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是非功过话铁禅

是非功过话铁禅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此,称铁禅和尚。时六榕寺实行子孙制,内分六房。铁禅入六榕寺后,仍旧以诗词书画度日,并以书画作为交朋友的手段。时铁禅为六榕寺住持,特辟一室为分社办公处。1917年农历闰二月初三日于六榕寺举行第一次雅集。在《南社社友著述存目表》中,有铁禅的《铁禅诗书画集》《六榕寺史迹》。
是非功过话铁禅_六榕寺

参加黑旗军剃度出家

六榕寺原住持铁禅大师

铁禅和尚(1865—1946),法名心镜。俗姓刘,名梅秀,广州番禺夏茅乡人。自幼在乡塾读书,能诗文,善书画。年轻时身材高大,体力强壮,喜从军。19岁时经堂兄刘凤巢(黑旗军军医)介绍入幕黑旗军刘永福部当文书。后随军赴安南(今越南),参加抗法战争。刘永福为黑旗军统帅,勇敢善战,安南谅山之役,大败法军,威震中外。据说刘梅秀也参加了谅山之役。时清廷腐败无能,实行“乘胜即收”的方针,令刘永福部从安南撤回。刘永福无奈撤回国内,其部队受到改编,刘梅秀被遣送回乡。以后,他以卖书画维持生活。清光绪二十年(1894),广州城鼠疫流行,死者无数,刘梅秀的妻子与儿子相继染病死去。他深感困苦寂寞,为寻求寄托萌生出家念头,经乡人介绍投奔广州城西六榕寺友石堂渠欣源喜法师,拜其为师,剃度出家,得法名心镜,字铁禅。自此,称铁禅和尚。时六榕寺实行子孙制,内分六房。友石堂属第二房,渠欣源喜是房主(当家)。此时,大师自感年老,认为铁禅能干,不久将友石堂职责交给铁禅承担。

铁禅入六榕寺后,仍旧以诗词书画度日,并以书画作为交朋友的手段。由于他在黑旗军任过职,又善于应酬,接友石堂当家后,他更利用此地位,广事交游。其声誉渐增,寺中势力也在扩大,其他各房子孙相形见绌,并先后衰落,六榕全寺总归友石堂掌权。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源喜法师示寂,铁禅继任六榕寺住持。

光绪二十六年(1900)清廷诏封铁禅为广东僧纲司。

铁禅在六榕寺50多年,经历清末、民国、日伪统治各个时期,可说几经沧桑。由于铁禅喜附权贵,善于周旋,在各个时期均能应付裕如。几十年来,六榕寺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文物能完整保存,确实不易,这与铁禅之善于支撑是分不开的。反观当时素称广州五大丛林之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大佛寺、长寿寺等遭当局强征、强拆,呈现一片残破景象。

结识两广总督岑春煊

清帝赏赐“清修忠悃”匾额悬挂于觉皇殿檐(摄于20世纪20年代)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岑春煊出任两广总督,实行“庙产兴学”的主张,佛教寺产成了他索取的对象。如长寿寺于1905年被岑春煊下令拆毁,寺产入官得值60万元,拨为两广师范学堂经费。铁禅为免六榕寺遭灾,利用其应酬手腕,结识了岑春煊之幕友王广龄(居士),赠以其亲笔的书画及礼物。王广龄感其意,结为知己,并为铁禅出谋献策,建议铁禅将六榕寺产中收不到租的240多亩田和一些房租以及一些书画物资等凑成10万元献出,作为武备学堂毕业生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岑春煊以铁禅如此急公好义为国家兴办学堂培养人士助一臂之力,深表赞赏,随即命王广龄呈报朝廷,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辛亥(5月17日),清帝“以捐田充游学经费,赏广东六榕寺僧铁禅等匾额”,曰:“清修忠悃”,悬挂寺门。同时,岑春煊和警察厅长亦各书“乐善好公”、“见义勇士”等横额,赞美铁禅。铁禅从此誉满广州城。

参加反清文学社团

南社是清宣统元年(1909),柳亚子、陈去病(巢南)、高天梅等同盟会会员发起在苏州成立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族革命旗帜下的文学社团。它主要以诗文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掎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粤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南社规模庞大,人才众多,内中不乏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新闻出版家、学者和革命家。南社以雅集和纪念会形式开展活动。在此期间,刊行《南社丛刻》共22集、23册。其间各地相继成立分社。1912年在广州成立南社广东分社,又称粤社。社友有马骏声、邓尔雅、沈钧儒、汪兆铭、陈去病、铁禅、徐信符、黄佛颐、谢华国、蔡哲夫等200多人。时铁禅为六榕寺住持,特辟一室为分社办公处。从此,六榕寺就成为南社成员联络活动中心。

