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统的一道菜

传统的一道菜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述诸因素与饮食民俗有着相伴共生的关系,从各个不同方面表现出中国饮食民俗的特征。1.主食我国民间主食有米饭、面食和牛羊肉三种类型。
饮食民俗概述_中国民俗旅游

一、饮食民俗概述

(一)饮食民俗及其特征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俗尚,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事象之饮食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中国的环境、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因素所决定。

(1)就地理环境看,饮食民俗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地域和气候不同,农副产品的种类、品性不同,食性和食趣自然也不同。如,东淡、西浓、南甜、北咸口味嗜好的分野,春酸、夏苦、秋辣、冬咸季节调味的变化。又如,西北迎宾多羊馔,东南待客重海鲜,朝鲜族爱吃苹果梨泡菜,壮族会做竹筒糯米饭。这些均与“就地取食”、“因时制菜”的生存习性相一致。这种饮食上的时空差异,正是各种菜系或乡土菜种风味特征形成的主要外因。

(2)就历史传统看,中国稳定、漫长的农业生活和中国人重历史、重家族和传统技艺(包括特殊的烹饪、酿造等方面的技术)的传统,使“祖传”的烹饪手艺得以流传,并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与形式,精益求精。

在中国,最享盛誉的“老字号”“百年老店”都是经过众多“无名氏”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而成的。而不分食的围炉共醮“合家欢”的传统吃法,既有感情的交流,又有维系氏族、家族和家庭的重要作用。

(3)从经济上看,食俗的孕育和变异无疑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制约。换而言之,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基础,便会产生相应的膳食结构和肴馔习俗。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自然以稻米为主食,以蔬菜、鱼、肉、禽、蛋为副食。而西北是我国主要的畜牧区,牧民的饮食也就以牛、羊肉为主食,喝马奶、马奶子酒等饮料。

(4)从政治上看,饮食民俗还时常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尤其是当权者的好恶和施政方针的影响。

像唐王朝崇奉道教,视鲤鱼为神仙的坐骑,加上“李”为国姓,讲究民间避讳,故而唐人多不食鲤鱼,唐代也极少见鲤鱼菜谱。

(5)从文化交流看,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大大丰富和影响着我国的饮食民俗。

如汉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核桃、蚕豆、黄瓜、香菜、胡萝卜、葡萄酒传入内地,为中原人所采用。北方少数民族食用的茶叶豆腐、麻花、米饭等也是长期文化交流的结果。

(6)从宗教信仰看,不少食俗是从原始的信仰崇拜或现代人的某些仪式演变而来的。

蒙古族尚白,以马奶为贵;高山族造船后举行“抛船”盛典,宴请工匠和村民;水族供奉司雨的“霞神”完毕后,大伙才能分享祭品;回族只吃牛羊肉不吃猪肉;佛教徒只吃素食,均如此。

上述诸因素与饮食民俗有着相伴共生的关系,从各个不同方面表现出中国饮食民俗的特征。

(二)饮食结构与类型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饮食结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常常和生活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物产资源及经济条件有关,一般由主食、菜肴、饮料组成。

1.主食

我国民间主食有米饭、面食和牛羊肉三种类型。

粮食作物是主食的重要原料,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粮食作物品种不同,主食的原料和制作方式也就不同。南方和部分北方种植稻米的地区,以米饭为主食;而秦岭淮河以北广大地区及部分南方山地是种植小麦的地区,则以面食为主食;有些高寒和高山地区,种植玉米、青稞、高粱、谷物等作物,日常生活自然以杂粮为主食。此外,像土豆、薯类作物也是我国人多地少的部分丘陵地区的主食。

不同的粮食作物,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制成食品,供人们食用,于是形成有关主食的不同习俗。比如青藏高原,由于气候寒冷,作物生长期短,适合青稞的种植。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食品一糌粑。它是将青稞炒熟、磨成面,和茶水食之。吃糌粑,喝酥油茶,是藏族特有的食俗。

