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大政策齐驱并进,重视增加引导性政策和规范性政策的份量,使农业产业化在引导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在农业市场化。地方政府的职责不是用计划代替市场,不是采取直接的经济干预,而是尽量用间接手段去影响经济,促进市场的发育,对农业产业化起一个号召、引导和催化剂作用。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中起一个宏观调控作用,不能滥用行政命令,过问具体事。
发挥地方政府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_中国市县区发展研究

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和推进都离不开政府,没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只是一个空口号。政府是产业化经营外部环境建设的主要设计者,既是政策的制订者,同时又是政策的执行者,在农业产业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地方政府所具有的优势是其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地方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引导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资金优势,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收入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兴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二是信息优势,地方政府门类齐全,掌握了各方面的资料和最新信息。三是交易费用和协调优势,利用其特殊地位在协调本地经济、贯彻政策、促进民间组织发展、与外地经济进行联系时都具有办事效率高的优势。四是人才优势,地市政府网罗了一批文化素质高、较为精干的人才,办事效率高,决策相对正确。五是强制性,政府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制贯彻自己的政策,保证高效率地完成,地方政府代表本地区的总体利益,进而萌生地方政府机构自身的利益。

(二)政府行为规范性影响农业产业化的风险程度和运行成本

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性表现为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活动,不越权,不错位,充分发挥在产业化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从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进行支持、引导和服务,帮助农民与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建立起有机联系,以减少经营风险。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个推进农业市场化的过程。应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进农业产业化。但在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之际,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失灵的现象较多,政府行为的不规范性问题严重。甚至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农业产业化的风险程度,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指标,人为地将若干中小型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捏合在一起,希望借此增强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导致新组建的龙头企业内部矛盾重重,内耗增加,因此有的中小型企业甚至被“捏伤”、“捏死”,造成成本大量浪费;有的地方通过行政命令大搞“富民工程”导致劳民伤财的后果,并且严重影响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加大农业产业化的运行风险。

(三)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善是产业化实现的有力保障

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分为引导性政策、优惠政策和规范性政策。引导性政策是一种导向性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优先培育主导和支柱产业发展,以加快主导和支柱产业的产业化进程,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优惠政策是一种“让利政策”。通过减免税费、贴息贷款、配额投资等方式让利,增加政策吸引力,加快产业化进程。规范性政策通过政策来规范农业产业化主体的行为,减少经营风险,便于政府监督和管理,以保护国家、投资者、企业、农户的利益。三大政策齐驱并进,重视增加引导性政策和规范性政策的份量,使农业产业化在引导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以确保政策体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超前性、可行性、权威性、稳定性的特点。优惠政策应体现出产业差别,以确保主导和支柱产业能够得到最宽松的外部环境、最有力的政策保障、最集中的资源支持,能够得以超常规优先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在农业市场化。地方政府的职责不是用计划代替市场,不是采取直接的经济干预,而是尽量用间接手段去影响经济,促进市场的发育,对农业产业化起一个号召、引导和催化剂作用。地方政府的诸多优势在促进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具体职能是:

(一)摸透实情,理清思路

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对其他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只能借鉴,不能死搬硬套,搞“本本主义”。地方政府要摸透当地实际情况,必须在充分掌握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选择真正能够发展起来的支柱产业,选择适合本地农民心理状况和文化素质的经济组织形势和经营方式切忌脱离实际,求成心切,片面追求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盲目定高指标、作高计划,这样不会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损害农民积极性。因此,理清一条可行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发展有地区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

(二)创造条件,优化环境

农户和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必须搞好基础建设。基础建设包括软硬两个方面,软的有政策、法规、科教文化、治安等建设,硬的有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建设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市场。其次,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态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第三,推广适用先进技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农业产业化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技术是整个产业生存与的展根本动力,是龙头企业赚取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产品差价的根本手段。整个产业的技术含量越高,整体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就越大。

(三)明确职责,规范行为

农业产业化是大手笔和展巨型工程,政府必须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农户和企业,所以政府必须规范其行为从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进行支持、引导和服务,帮助农民与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建立起有机联系。一是克服“越位”,地方政府的越位,表现在对于农业过度推动,出现拔苗助长现象。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中起一个宏观调控作用,不能滥用行政命令,过问具体事。二是杜绝“错位”,政府与企业、市场的职责要划清。较多地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方式,推动龙头企业的加工、销售达到多大规模。三是减少“虚位”,地方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不能只存在口号化倾向。农业产业化应是文山会海少,实际行动多;点子多,动作也多。

(四)作好产业规划,培育龙头企业

政府应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认真地考察本地实际情况,听取各方面特别是专家的意见,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制定出科学详尽的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产业规划。地方政府更要回地制宜地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农户和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主体地位,维护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龙头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上接市场,下联农户,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关键。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搞得好不好,主要看龙头企业是否壮大。政府应积极招商引资,融合本地力量组合资本,集中农民资金,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活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今年的国家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十五期问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原有的15l家的基础上,发展到500家。支持培育了一个“龙头”企业,就救活了一个产业,带动了一批农户,振兴了一方经济。

(五)加大力度,调控财税、金融部门加强对农业产业化支持

地方政府可以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支农周转金、扶贫资金、商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分别提取一定比例集中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市场。农业保险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保护伞,许多国家为弥补市场失效,都通过立法措施来增加政府干预农业保险的能力。政府要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合作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风险调节基金,也是非常必要的,鼓励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发放小额贷款。

(六)做好服务,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政府应大力培育民问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促进民间金融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流通体系、保险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和信息体系等的产生和完善,为农民提供担保和贴息。地方政府应组织力量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市场教育和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进行生产和销售。特别要注意培养和发现农民企业家,市场经济是一种“企业家本位”的经济,企业家是农业产业化的灵魂,是决定农业产业化的关键。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研究生 李丽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