1917年农历闰二月初三日于六榕寺举行第一次雅集。与会者39人,分韵做诗,兴会飙举。蔡哲夫画石,谈月色画梅,陆更存画兰,成为一幅张诸壁间,以资点缀。社友且发起修白云山云泉山馆七子诗坛。其间,铁禅和尚分得月字,作诗一首:

九重之塔仰接云霄势突兀,俯瞰东江西江北江万派别。派别诗人纷纷争,老僧目乃空一瞥。摩诘贾岛诗所宗,我愿诸君皆以平等为诗心,慈悲为诗骨。南社题诗不限诗,才思滔滔乃无竭。文一篇、歌一折、词一阕、赋一绝。兴之所至业即随,满腔义愤借发泄。逸情朝上蒲涧云,清思暮霏梅岭雪。近来众生堕落深,苦海唯凭佛超拔。能从秘笈度金针,即向迷津渡宝筏。好将风雅救风俗,诸君本抱国民热。老僧今为进一言,诗境从来海天阔。想入非非非渺茫,理解玄玄更飘忽。玄心为慈非心悲,我谓慈悲即诗诀。妙境非玄非非玄,参透诗禅大解脱。解脱玄玄玄非玄,神品无生亦无灭。妙化入神与天通,不可思议不可说。诸君俱是过来人,老僧从此休饶舌。老僧从此休饶舌,乾坤长悬白日月。

铁禅当时虽已潜心事佛,但其诗情滔滔,于此可见一斑。

南社广东分社在六榕寺前后雅集六次,每次有诗,有以粤地胜迹为题的,有以粤地名产为题的,总共得诗词67首,编成一卷。刊载在《南社丛刻》第21集附录。在《南社社友著述存目表》中,有铁禅的《铁禅诗书画集》《六榕寺史迹》。在《南社社友作图寄意》中,铁禅作画《曹溪迎骨图》。

铁禅和广东国画研究会

据史料称,1920年,广州画家潘和、赵浩公、黄少梅等人就有创立国画研究会之计划,得知六榕寺住持铁禅和尚年少时曾习书画,并有所长,于是相与过从甚密。后来,他们又和邓芬等画家组成癸亥合作画社;后再和画家温幼菊(其球)、李凤廷、潘达微诸人于1925年3月发起创立广东国画研究会。其宗旨是研究中国画,“以培养吾国之国情,而发扬吾之国光,是在吾人奋发有为,互相砥砺”,维护国画的传统艺术,以促进岭南文化的发展。筹划期间,一切就绪,只欠会址难找。刚巧六榕寺的人月堂这块地方,接市教育局通知要征用,作为邻近小学扩充之用。平素与国画家们交往甚笃的铁禅和尚为了保护人月堂不被征用,便主动与赵浩公等人提出把人月堂让出,作“广东国画研究会”会址。这样既可保住这块地方仍归六榕寺所有,又帮助解决了国画研究会办公地点之困。会址落实了,广东国画研究会便宣布正式成立。

广东国画研究会会址(六榕寺内人月堂)

当时,凡是维护传统国画的画家都踊跃加入该会,会员达百余人。在短短的一年中,会员发展到两百余人。除了广州总会外,还成立了香港、东莞两个分会,会员最多时达五六百人。广东国画研究会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组织最健全的一个画家社团。画作有花鸟、山水和人物,其中的花鸟画占相当大的比重,反映国画研究会的创作水平。

广东国画研究会成立以来,每周有一次会员雅集,每月举行学术演讲,每年举办作品大展,或不定期举行专题展览。会员作品既作展览欣赏交流,又可以出售,以资助会费。间或赈灾义卖。当时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校长李耀辰及其师生是常客。铁禅和尚书法学黄庭坚,擅写大字,民国时期广州市内悬挂铁禅所书招牌甚多。

铁禅还会用象牙筷子作画,亦擅山水与花卉,曾以之题赠友人,其中一幅为胡适题“寒山梅屋”。胡文上写:“民国二十四年一月游净慧寺,铁禅大师所作此画索题,敬拟四字,胡适。”可见铁禅书画造诣较高,获得了大学者胡适的赏识。

