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最后的山民

最后的山民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的祭典2003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搬迁之前的山民在这里举行过一次祭祀活动。最后的猎手范广英老人今年74岁,从1998年贺兰山封山至今,这个打了几乎一辈子猎的老猎户再也没有摸过猎枪。解放后,最初那些狩猎的禁忌慢慢被破除了,人们对猎物的过度猎取,羊只的增加,对放牧的不加节制,最终导致贺兰山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最后的山民_发现宁夏

6.最后的山民

作者:曹海英

史学家说,宁夏有两个历史坐标点,东有黄河边上的水洞沟遗址,西有贺兰山岩画。一个是世界闻名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一个是远古人类的文化创造,尽管在科学家的眼里,这两个地域的古文化没有什么科学意义上的必然联系,但是,它们记录着宁夏古老而丰厚的文明渊源,佐证着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有人把贺兰山的石头比做聪明的石头,因为只有聪明的石头才会说话——它用画说话。在一个叫贺兰口的地方,到处都是这样的聪明石头,沟里有,山上有,沟口的洪积平原上还有。这些石头上刻有大大小小的画,有羊,有野猪,更多的是奇形怪状的人面。这些画是什么意思?是什么人留下来的?他们从哪来?又去了哪里?为什么要从这里经过?也许,面对岩画,这不只是史学家、古人类学家和艺术家们所要探究的,更是吸引所有游客的悬念所在。实际上,会说话的不只是那些有画的石头、那些留下我们先民生活和思想痕迹的石头,抬眼看看散落在山口的高低错落的石头房子、石头羊圈,门前屋后石头铺就的山间小路,还有说不清年代的石头垒的祭台,它们和雄浑的贺兰山、精美的岩画,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独特的艺术世界。

贺兰山下的石头村

在这个被称做贺兰县金山乡贺兰口的地方,依照地势分为上社和下社两个自然村落。在这里,大山和石头是村民们生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1998年贺兰山禁猎之前,这里的村民除了种地牧羊,还有一项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打猎。狩猎、牧羊,离不开大山,耕作和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大山的恩赐,山洪带来的冲积平原,山上常年流下的山泉水,使这里生活便利,适宜耕作。难怪有人说,这里的羊喝的都是矿泉水。

站在高处看,村里的房子朝向不太一致,但是整齐成行,房子从山口到山外呈扇形的,轴心就在山口。从去年5月开始,宁夏全面禁牧,山民们陆续搬到山下一个叫白羊墩的地方,离开了世代相传的居住地。所幸,山民几百年来的民居留了下来,还基本保留着昔日的风貌。四处都是就地取材而盖的石头房子和石头羊圈,和门前屋后石头铺成的乡野小路,村子里还有龙王庙、山神庙和羊圈神的祭台。现在,因为少了人声的喧哗,好似油画里的风景一样,优美而安静。而砌了房子垒了羊圈的石头里少不了有刻着岩画的石头,因为,在岩画被人们发现之前,山民们以为,那些司空见惯的石头画画子只不过是牧羊人的信手涂鸦,没有什么特别的。

最后的祭典

2003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搬迁之前的山民在这里举行过一次祭祀活动。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后一次祭神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对贺兰口的山民们来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们要祭拜龙王和山神。早上,由一位长者带领全村父老,背着大锅、酒水及香、黄表纸等,还要牵上一只羊(村里人一年一家轮着出),沿贺兰口沟口进山,到沟内叫芦沟处的水眼正是上午九十点钟。先在羊脊梁、前胸及耳朵上拍上山泉水。待上香点上黄表纸后,长者便开始说,龙王爷爷,今天谁谁谁(山民的名字)都来敬你来了,今年请你老人家多让下点雨,多产粮,让村子里五谷丰登……给你献牲了,点头不算摇头算。说到这儿,牵羊的人就把羊放开,全村人都看着羊,羊一甩头,大家就高呼,算是应了点头不算摇头算的乞求,也就是说意味着龙王爷爷收下了。然后,杀羊,支锅。等羊煮熟了,在羊头、脊背、心脏等五处割下五片肉,作为给龙王献牲的肉,然后把煮熟的肉放在洗净的石头上,由长者来割开,众乡亲分而食之。喝酒、唱歌,一定要声音大得让龙王能听到。直到下午太阳落山,从山中归来,祭祀活动结束。

