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

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他概括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孙中山又称这种“集产社会主义”为“国家社会主义”。孙中山试图通过实行民生主义,即实行土地国有化和国家资本主义的纲领,在贫穷落后的中国一举完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一举成为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但是,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_民生主义_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孙中山(1866—1925年),今中山县人,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在探索救民道路时,既考察了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接触了有关社会主义运动的学说,又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民族、民权和民生的“三民主义”作为振兴中华的药方。在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

早在1903年,孙中山就明确表示了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他在复友人信中说:“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9]1905年5月,他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向国际社会党执行局申请接纳他的党,并以“中国的社会主义者”自称。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把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分别看成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在他看来,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另一种译称。1912年4月他向南京同盟会会员演讲时说:“民生主义,则排斥少数资本家,使人民共享生产上之自由。故民生主义,即国家社会主义也。”[10]1924年8月所作的民生主义讲演,专门给民生主义下了一个定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11]民生主义“可说是社会主义的本题”[12],但“用‘民生’这两个字来包括社会问题,较之用‘社会’或‘共产’等名词为适当”[13]

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他概括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也就是说,民生主义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土地问题,二是资本问题。

孙中山最初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这一土地纲领的具体内容是:核定天下地价,按地价征税;地价上涨后,原地价归地主,增价部分归国家;国家有权随时征购地主的土地。这个纲领是民生主义的最重要部分,孙中山称它是民生主义的核心和建成“社会的国家”的关键。列宁在评论孙中山的这个土地纲领时明确指出,这种“使‘增加的’土地‘价值’成为‘人民财产’,也就是说把地租即土地所有权交给国家,或者使土地国有化”的纲领,实质上是消灭封建剥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土地纲领,是使资本主义得到最迅速发展的十足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而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土地纲领。”[14]列宁还认为,孙中山所以要提出这种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改革纲领,为的是“正在发挥农民群众在政治改革和土地改革方面的高度主动性、坚定性和果断精神,从中正确地寻找‘振兴’中国的道路。”[15]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平均地权这一实质上是土地国有化的纲领,并不符合中国农民的愿望。中国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在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分得土地。因此,平均地权的纲领事实上没有能够成为动员农民积极投入反封建斗争的战斗纲领。所以,孙中山后来在提出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时,就用“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代替了平均地权的纲领。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节制资本。他认为,中国正处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前夜。但是,中国不能走欧美“其副固强,其民实困”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老路,必须实行防止私人垄断的实业政策。孙中山把这一政策称为“集产社会主义”,后来称为“节制资本”。孙中山从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出发,谴责资本家是“以压抑平民为分者也,对于人民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者也。一言以蔽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所以他反对资本家垄断经济,主张实行由国家掌握一切重要社会富源的“集产社会主义”。他说,“集产社会主义,实为今日唯一之要图。凡属于生利之土地铁路,收归国有,不为一二资本家所垄断渔利,而失业小民务使各得其所,自食其力,既可补天演之缺陷,又深合于公理之平允”;“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铁水力矿藏等,及社会之恩惠如城市之土地、交通之要点等,与夫一切垄断之事业,悉归国家经营,以所获利益归之国家公用”。孙中山又称这种“集产社会主义”为“国家社会主义”。实际上这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孙中山还进一步指出,解决民生问题,单靠“节制资本”是不够的,还必须“发达国家资本”,振兴实业。而振兴实业的方法很多,第一是交通事业,象铁路、运河等;第二是矿产,中国矿产极其丰富,要大力开辟;第三是工业,用机器来生产,令全国的工人都有工做,那便是一种很大的财源。[16]

孙中山还对民生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作过引人入胜的描绘。他说,这个实行土地国有和一切重要实业都归国家经营的社会,将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境域”。那时,社会的财富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大家都可享受免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那时,社会成员之间虽然还有“劳心”、“劳力”的不同,还有官吏和工人的区别,但却是权利平等的劳动者,不再存在尊卑贵贱之分。孙中山试图通过实行民生主义,即实行土地国有化和国家资本主义的纲领,在贫穷落后的中国一举完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一举成为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所以,列宁指出,孙中山是一位不惧怕未来、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的、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孙中山的“这种战斗民主主义思想首先是同社会主义空想、同使中国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即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其次是同宣传和实行激进的土地改革计划结合在一起的。”[17]列宁要求未来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在对待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理论时,一定要“细心地挑选出他的政治纲领和土地纲领中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并加以保护和发展。”[18]中国共产党正是按照列宁指出的这一原则,批判地继承并大大发展了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