广东国画研究会每年还接待来自京、沪、江、浙等地画家来访,其中有黄宾虹、余绍宋、陈达叔等名家,铁禅、赵浩公等热烈欢迎并邀请他们为会员讲课,互相交流作品,切磋画艺。此时,还刊行《国画特刊》,出版国画5卷。在此期间,六榕寺成为广州市美术活动中心,为广州文化事业的兴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六榕寺名声日增。但广州被日军侵占后,会员逃散,会务陷于停顿,会内所存画卷、画架散失一空,还积欠了“三多轩”债务。广东国画研究会从此结束。

在六榕寺欢迎孙中山会

孙中山向广东佛教徒题赠的“自由、平等、博爱”六个大字

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布废除僧官制,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次重大改革。此时,铁禅发起组织广东佛教总会,呈准广东都督府立案。会址设在六榕寺内。会员有僧尼及居士数百人。开办经费全由铁禅一手筹措。在成立大会时通过章程,并选出铁禅为会长。不久,北京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广东佛教总会改名为中华佛教总会广东佛教会。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5月从南京回到广州,铁禅组织广东佛教界人士,在六榕寺举行隆重大会欢迎孙中山。孙中山携同家属和广东军政府大都督胡汉民等出席欢迎大会。

孙中山在会上表扬了铁禅和尚并给广东佛教徒题赠了“自由、平等、博爱”六个大字,以勉励他们遵守《民国约法》上有关宗教信仰的规定,进行宗教活动。

这六个大字既体现了孙中山“登斯民于衽席”的伟大抱负和建立完美民主社会理想,也符合佛教“普度众生”的精义,所以长期悬挂在六榕寺内供人景仰,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丢失了。现在这六个字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手迹整理而成。

孙中山(胸前佩带鱼尾形饰戴者)与夫人卢慕贞及子女在广州六榕寺出席广东佛教总会欢迎大会时与僧俗四众合影

此时,孙中山还乘参加欢迎大会之机,在高僧的陪同下登上六榕寺千佛塔观光。他看到佛塔从第二级起,每级都悬挂着一方四字的匾额,其序为“二仪高下”、“三光并耀”、“四表光被”、“五岳推尊”、“六合遥观”、“七星凌汉”、“八埏在望”、“九垓一览”,看后大加赞赏。这些匾额对历史、艺术、建筑作了高度的概括,表达出这座高耸入云的佛塔各个层级的特色,最后体现出“九垓一览”的高昂气势,不愧为传世杰作。

避过没收、拆毁风头

1923年,孙科出任广州市市长时,以市政建设之名,没收、拆毁民房和寺庵。初时光孝、华林、海幢、大佛等寺和无着、药师、檀度等庵均被没收,以致僧尼无处栖身。僧尼只好到处借贷募缘,希望募得善款呈献孙科,赎回部分房舍,以作僧尼立足之处。当时,大部分殿宇、寺产被拆毁变卖,但孙科未敢动六榕寺。究其原因是铁禅曾同情并支持国民革命。铁禅结识孙中山,曾帮助孙中山和李济深等人在六榕寺花塔内召开秘密会议,进行革命活动。又与国民党汪精卫、胡汉民、戴季陶、林森、谭延闿、李济深等一批高官颇有交情。故此,孙科对六榕寺也就没有下手,使六榕寺得以完整保存。

铁禅和尚在任住持的几十年中,名噪羊城,公众对其评价却毁誉参半,言人人殊。有说,铁禅在任广东佛教会会长时,对市内各寺庵遭受多方侵扰之事,漠不关心,只管六榕寺事,纵或从中帮助,却也混水摸鱼,暗中私饱。铁禅和尚与一般僧尼甚少交往,却与当时白云山双溪寺的磻溪老禅结为友好,因磻溪禅师在辛亥三二九之役后曾集资殓葬黄花岗烈士尸骸,铁禅对其此举甚为敬仰。另外,多数人认为铁禅对维护六榕寺文物古迹还是付出了不少努力,并有所贡献。

迁回六祖像

六祖铜像,宋端拱二年(989)铸成,铜像高1.8米,重500多公斤。明洪武六年(1373)割寺大半为永丰谷仓,仅留佛塔和观音殿,因而众僧将六祖铜像移至西禅寺时西禅寺和六榕寺是一家。明崇祯末年,一姓方的权势之家欲毁六祖铜像,幸未得逞。清光绪年间,游智开署理广东巡抚期间(1889年10月至1890年5月),以匪案牵连为由,拟毁掉铜像给钱币局铸钱币,后由西关十八街坊集资赎回始得保存下来。

