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今非昔比话银川

今非昔比话银川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今非昔比话银川张 武前些日子,宁夏作家协会举办文学研讨活动,请了20世纪60年代曾在宁夏工作、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的张凤珠同志。开始在一个县城,60年代初调自治区党委,在银川工作、生活已有35个年头,也算得上是银川老资格的市民了。银川尚是甘肃辖区。银川的市容却不值一提。阔别6年,再次来到银川,难免有些兴奋。
今非昔比话银川_雄浑贺兰 多彩银川

今非昔比话银川

张 武

前些日子,宁夏作家协会举办文学研讨活动,请了20世纪60年代曾在宁夏工作、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的张凤珠同志。她在参加会议,给作家讲文学之余,要我带她去看以前文联办公的旧址,寻找她当年住过的宿舍。可是到哪里去找?凭我在银川生活多年的经验,陪同她游览市容的时候,顺便指了指民族北街的供销社大楼和民航售票处,那就是当年文联办公的所在。老大姐无限感慨地说,银川到处是高楼,变化真大啊!

单就城市建设而言,银川的变化的确不小。像我们这些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人,产生如此感慨是理所当然的。

我不是银川人,也不是宁夏人。但早在1957年就认识了银川市。那年夏天,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银川地区工作,屈指已是40余载。开始在一个县城,60年代初调自治区党委,在银川工作、生活已有35个年头,也算得上是银川老资格的市民了。

我初识银川的时候,自治区还未成立,但筹备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已经有了,在兰州办公。银川尚是甘肃辖区。那时包兰铁路还未通车,我和另外4位同学坐卡车,早早从兰州出发,三渡黄河(兰州、靖远的安宁、永宁的仁存),两天半才到银川。地委组织部早已接到通知,很周详地将我们安排在招待所里,即现在公安厅盖了办公楼和家属楼的地盘(1958~1972年是自治区党委的办公所在地),当时是一大片土木结构的平房,一排又一排,分成若干小院,宛若迷宫。我们在招待所住了20多天,等待分配。之所以等这么长时间,是因为机关干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反右斗争,顾不上讨论毕业生的分配问题。好在吃住有人管,一日三餐,饭来张口,生活不成问题。当时银川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物价便宜,生活优裕。天下黄河富宁夏,银川是最肥的一块。天天大米白面,没有杂粮。街上有人叫卖热玉米,三分钱一个大棒子,你得鼓劲才能吃完它。西瓜二分钱一斤,五毛钱的大西瓜,五个人享用不完。我们的伙食究竟是什么标准,没有过问,但顿顿“四菜一汤”,感到掉进福窝一般。银川的市容却不值一提。到处是低矮的小平房,窄窄的街道,没有沥青路面,凹凸不平,风来扬尘,下雨泥泞,和我们山区的小县城没有什么区别。好处是行人稀少,基本上看不到汽车,小孩子单独上街,用不着担心。我们也成天在空旷的街道上走来走去,直到分配结果公布,这才离开银川,到中卫县工作。

在县里工作6年。1964年春天,奉命调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那时党风纯正,没有现在这样的人事关系。我一个毫无背景的小青年,突然接到上调的通知,自己也不明白是咋回事,只能服从命令到新单位报到。

阔别6年,再次来到银川,难免有些兴奋。但细看街道,却没有什么变化。要说发展,就是市中心的那两座大楼——邮电大楼、百货大楼。这就是民谣“一条街道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产生的时代背景。即使这样,楼房毕竟是楼房。由于周围小平房的衬托,两座楼如鹤立鸡群,显得格外高大雄伟,银川人也因此而骄傲,到了北京逛王府井,自觉不自觉地拿着银川百货大楼比较,也仅此而已。除这两座楼外,还有个红旗剧院,其他地方仍是老样子。特别是党政机关,全部是旧平房。自治区人民政府用的是民国省政府的旧址,即现在的计委和怡园的地盘。自治区党委在路南的对面,就是1957年我来银川等待分配工作时住的地委招待所。更凑巧的是,我的新工作单位——区党委组织部组织处的办公室就是我当初住过的那个大房子,只不过重新粉刷,床铺换成了办公桌。后院增添了一座工字型的“书记楼”,实则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尽管办公室条件简陋,但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很好,没有任何怨言。

