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七夕·乞巧·送巧人

七夕·乞巧·送巧人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七夕·乞巧·送巧人七夕,清风阵阵,飞萤点点。七夕,又叫“乞巧节”,时在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起源于上古新年,早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已有牛郎织女传说雏形。晋时开始有七夕乞巧活动。唐宋时,七夕节非常隆重,有卜巧、赛巧等活动。雁荡民间自古有不少“七夕乞巧”之俗。节前数日,农家用麦粉制成“巧人”,外公要给外甥送“巧人”。七夕设案祭拜、对月穿针、蜘蛛织网等乞巧节俗,至今已消失了。
七夕·乞巧·送巧人_雁荡风物

七夕·乞巧·送巧人

七夕,清风阵阵,飞萤点点。仰望银河,波光闪耀,牵牛织女,两星灿烂。这时,人们或许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七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又叫“乞巧节”,时在农历七月七日。因为大多是妇女参加活动的节日,故又称“女节”、“女儿节”。又因牛郎织女的优美传说,故有“中国情人节”之说。

七夕起源于上古新年,早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已有牛郎织女传说雏形。汉代《古诗十九首》有生动描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生动描画了一对情人隔河相望的悲凉情景。晋时,牛郎与织女有了一年一度的探亲假,就是“七夕鹊桥会”。傅玄《拟天问》中有“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的记载。南朝梁殷芸《小说》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一年一度相会。”民间还有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曾选为中学语文课本。鹊桥之说,始见于《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宋代罗愿《尔雅翼》载:“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秃。相传是日河鼓(牵牛星)与织女会于河东,役鸟鹊为梁以渡,故毛皆秃去。”晋时开始有七夕乞巧活动。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唐宋时,七夕节非常隆重,有卜巧、赛巧等活动。

雁荡民间自古有不少“七夕乞巧”之俗。是日夜晚,民间女子便在庭院里陈列各种瓜果、巧人,望空祭拜。并在月下对着织女星,用五色丝线竞穿绣花针,向织女乞求智巧,名叫“乞巧”。还要把小孩臂上端午日系的五色丝线做的“长命线”剪断,用来绕扎巧食,抛在屋背上,名叫“换巧”。意思是让喜鹊衔到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这样孩子就会心灵手巧。大人要在这一天为小女孩穿耳环孔,妇女爱在这一天煎紫苏或木槿花叶汤洗头发,取团圆之意。节前数日,农家用麦粉制成“巧人”,外公要给外甥送“巧人”。旧《乐清县志》:“七夕,女儿陈瓜果,取绣针穿缕以乞巧。小儿以此日剪去端午所系线,名曰换巧。即以其线系巧食掷屋上。”温州其他地方还有孩子击瓦取乐活动,叫“敲瓦铃”、“拜七星娘娘”。郭钟岳《瓯江竹枝词·东瓯百咏》:“七月七日夜正中,儿童击瓦声冬冬。针穿欲绣天孙锦,换巧须移造化功。”

温州早在明代已有“七夕吃巧食”的习俗。民谚:“七月七,吃巧食。”“巧食”又叫“巧人”,用糯米粉杂面粉,拌猪油红白糖制成的甜饼,形如舌、指。一指长的叫“单巧”,小指长的两根合在一起的叫“双巧”。有的上面还印有状元、魁星等人物。有一种遍体粘上芝麻的,叫“麻巧”。一般多为长辈送给晚辈、舅父送给外甥作节物。

七夕设案祭拜、对月穿针、蜘蛛织网等乞巧节俗,至今已消失了。但巧食和牛郎织女的故事,仍在民间流传。现在的“麻巧”,已成为一种独具温州乡土风味的糕点,用优质面粉、蔗糖、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脆香甜美,是儿童喜爱的零食。温州市面包食品厂生产的麻巧,曾获1983年浙江省商业传统最佳产品奖。

牵牛星,又叫“大将军”,俗称“牛郎星”,天文学名“河鼓二”,位于银河东边,是天鹰座中最亮的一颗星,又叫“天鹰座α星”。牵牛星白色,目视星等为0畅77,光度是太阳的8倍,表面温度约摄氏7000度,距地球16畅3光年。牵牛星南北各有一颗小星,连接起来恰似牛郎挑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担子,故民间又称为“扁担星”。

织女星,又叫“天孙”,大名“织女一”,位于银河西边,与牵牛星隔河相对。织女星是天琴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星,又叫“天琴座α星”。织女星白色,直径为太阳的3倍,光度是太阳的50倍,目视星等为0畅04,表面温度约摄氏9000度,距地球26畅4光年。织女星与旁边的3颗小星星排成了菱形,形状像一只梭子,故而得名。据天文学家测算,到公元14000年时,地轴将指向织女星,届时她就成为北极星了。

每年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纯系天方夜谭。两星实际相距16光年,如果牛郎和织女在天河两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日夜兼程,要经过17亿年才能相会。如果乘光速交通工具,也要16年时间。即使两地通电话,牛郎讲的话,织女要等32年后方能听到。还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说得好:“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