铁禅和尚到六榕寺后,考虑到六祖铜像久出未归,而西禅寺偏处西门外,鉴于过去曾历风险,恐遭不测,故此,铁禅视一日不能保存六祖铜像等佛门古迹为有愧天职。于是他以广东佛教会会长名义,邀请西关绅商与居民联名呈请当局准予将六祖铜像自西禅寺迁回六榕寺。经多方努力,至1913年,六祖铜像自西禅迎归六榕,奉安于六祖堂,供人瞻礼。不久,西禅寺完全被毁,幸而六祖铜像已迁,避过一劫。

至“文化大革命”时,有红卫兵闯进来大破“四旧”。四名红卫兵轮番用大铁锤砸击六祖铜像,但铜像岿然不动,四人悻然离去。这时六祖堂成了纸箱加工场,幸得留在工场工作的寺僧悉心保护。

六祖铜像法相庄严,神态自然,衣裆精致,工艺高超。这尊铜像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保存至今,为珍贵文物。

移回太湖石,补种六榕树

六榕寺在明代时就有两块太湖石,一名曰“朵云”、一名曰“立虎”。一向保存在友石堂内。清末一块被移至总督衙门花园内,一块移至将军府花园内。

铁禅到六榕寺后,经多方努力,才将二石移回。“立虎”石置于六祖堂前,“朵云”石置于友石堂厅前。其中“立虎”石上刻有:

六祖堂前“立虎”石(摄于20世纪30年代)

此友石堂三石之一,洪武六年割寺地,石亦去。民国七年陈厚栽将军以石还铁禅,因其状如立虎,故名之。净丈禅兄犹世谛,我奉为师时敬畏。桑海迁移贝介石,万牛回首归原地,陈君大力佛维卫。(刻字为篆书——引者)可惜形似“立虎”的太湖石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坏。

世人皆知“六榕”两字是北宋时苏东坡到寺所题,当时植有古榕六株。时光流逝,历尽沧桑,现仅存两株,还不知是哪年种下的古树。铁禅在任时,在六祖堂前补植四株,并集资建筑一座“补榕亭”,一是以保存古迹,二是以追念苏东坡。铁禅还在花园西边建了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建筑“东坡精舍”,楼上供奉石刻《东坡笠屐像》。精舍门前凿地成湖,湖中种莲,亦可泛舟。民国时交通部长赵藩题曰“亦湖”。可惜在抗日战争时废毁。

六祖堂前立牌坊

铁禅为了纪念六祖,在六祖堂前建了一座“曹溪法乳”石碑坊。1913年筹建,至1919年8月竣工。石牌坊上题刻甚多,如:

曹溪法乳(在宝坊前面正中)

塔影钟声一花五叶(分题于“曹溪法乳”左右)

东坡精舍前之“亦湖”(摄于20世纪20年代)

六榕寺“曹溪法乳”石牌坊(摄于20世纪30年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宝坊背面正中,竖写,每行二字。)

五宗衍派,四众皈依,直指西竺真传,祖庭说偈初无物。二石移归,六榕补植,中兴南华别境,中国论功尚有人。滇南石禅老人赵藩题并书。(宝坊正面刻联)

胜迹数名山,达摩履、东坡屐、王勃碑,当年蛮海寻幽,三百钟声留过客。仔肩担大法,舍利塔、南宗像、太湖石,此日榕亭保古,五千弟子有传人。(寺为萧梁建塔初埭,此中胜迹,代中留遗,岁久就湮,铁禅上人应一千年之谶,来主名山,得存诸古,奉复六祖铜像,宏愿次第将圆满焉。适宝安刘君景初独资建坊,题此以志不朽。柳桥金保泰撰并书。)(刻在宝坊左右侧石柱。)

六榕无恙,奇石犹存,尘劫几经年,是佛法不生不灭。一塔擎天,万花匝地,园林多暇目,问大家谁主谁宾。南海陈大年撰,铁禅书。(宝坊背面刻联)

为发三菩提心,重辉净土。别开一袈裟地,如入宝林。

六祖粤人,得黄梅心印,阐教曹溪宝林寺。自唐迄今,肉身尚存。六榕旧奉铜像,毕肖肉身。景初来寺瞻礼,生欢喜心。归禀家君出资历建宝坊,永志景仰。佛弟子刘景初敬撰,铁禅书。(以上刻在宝坊背面左右石柱。)民国八年八月宝安刘湘杰率男景初鼎建。(刻在宝坊前面“坊题”之左右侧。)