那时国家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正是经济建设的恢复时期,哪有多余的钱改造城市?楼、堂、馆、所更是明令禁止的,这就是当时党和国家大力提倡并切实执行的艰苦奋斗精神。对这样的口号和指导思想,大家都是心甘情愿,身体力行。这只要看看高级干部和我们这些小干部在一个食堂排队就餐,在同样低矮的土坯房子里办公,就可略知一二。

当然不是说抱残守缺就好。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城市建设,作为文明的象征,也应大力发展。新时期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作为自治区首府的银川和我们整个国家一样,也是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早先的两座大楼,已被后起更高更新颖的楼厦淹没。不仅主要街道,居民区也是大楼林立,天天有鞭炮鸣响,庆贺乔迁之喜。至于互相攀高比级的星级饭店,更是数不胜数,我们不能不为银川的发展欢呼叫好。

称道银川变化的也不仅仅是我们银川本地人,外地来客,面对如今宽敞整洁的街道,漂亮的建筑物,也是赞叹不已。

最近我们作家协会又有重大文学活动,在银川召开全区文学创作会议。除了本区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外,还邀请了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白鹿原》作者、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著名作家越熙等名家来讲学。会议之余,少不了请外地客人“游山玩水”,看看宁夏的景色,也就那么几个去处,沙湖、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两塔一寺”之类。对这些景致,客人们固然新奇,但挂在嘴边不住称赞的还是银川的街面,有说小巧玲珑的,有说整洁干净的,有说……尽管心里明白这是人家客气,但还是听得高兴。饭后空闲,不管客人有没有兴致,拉着他们去“步行街”,去新建成的光明广场,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不无夸张地向人家炫耀。北京、西安的大作家经常出进国门,什么景致没见过!但还是不住口地说,不错不错。雷达用评论家的口气说,城市虽小,但改革开放的成绩却看得十分明显。陈忠实先生用他那沙哑的嗓子说,我虽在西安市工作,却喜爱乡居。我的《白鹿原》就是在白鹿原下面的坝桥村完成的,西安城市那么大,却让人感到没有个去处。来银川就不一样了,一伸腿就到了郊外,夜晚站在阳台上就可以听到水田里的蛙声,多么惬意!这话是说给我们几个搞文学创作的作家的,要是银川市的市长听到,不知会怎么受用,说不准会授予他们荣誉市民的称号。作家赵熙又是书法家,临行给我留下墨宝,写的是他自己的诗句:

跋涉千里塞上行
老友相会凤凰城
同是原上芨芨草
有雨无雨亦常青

虽是抒发个人情宜,却也表达了作家在银川的美好心境。

有时在街上步行,客人也会婉转地说,看得出来,这些街道都是刚刚改造出来,往后绿化工作跟上来配些树木花草就更美了!

这正是银川建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大兴高楼的时候忽略了路面、铺地、行道树、绿篱、草坪、花坛、栏杆等建筑学上必需的设施。玉皇阁面对的宁园、唐徕公园、怡园、凤凰园等等,就是颇具眼光的安排。最近为了迎接自治区40周年庆典,全面整修中山公园的同时,又在好几个地方开辟绿地,这不能不说是文明之举。是的,城市建设应当有些美学意识,除了高楼,还必须有些别的东西,精神物质珠联璧合,相互生辉,城市才会更加美丽,老百姓既可以自由地仰视瓦蓝纯净的天空,又能俯视郁郁葱葱的绿地,日常生活中的诗情画意不也就多起来了吗?

张武,一级作家。曾任宁夏文联党组副书记、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协副主席,主持常务工作。曾出席全国文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四、五、六届代表,五届全委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