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学术界对美国中国学的关注与研究

中国学术界对美国中国学的关注与研究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术界对美国中国研究的发展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学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到目前为止,约有20年时间。迄今为止,我们尚未看到由美国学者撰写的美国中国学的学术史。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学术界更加关注国外的汉学与中国学研究,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相继召开,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发展。
中国学术界对美国中国学的关注与研究_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术界对美国中国研究的发展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学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到目前为止,约有20年时间。

具有标志性的著作之一是《当代美国的“显学”——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199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近年来,有学者对“显学”之称谓提出质疑。这里顺便说明:笔者当时考虑得更多的是这一研究在整个美国学术中的独特性,显即特殊也,故借用了这一中国思想史概念)。重要的学术会议则是“黄宗智学术研究”座谈会。美籍华裔学者黄宗智先生继《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350—1988年》一书之后,发表了《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详见《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对《长江》一书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向传统的理论模式提出挑战,引起海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与争论。为了将讨论引向深入,《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和《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于1993年12月1日联合邀请30余位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展开讨论。与会者多为中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经济理论的专家,其研究包罗古今,基本上代表了有关问题研究的各个层面。这次会议的学术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这里也应指出,与中国学术界注重学派、学统和学术史研究不同,美国学者非常讲求学术研究的自主性,因而他们不太重视“师承”,缺乏对学术发展的整体思考和总结。迄今为止,我们尚未看到由美国学者撰写的美国中国学的学术史。相反,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却做出了一些创造性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翻译出版了相当数量的中国学专著,各出版社推出了若干种“国外中国研究丛书”。例如: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海外汉学丛书”、时事出版社的“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认识中国系列”、光明日报出版社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等等。这些译丛所涵盖的主要是美国汉学家的著作,内容广泛,既有侧重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又包括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探讨。它们的出版,对于促进我国读者对西方汉学的了解,加强中外学术互补,繁荣学术,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老一代学人的扛鼎之作基本上都已有中文译本。新一代学者的著作也受到高度关注。近几年,随着文化交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很多美国学者(尤其是华裔学者)的中文著作(系列著作)直接由国内出版社出版,有效地促进了大洋两岸学人的相互了解。另外,旅美学者有关中国研究的著作也有出版,如岳麓书社专门推出的“海外名家名作”。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学术界更加关注国外的汉学与中国学研究,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相继召开,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发展。2002年9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了“国际汉学家与汉学系主任会议”。2005年10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12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了“史华慈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1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中心等单位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国际汉学(中国学)研究回顾与展望(1977—2007)”学术研讨会。可以说,在这些学术会议上,涉及最多的还是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