敬造光明陀罗尼幢六榕寺住持铁禅于佛生二千九百六十年二月八日,即1932年3月14日为释迦文佛出家日,亦禅宗六祖诞辰日,以此为胜因,特建斯幢于花塔下六祖堂前,伏愿佛光普照,国运清明,十二类生永除障染。(这块石碑坊于“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修千佛塔

铁禅于1932年在《重修六榕寺花塔缘起》中写道:“铁禅忝为千佛塔主,眼见塔之内外上下,现状如斯,魂梦不安,匪伊朝夕,重修发愿,远在二十年以前。民国二年,已请民党先辈谢英伯君,撰重修千佛塔募缘启,今原稿尚存也。夫佛门遗教,住持三宝,责在比丘,庄严道场,嘱付居士。铁禅自民二历劫以后,坐守山门,绝少与缁素合组之佛事接近,是以修塔巨举,有唱无和,濡滞至今。”铁禅重修千佛塔之建议,经广东省佛教会研究,推选铁禅为重修塔委员会委员长,赵士觐居士为副委员长,梁致广为总务长。经集资庀材,分工合作,一年半左右建成,并于1935年五月举行落成典礼。从此,花塔名胜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晚节不保,媚事日寇

铁禅在任六榕寺住持的几十年中,因与社会各阶层人士多有联系,不时应酬,耽于世俗而无心过问佛事,既不礼佛,也不念经。很多时候他安排僧人代其早晚烧香应付了事。

1938年10月,日寇南侵,广州沦陷。铁禅即离开六榕寺回夏茅乡暂避,后转南海沙贝。因觉距广州太近,易被日寇所悉,曾拟潜往香港。至佛山时才知道途险阻,折返张槎乡九莲胜会住了一年多。

日寇侵入广州后,时刻在窥探铁禅踪迹,企图控制利用。日军探悉铁禅所在,遂于1940年农历六月间派员前往九莲胜会,胁同铁禅乘车返回六榕寺。

日寇对铁禅大加推崇,请铁禅任日华佛教会会长,从此铁禅屈服于日寇势力之下。后又改任国际佛教协会华南支部长。期间,他创办平民义学,举办佛教演讲员训练所,配合汪伪政权大肆宣扬“日华亲善”。

在此期间,他不听劝谏,两次东渡日本。1940年8月间到东京,他遍游各寺并拜谒日本天皇裕仁,领受《大正藏经》一部。1943年7月出席在东京举行的“大东亚佛教会议”。回国后主编《华南新少年》刊物,发表文章,借颂太阳为名,向日本军国主义献媚。

日本投降后次年铁禅欲退休回乡,并致函延请乳源云门寺住持虚云和尚(时任中国佛教会广东省分会理事长)接管六榕寺。不久,广东省佛教会对铁禅以汉奸罪向广东省高等法院提起诉讼,控告其三大罪状:

1.两次东渡日本,拜见日本天皇;

2.在六榕寺成立日华佛教会,媚事敌人;

3.追随日本军官画虎题诗,奴颜婢膝。

佛教会要求法院对铁禅加以严惩。

1946年3月广东省高等法院发出传票限铁禅等人四天内到法院候审。后来法院判处铁禅有期徒刑8年。铁禅不服,提出上诉,后改判为4年徒刑。铁禅入狱时年老患病,曾申请保外就医,未获批准,于9月27日病死狱中。

1946年农历八月十四的《越华报》以“铁禅之丧”为题报道:

文化汉奸铁禅瘐毙地院看守所,由所函六榕寺佛教会领尸殓葬。“一棺附身,万事都已”,在法律上所负之责任,至此已告一段落。晚节不终,难逃清议,则是另一回事矣。六榕弟子现为铁禅治丧,觉皇殿前向西,有纸糊牌位,上书“本寺比丘铁禅和尚莲座”字样……本清居士挽诗云:“闻道吾师驾往西,十年情事感低迷。觉皇殿上更衣拜,六祖堂前倚剑题。东渡记曾诗一谏,南归仍旧首三嵇。却怜世法森于佛,蕴泪徘徊不忍啼。”诗中所谓“一谏”,系曾阻止铁禅东渡,但铁禅势利,不恤人言,以致铸成大错,佛教中人弥为惋惜。至铁禅是否值得一挽,则观感各殊——蔡邕之哭董卓,本乎私谊,不足责也。

铁禅书法

这就是当时对铁禅比较公允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