会辩称引用了1985年出版的福建会馆百年纪念特刊,因为基本上特刊的主要内容都来自于会议纪要。但是出于“史源学”的考虑,特刊只是二手资料,而且相当简略,大量的细节被删除得干干净净,难以恢复福建会馆管理下的威镇宫的本来面目。所以不知是作者未能知晓会馆会议簿的存在,还是并未去查阅,令笔者感到相当不解。或者作者辩称自己所作的是人类学的研究,而非历史学的研究,但是无论如何,对威镇宫历史的追溯是不可避免的,不能以学科立场的不同为忽视史料学的缺憾来开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