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羊甫头墓葬

羊甫头墓葬

时间:2023-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遗憾的是,羊甫头墓葬也是惨遭盗掘和破坏最为严重的墓地。羊甫头墓葬墓坑情况多种多样,也增加了人们对滇墓墓葬形制演变规律的认识。
羊甫头墓葬_走进古滇国

四、羊甫头墓葬

羊甫头墓葬是继石寨山、李家山、天子庙墓地发掘以来,又一项重大考古发掘,被列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已经发现的古滇文化墓葬群中,羊甫头滇墓地不仅发现最晚,而且在已经发现的古滇文化墓葬群中,它处的历史时期也最晚,绝大部分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晚期。同时,从发掘清理的墓葬数量上看,还是规模最大的一处,达811座之多。遗憾的是,羊甫头墓葬也是惨遭盗掘和破坏最为严重的墓地。

img16

官渡羊甫头墓地

羊甫头是官渡区小板桥镇大羊甫村的通俗称呼,位于昆明东郊的丘陵边缘。汉代,海拔高度为1926米的羊甫头还是滇池岸边一个小山丘,附近海拔1893米的小板桥还在水面以下。羊甫头地名来源于彝语音译,“羊”意为鸡,“甫”意为族,即为彝族的一个支系公鸡族居住的地方。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居民已经是以汉族为主了。

据传,1973年,空军计划在昆明附近建设一所医院,当时的空军司令员乘飞机在天上转了一圈后,选中了羊甫头的后山作为医院的地址。1974年春,动工兴建空军医院时,曾发现过墓葬,出土过一批青铜器,云南省博物馆文物队闻讯曾清理了数座滇墓,出土青铜器30多件。

后来,空军医院搬迁,院址转给昆明武警边防学校使用。1997年11月,学校在该校西部兴建训练场。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大量器物。由于这次施工是在部队营区之内,比较封闭,施工队的老板和部队的个别有关负责人相勾结,封锁消息,大肆盗掘。许多文物贩子闻风而至,在羊甫头村附近争相收购,形成黑市。1998年4月22日,群众向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举报。

得到消息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派员进行调查,证实基建现场为一大型墓地的一部分,15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已经推平,遍地皆是青铜碎片和陶片,还有几根粗大的椁木横七竖八地堆在一旁。后经统计,在已发现的16座大中型滇文化墓葬中,有13座被机械盗掘,小型墓葬被盗掘的达60余座。较浅的墓被推土机完全推掉的不计其数。通过对整个墓地墓葬分布密度分析,被盗掘及推掉的墓葬可能达400余座,这种破坏和盗掘简直就是一场浩劫。

1998年9月至次年6月15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馆、官渡区博物馆联合对训练场施工范围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发掘。

羊甫头墓地的墓葬密布在一个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的圆形缓丘上,由于整个地表已推平,基建现场东部地区已由地表向下削了2~3.5米。现存地表稍一刮平,残存墓口便露了出来。北部地区较低,所堆土层较浅,小型墓葬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几乎无下脚空间。在历时9个月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共清理面积10700平方米,共发掘先秦和西汉墓495座、东汉墓29座、明清墓葬7座,出土各类文物累计4000多件。出土各类器物以青铜器为主,兼有陶器、漆木器和少量铁器、玉石玛瑙器。

img17

滇国主要墓葬位置图

2000及2001年度,根据学校校园内的改扩建工程要求,考古队又将发掘的触角延伸至校园内的部分区域。几个年度下来共发掘面积1.5万平方米,清理墓葬846座。然而这还不到整个墓地分布面积的一半,且尚不包括已被盗掘及推掉的墓葬。但羊甫头的发现,确实为人们重新审视和解读滇文化,提供了难得的信息。

羊甫头墓葬的青铜器的形制大体与石寨山、天子庙大体相仿,虽然也有许多器物如直柄无胡戈、六角形异形矛、鱼鳞纹蛇首剑、双鹿双蛇的有横銎斧、剑箙、长方板瓦锄、羊角形耙等器物在滇文化青铜器中属首次见到,但仍然属于古滇青铜文化的范畴。

羊甫头墓葬发掘最为引起考古学家关注的是:在第113号大型墓葬的腰坑中发现了大批异彩纷呈的漆木器。这不仅是因为这些漆木器首次在云南发现,填补了云南无漆木器的空白,而且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上,都不同于人们所熟知的楚、蜀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漆木柄多以黑漆作地,用红漆描绘,饰纹相当丰富,黑白相间,格外艳丽。漆木器中一件完整漆木壶色彩艳丽,构图和谐。漆壶通体由网纹,分为红、黑和黄三段,分段用棕色绘制具有浮雕感的图案,上段疑似蛇纹,中段是一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图案,下段是一群奔跑的兔子,生动活泼,反映了滇人漆器制造的较高水平。这些漆木器主要是青铜兵器和工具的木柄,叫做漆木柲。

一批甚为奇异的“祖形器”也使人感到惊奇。所谓“祖形器”,即表现男性生殖器的器物。这10多件木质“祖形器”一般通长20多厘米,一头是长10多厘米、粗5厘米圆形的“柄”,与男根相仿,光滑逼真;另一头是鹰爪形、牛头形、鹿头形、猴头形、人首形、水马戏鱼形、兔头形、猪头形等造型的木雕,高约10多厘米,浑然一体。奇特的是,祖形器中,还有铜铲的柄把。这批祖型器的出土,揭示了古滇人性生活的隐秘部分,但由于祖形器仅此发现,其他反映性生活的材料很少,要探讨滇国的性文化,还有待新的发现。

还有一件大小相仿的妇女造像也十分精彩。这位妇女衣着华丽,身穿风衣、短裙,形态端庄,跪坐在铜鼓之上,铜鼓后的“柄”却像一条马腿。雕刻相当细腻,色彩鲜艳。联系到祖型器的存在,该妇女是否就是墓主的造像呢?专家们也没有明确的结论。

羊甫头墓葬墓坑情况多种多样,也增加了人们对滇墓墓葬形制演变规律的认识。一些大型滇墓(如第113号墓)还为研究古滇葬制提供了新的墓例。

专家们认为:如果说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滇文化墓地奠定了滇青铜文化的格局,是鼎盛时期的滇文化青铜风格再现的话,那么羊甫头墓葬则构筑起古滇国漆木器及陶器的精彩框架,较大地丰富了滇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