2.菜肴

菜是蔬菜的总称;肴是做熟了的鱼肉。菜肴通常有素和荤之分。我国常食用的菜肴原料有鱼肉、蛋乳、油脂、蔬菜、瓜果、调味六种类型:

(1)鱼肉类

这是古食俗中以动物为菜食原料的传承,包括家禽中的牛、羊、猪及家禽中的鸡、鸭、鹅的肉及大部分脏器;也包括野兽及野禽的肉;还包括水产中的鱼、虾、蟹等肉食对象。

(2)蛋乳类

这是由家禽、野禽派生出来的蛋类和由家畜派生出来的乳类组成的。

(3)油脂类

包括家畜、家禽和鱼类提供的脂肪和植物种子榨取的可食用油

(4)蔬菜类

包括食用野菜和人工栽培蔬菜,有茎叶的白菜、韭菜、芹菜、菠菜等,块根、块茎的萝卜、莲藕、甘薯等,还有蕈菌类的蘑菇、木耳以及笋类、番茄类等。另外,蒜、葱等也十分广泛。

(5)瓜果类

通常称作干鲜果品的有:枣、栗、莲子瓜子、核桃、松子、榛子、椰子槟榔等,以及桃、李、梅、杏、梨、苹果、葡萄、石榴、柿、荔枝、枇杷、柑桔、菠萝、香蕉等多种果、核、壳类食料,还有冬瓜、南瓜、黄瓜、丝瓜、西瓜、甜瓜瓜类食品。

(6)调味类

包括盐、糖、醋、酱、姜、辣椒、芥末、胡椒花椒、桂皮、茴香以及现代的味精之类,还有米酒等特殊调料制品。

把这六种食料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烹制而产生出成千上百种菜肴,各有不同的风味,形成了各种菜食的类型。

由于各地方的习惯口味不同,烹调方法各异,逐渐从民间风味发展成为特定类型。这种从地方风味发展而来的菜肴很多,举世驰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类型如闽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湘菜、徽菜、鄂菜等,都各具特色。

3.饮料

饮料,是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饮料有酒、茶、奶等,其中又以酒和茶为主。总之,饮食结构和类型的形成,受到客观生活水平的制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饮食结构和类型也在变化。在南方城市,面食、杂粮的食用日渐增加,北方城市中食米饭也成为时尚。汽水、桔子水、可乐等新型饮料更是发展迅速。

(三)饮食的惯制

饮食的惯制大致有三种。

1.日常生活的食制

是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而形成的习惯。它包括餐数、时间和配餐方式。先秦时期采用早、晚二餐制,第一顿叫朝食,上午八九点钟吃;第二顿叫食,在下午四点左右吃。汉代,因农业有了进步才渐渐采用一日早、中、晚三餐制。三餐制古称“三食”,既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我国有些地方还按生产季节的不同,采用定期的两餐制,与三餐制相间使用,如苏北地区过去农闲时就实行一日两餐制。配餐方式指每餐的食物搭配。如南方普遍早餐为粥,中、晚餐吃米饭、蔬菜。

2.节日仪礼需要的惯制

这是饮食民俗中最具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部分。它是人们为满足各种社会需要,如庆丰收、亲朋好友团聚联谊等而约定俗成的习俗,有节日食俗与人生礼仪食俗两大类。节日食俗以春节最宏富精彩,不同的节日有各自不同的食俗特色。如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吃冷饭,端午食粽子、饮雄黄酒,中秋吃月饼。人生礼仪食俗多为宴食,宴席上的座次、饭菜品质、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酒令的内容、方法、参加男女人数等都有不同的惯例。

3.祭祀的饮食惯制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古、敬祖、敬神的传统,人们企盼通过食物来沟通现世界与彼岸的联系,所以在举行各种祭祀仪式时,都要“牺牲”供奉各种神灵和祖先,遵循一定的饮食惯制。如,云南兰坪白族信奉“天鬼”,祭天时设立祭天台,杀牛献祭,祭毕,牛肉、牛皮分给各家各户享用。青海河湟地区治丧期间,要每晚烧一锅粥洒于屋四周及空旷地。

