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问题与瞻望

问题与瞻望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在观念、制度以及实际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和许多突破,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城市化进展较快,城市化率已超过45%[5],但离发达国家的70%以上还有相当距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离社会共同富裕的道路还有相当距离。
问题与瞻望_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现代化在观念、制度以及实际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和许多突破,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城乡互动与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安排还没有突破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城市化进展较快,城市化率已超过45%[5],但离发达国家的70%以上还有相当距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还没有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没有从制度上根本打通城乡藩篱,形成城乡互动与一体化发展的新制度安排。今后,不仅要继续提升城市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城乡关系的良性化发展体制,使得城乡发展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激励、互相提升、互相认同,走协同发展之路。

第二,人口质量有待提高,正在构建创新型社会,但尚未形成知识型社会。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一人口数量大国,但巨大的人口数量还不能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全社会的知识化水平与知识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还没有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本专科与研究生招生人数虽然一直在增长,特别是在1999年之后,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计划生育也难以彻底贯彻,特别是人口的区域控制与城乡控制没有优化,因此,相对庞大的人口数量而言,中国人口质量一时难以有根本性的改观。中国要成为创新国家,跨入知识社会,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普遍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水平与研发水平,变人口数量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

第三,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分工还很模糊,各类社会组织及其法制化管理制度有待成熟,企业社会化生产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各类社会组织虽然已经相继成立,但与政府组织间的关系是附属性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突破,大一统国家组织系统开始分化,国家与社会、企业与社会间的关系逐渐由模糊趋向明朗化,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企业组织与社会组织走向分离。政府组织以处理公共事物与重大经济协调事物为主,企业组织则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专注微观经济运行事物,社会组织处理介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各种社会事物。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间的关系还不清晰,组织分离还没有完成。另外,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组织的社会化生产与服务水平还有待改进。理顺国家、社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继续分离政府组织、企业组织与社会组织,提升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社会化生产与服务水平,是今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改革的核心课题。

第四,覆盖城乡、全国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保障是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能够增强国家认同与社会凝聚,提升社会发展质量,强化社会发展动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企业与组织的兴起与发展,传统的公有制单位保障体制,已经不符合新的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市场化、公司化与股份化成为公有制企业组织改革的目标与内容以后,企业组织逐渐与社会组织分离,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从单纯的国家救济发展到包括医疗、住房、养老、失业、生育、工伤、最低生活水平在内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但是,体系的覆盖面与统筹层次有待提高。今后的任务是把体系的覆盖面扩大到每一个人,把统筹层次由省级以下逐步扩大到国家层面,使得社会保障能够随着人口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而流动,而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当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该结合我国发展实际量力而行,以不牺牲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效率与速率为基本原则,社保基金的统筹、使用与管理尽量遵循市场化的法则。

第五,中等收入阶层需要进一步扩大,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重要特征。现代社会的动态稳定需要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来支撑,社会中层化(即整个社会阶层中,中等收入阶层或者说一般富裕阶层占社会主流)是社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离社会共同富裕的道路还有相当距离。政府要有效保障中等收入阶层的合法收入,推动中等收入阶层继续致富,特别是要鼓励并推进民营企业健康地持续地发展,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与管理现代化水平,保障经济发展成果能够为社会所共享。

第六,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仍然艰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允许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以及先富地区与先富者的示范、技术援助与投资,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城乡二元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还在扩大。由于传统工业化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向新工业化体制转型,生态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观念还没有深入政府、企业、社会与每个人之中,生态危机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难题。因此,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范围内覆盖并统筹社会保障,彻底打破城乡分隔的二元体制,实施城乡一体联动,确立新工业化与生态现代化发展体制,普及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观念,是当前继续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

【注释】

[1]张云飞:《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2]关于总体性社会组织的系统论述,参阅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数据来源:《1978~200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1978年以前数据主要参考周天勇:“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学习时报》,2008年8月25日。1978年以后数据参考国家统计公报。

[5]城市化不仅是城镇人口占据人口多数,学术界一般从现代化视角来看待城市化,认为城市化须具备两条重要标准:一是非农业产业结构与非农业人口数量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在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工业化与市场化高度融合的条件下,农民已经真正转化为市民,具有现代性城市文明的品质,与传统的乡村文明品质有较大差异。若按照这一标准,则我国的不少城镇其实还很难谈得上是城市化的,不过是乡村的延伸与扩大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