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甲归田的梁生华同志

解甲归田的梁生华同志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话说回来,梁生华同志退休之后选择的却是另外一条道路。梁生华同志退休后,毅然解甲归田,回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1993年9月28日,我到舟曲县调研,途经立节乡,去看望梁生华同志。4月23日,我与杨镇刚去舟曲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路经立节乡再访梁生华同志。10年之后,我再去占单村看望梁生华同志。经了解,退休之后的梁生华同志回乡务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意想不到,半年之后,梁生华同志突然不幸去世了。
解甲归田的梁生华同志_甘南纪事

解甲归田的梁生华同志

退休之后干什么?

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多元,个性张扬的时代里,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有的看书、写字、画画、下棋、种花、养鸟、钓鱼、旅游、抱孙子、做家务,以闲适、恬淡的生活安度晚年。有的写回忆录、总结工作经验、专门研究学问,发挥一技之长,总想给后人留点什么。有的出席各种庆典,出谋划策,推荐干部,发挥余热;有的到社团当顾问、挂个名誉职务,还想老有所为;有的受聘于公司、企业,挣点酬金。

人各有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要不违法,干什么都无可厚非。

话说回来,梁生华同志退休之后选择的却是另外一条道路。

梁生华是舟曲县人。1927年10月出生于舟曲县占单乡立节拉尕山的一个贫苦藏族群众家里。1953年12月参加工作。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舟曲县占单乡乡长,峰迭联合区区长,立节乡党委书记,峰迭公社书记,大峪公社书记,铁坝公社书记,副县长,城关公社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县长,县委书记,县政协主席,县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县人大主任,甘南州委统战部长,州政协秘书长,州人大副主任。1993年5月退休。2003年11月9日不幸逝世,享年76岁。

梁生华同志退休后,毅然解甲归田,回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当农民当了十年,直到去世。

初见梁生华,是1990年9月9日。这是我到甘南正式上班的第二周,他来汇报工作。给我的印象是:衣着朴素、言语朴实,典型的基层干部形象。那时他任州人大副主任。

1991年5月4日下午,他向我汇报舟曲县情况。谈到农田基建、水电站建设、金矿开发、林业问题,控制人口问题,中心是扶贫工作。心系家乡,忧心忡忡,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1993年5月,州人代会换届之后,他即离开领导岗位回到家乡舟曲县立节乡占单村务农。

1993年9月28日,我到舟曲县调研,途经立节乡,去看望梁生华同志。他上山干活去了。我站在公路边等待。很快,他下山了。他和我握手时,满脸憨笑,非常热情。几个月不见了,我仔细地打量他:一身泥土,头顶陈旧的帽子汗渍泛白,脸色黝黑,汗水道道,衣襟敞开,难辨衬衣是何颜色,裤腿卷起,泥巴点点滴滴,足蹬前后都裂开的一双旧解放鞋,两只手长满老茧,活像老松树皮。我的随行人员在议论。“和郝书记握手的是谁?”“那是人大梁主任。”“怎么不像了!”是不像了。站在我面前的,分明是一个典型的老农。

他领我到他的小院里。小院栽满果树、蔬菜。他如数家珍,一一介绍。然后,细说他的计划:搞几条水渠、修几面坡的石坎梯田,每块地边栽上花椒树,庄稼要间作套种,一年两熟。说起这些来滔滔不绝,好像在得意地朗诵自己的诗。我说:“听明白了,概括起来就是:引水上山,石坎梯田,花椒锁边,有粮有钱。”他会心地笑了,还说我总结得好。我说:“这是葛老(葛士英)总结的。”

转眼到1994年春天。4月23日,我与杨镇刚去舟曲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路经立节乡再访梁生华同志。时节正是阳春三月,玛曲草原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而这里已是桃红柳绿,满眼春光。他领着我们走进一条幽静的深谷,指指点点,边走边看。我们如入画廊,他是导游。只见,深谷里层层石坎梯田,田埂上行行花椒树,块块梯田里小麦已经拔节,油菜花盛开;谷地中间是一道水渠,水渠是以大树凿空而成的渡槽,节节相连,望不到边,犹如长龙;谷地两岸是连绵起伏、树木茂密的山丘,高处长满松柏,低处是一块块的花椒园。又见几处山花烂漫,真乃世外桃源。参观中,他还讲了他的宏伟计划:要修几条沟,要整几面坡,要达到人均有多少石坎梯田有多少花椒树、收入达到多少等等。我当即指示县上予以支持,并明确指出,以后再不能砍大树做水槽。

10年之后,我再去占单村看望梁生华同志。那是2003年8月4日,我去舟曲县检查法院工作。院子里果树已经长高,硕果累累。他从树上摘了一盘熟透的李子招待我。他满面笑容、满怀丰收的喜悦,兴奋地告诉我:上次来汇报的设想全部干成了,坡地变成了平田,旱地变成了水地,荒山变成了果园,大部分农民脱贫了,新房多了。他还要干,还有新的设想哩!他是雄心勃勃。我很后悔没有上山进沟去看一看。

经了解,退休之后的梁生华同志回乡务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受舟曲县委、县政府委托,出任巴藏乡黑水沟管引水利工程指挥部顾问,亲自上阵,风餐露宿,带领群众奋战一年,完成17000多米的管道铺设,使巴藏乡200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他帮助当地乡村干部抓项目、跑资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修成了占单村下坝200亩梯田;建成了3处电力提灌工程,实现农田灌溉面积600亩;修筑2300米长的引水渠道,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修建护村、护田、护校、护寺的河堤1500米;组织修复了白龙江上的花年吊桥和通往拉尕山风景区的15公里简易公路。为了发展经济林果业,他带头挖平台,修水渠,栽植花椒、核桃等果树2000余株。在他的引导下,全村发展经济林果1万多株。为了发展山村教育,他奔走呼号,劳神费力,在村里建成了20多间的教学楼,并亲自上门入户,动员90多名适龄儿童上学,还资助6名贫困儿童完成了小学学业。他还协助有关部门,在村里建成了文化站、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医疗所等。十年间,他出面妥善地调处了当地60多起地界、邻里、家庭等多类纠纷。他的事迹广为传颂,永远铭记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

意想不到,半年之后,梁生华同志突然不幸去世了。如今,他的坟头已经长满了青草。他的墓前没有墓碑,而他退休十年所干的业绩,就是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这里说明一下,梁生华同志是地厅级干部,工资够花,衣食无忧。在县城、州府、省城,都有工作的子女,都有住房,他完全有条件住在城市享清福。他的选择,是深深的情结,是崇高的境界!

2008年3月20日于兰州

2008年9月23日改于兰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