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庭戒毒配合什么药物

家庭戒毒配合什么药物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紧紧抓住“以心理康复促生理康复”这一主线,从纠正戒毒认知、改善戒毒动机两个方面,着手开展药物滥用人员的同伴教育实践。许多同伴小组成员通过同伴教育活动,树立了“毒可戒”的信念。
自我戒毒_禁毒社会工作同伴教育服务模式研究——上海实践

自我戒毒是药物滥用人员积极开展自我康复(包括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的行为及其过程,是一个内含多种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风险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药物滥用人员在治疗康复初期往往决心很大,但在诸多因素的反复冲击下失去“操守”而发生复吸行为,戒毒过程前功尽弃、一溃千里。许多药物滥用人员不断重复着“戒毒—复吸—戒毒”的恶性循环过程,心理学称之为“破堤效应”(Abstinence Violation Effect,AVE,或译为“失操守效应”)。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心理康复是生理康复的前提条件,也是药物滥用人员全面、有效康复的关键要素。具体而言,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紧紧抓住“以心理康复促生理康复”这一主线,从纠正戒毒认知、改善戒毒动机两个方面,着手开展药物滥用人员的同伴教育实践。

1.纠正戒毒认知,明白“毒可戒”

药物滥用人员对毒品和毒瘾的认知偏差,是影响其戒毒行为及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药物滥用人员普遍存在消极的认知,他们自信心不足,缺乏责任感,有强烈的逃避倾向,这往往就是他们吸食毒品和不断复吸的原因。根据社会心理理论,同伴问题的产生是个体内在人格缺陷与自我不完善的外在表征。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了解和改变同伴外在行为的内在心理动机,从而促进同伴人格成长,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其辨析、纠正和改变不良行为。[2]韩丹也指出,长期的生理戒断症状和负性心理状态,逐渐导致一种心理依赖(俗称“心瘾”),这种心理依赖的产生过程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3]因此,有必要通过引导药物滥用人员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认知模式,矫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他们不合理的思想和行为[4]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正是这样一种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开展的同伴教育以认知疗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小组、个案等多种形式,使药物滥用人员在同伴辅导员的带领下不断更正对毒品的认知:学习和了解毒品的特点与种类、毒瘾的类型与主要特点,认清毒瘾与毒品误用的区别;了解毒瘾难以戒断的深层次原因;了解毒品对个人身体健康、情绪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危险;认识到毒瘾是可以通过生理和心理上的治疗而彻底戒断。许多同伴小组成员通过同伴教育活动,树立了“毒可戒”的信念。其中一位说道:

“进入同伴小组前,只想做一个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平常人,但常常担心别人知道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进入同伴小组后,看到这么多同伴正努力坚持走康复之路,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也更坚信毒能戒。自己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觉得过去的已经过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朋友、用自己的热量温暖别人的心是非常有意义的。觉得严格要求自己只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同伴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需要帮助的同伴出一份微薄之力。”(CM)

2.增强戒毒信心,明确“我能戒”

对于“自信心”,社会心理学通常以“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来进行解释,意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具体预期”,以增强戒毒的自我效能感。[5]也就是说,只有同时明确“毒可戒”的信念和“我能戒”的信心,才能真正促使药物滥用人员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戒毒行为,提升戒毒成效。2011年8月18日,我们对上海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和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中的药物滥用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6]在被问及“参加同伴巡讲活动前,是否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戒毒”时,选择“有自信心”的学员只有55%;而在被问及“参加同伴巡讲活动后,是否相信能够成功戒毒”时,选择“有自信心”的学员达到90%。这表明,同伴教育活动(巡讲)对康复学员的戒断信心或者说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此外,许多同伴小组成员的话语也有力地支持了这一数据结论:

“我可能会成为一名同伴辅导员,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戒毒的决心,因为我知道在纠正别人之前,自己必须在这方面要过得硬。在小组中听到同伴辅导员康复的经历和表现后,让我明白了即使是药物滥用人员,也能很自信地表现自己,帮助他人。”(CZM)

“进入小组之前,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戒毒,也不知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进入小组后觉得自己更充实了,对家人和朋友更有责任感,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坚定了戒毒的信心。”(HI)

3.改善戒毒动机,清楚“为何戒”

费梅苹教授认为,意义建构是同伴教育小组带给他们的最大功效。当药物滥用人员对自己的生活有了重新的定义,对自己的生命价值赋予了新的意义时,他们内心激发出了戒毒康复的巨大动机。[7]参加了同伴教育小组的药物滥用人员的回答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

“在进入同伴小组之前,自己迷茫、怨恨,不知方向,对社会上的一些歧视性言论不能正视;也想帮助其他同伴,但不知从何下手。参加了同伴教育辅导小组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戒毒的动机也发生了变化,从只追求恢复个人以往的辉煌,转变到只有帮助别人才是生活最有意义的方面。”(KK)

“自从参加同伴小组后,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很认同‘助人就是助己’的小组理念,自己也变得更成熟了。经过同伴小组这个平台,启发了我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可以向更多的人和地区推广我们的小组。”(ZW)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