(四)地方菜系

中国的饮食文化经长期发展,到明清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饮食的原料极大丰富;交通的发达,城市经济的繁荣,地方口味和烹调技术的交流融合,美食家的品评提倡,逐渐形成了辐射一定地域的地方菜系。由于对菜系的理解不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常见的有三种划分方法:

一是四大菜系,即淮阳菜、川湘菜、粤菜、京菜;

二是八大菜系,为京菜、鲁菜、苏菜、徽菜、川菜、湘菜、粤菜、闽菜;

三是十大菜系,即上述八大菜加沪菜、鄂菜

这里择鲁、川、苏、粤菜予以介绍。

1.鲁菜

被称为北方菜的代表,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系构成。在烹调技艺上重视爆、炒、扒、锅煽,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鲜、滑,调味上以咸味为主,酸味为辅。由于华北地区寒冷的时间长,蔬菜品种较少,厨师善于做高热量、高蛋白的菜肴。如脱骨烧鸡、脆皮烤鸭、锅烧肘子、九转肥肠、炸蛎黄、红烧干贝肚等,都是这类菜的佼佼者。鲁菜讲究以汤(清汤、奶汤)调味,无论炒、熘、烧、扒都以味汤溅锅,代替味精。

2.川菜

特点是味美、味多、味浓、味厚,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除了味重清鲜、工艺考究的高档筵席外,大众菜肴以辛、辣、麻、怪、咸、鲜为特色。在烹调技艺上,擅长小煎、小炒、干煸、干烧,菜肴嫩而不生,滚热鲜香,浓厚酥软。调味品多种多样,口味醇美,富于特色,如中坝的酱油、保宁的食醋、三汇的特醋、潼川的豆豉涪陵榨菜、重庆的辣酱、郫县的豆瓣、宜宾的芽菜、自贡的井盐、成都的泡菜,享誉全国。川菜小吃也有其独特地位,如棒棒鸡、怪味鸡、灯影牛肉、夫妻肺片、小笼蒸牛肉、担担面、赖汤圆等,已走向全国乃至海外。

3.苏菜

特点是兼合南北口味,既有清炒、清熘的南方爽口菜,又具有像火腿炖肘子、狮子头、炒鳝糊等高热量、高蛋白的美馔。因此其菜目中,南北人都能接受的中性菜特别多。由于盛产湖蟹河鲜,苏菜的又一个特点就是河鲜菜特别突出。如清蒸鲥鱼、蟹黄燕窝、虾羹鱼翅、鲜藕肉夹、莲子鸭羹等,都是苏菜系的著名河鲜菜。苏式点心和小吃也很精美,如松子水晶肉甜糕、灌汤包子、蟹黄烧卖等等,都驰名全国。

4.粤菜

在我国众菜系中粤菜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其食物原料、烹调技法、调料运用都有迥异于他地之处。广东地处岭南,古为百越民族所居,秦汉间又移居了很大一批中原居民,因此广东饮食文化中保留了不少古越人和秦汉间的食俗。如吃蛇,就是越人的习俗。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下走的、水里游的,无一例外地都成了粤菜中的美味。而一些奇异食品以其特有的魅力,在粤菜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并成为高规格筵席的主菜,如著名的。龙虎斗”(由三蛇和狸猫制成)、“菊花龙虎凤”(由王蛇、竹丝鸡、狸猫烹成)、“五蛇羹片”“五彩炒蛇丝”等。烹饪技艺最有特色的是“盐焗”“酒焗”“锅烤”“软炒”。调料多用复合味料,如汁,用姜、葱、蒜、糖、盐、香料等制成;卤水是用花生油、姜、葱、绍兴酒、冰糖、八角、桂皮、甘草、草果、丁香、沙姜粉、陈皮、罗汉果等制成;五香盐以精盐、白糖、五香粉、八角末调成;还喜用蚝油、鱼露、咖喱、蛏油等调料品,这些调料也是粤菜形成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