除了祭拜龙王山神,山民们还崇敬另一原始古老的神灵——圈神,又叫羊圈神。几百年来,当地人除了打猎,放牧是主要的生产方式。不知从何时起,这里的人开始供奉羊圈神,在石头垒成的祭台上有一个很小的庙宇,庙里头供奉着牧羊的苏武。据说,最早苏武在此地牧过羊,所以以苏武为圈神的化身。

随着山民们搬到山下,新生活开始,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原始自然崇拜和古老的生活习俗也就中断了。如今,他们作为一段历史留存在当地范家大院民俗陈列室里。山神、路神、石神、泉神、土神、木神、火神、猎神,体现山民原始而古朴的自然崇拜的贺兰山八大神,还有马鞍子、驴嚼子、夹挠子这些古老的农具和猎具几乎同时永远地走出了山民的生活。

当年李祥石发现和考察岩画时租用的就是当地人家的毛驴,现在村子里再也看不见一头毛驴了。

最后的猎手

范广英老人今年74岁,从1998年贺兰山封山至今,这个打了几乎一辈子猎的老猎户再也没有摸过猎枪。跟了自己一辈子的老式猎枪——火铳,如今挂在村子里才盖起不久的范家民俗大院的墙上,成了一道静止的风景。

老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大山,从他记事起就跟着家里人进山打猎,年轻时以打猎为生。常常是带上干粮进山,在山里一呆就是一两天,打不到猎物绝不回家。从山脚下到贺兰山最高峰沙锅洲得走24公里的山路。早上天还没亮就进山,赶上运气好,一天最多能打六七只青羊,回到家里最早也得八九点钟了。老人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山里除了野兔、呱呱鸡、青羊、马鹿、狐狸,还有麝、狼这些野生动物。那时候,打一只麝,交一份麝香算10个工分。解放后,最初那些狩猎的禁忌慢慢被破除了,人们对猎物的过度猎取,羊只的增加,对放牧的不加节制,最终导致贺兰山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到20世纪末,老猎户们终于告别了使了一辈子的猎枪。老人的儿子也会打猎。范广英老人说他的儿子是打野兔的高手,甭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是有野兔出没,他的反应比兔子还快,三个石子投出去,没有打不中的。到了孙子这一辈就没有会打猎的了。

而禁猎只是他们生活改变的开始。2003年5月开始,随着整个宁夏全面禁牧,贺兰山各个山口的山民都迁下山,离开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告别昔日的半牧半农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住楼房、圈养羊的现代化的农民生活。如今范广英老人所在的贺兰金山乡贺兰口公社,全村13户人家,除范广英需打扫庭院而暂时留了下来,其他的人都已迁下山。

自称是范仲淹的后代

据范广英老人讲,他们是范仲淹的后代,他这一辈是“广”字辈,下面是“司”字辈。据老人讲,当年范仲淹在这里与西夏兵作战,败后回归山西故里。明初大逃荒时,他们的爷爷的爷爷就是从洪洞县大槐树下直接逃到这里来的,在昔日先人呆过的地方生活繁衍。至今,他们仍坚信他们范姓就是这样来的。传说的史实成分在这里已无可考证,但印证着贺兰口这个村子的历史至少从明代就开始了。所以,有了“贺兰口的一道石头墙都比美国历史长”的说法,一点都不为怪。

更早的历史虽无传说和史料可查,但遍布村子四周的遗址和遗迹似乎在提醒着后人拾起那些为战争等原因而中断的历史线索。据有关学者初步推测,当地许多民居的基址和羊圈圈址都有更早的年代的痕迹,如汉代或者更早的。虽然,这种说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地理地质来看,贺兰山昔日水草丰美的环境很适宜人类的居住,而由沟口及沟内山体遍布的岩画及新近发现的沟内多处不明性状的遗址遗迹,都表明这里早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而历史珠链的中断是因部族争战抑或其他原因却只能凭现代人的推测和猜想了。

如今,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更多的贺兰山山民过上了现代化的新式农民生活,永远告别了世代传承的古老生活。缺少了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这样活的载体,古老的民俗乡俗、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乃至口口相传的家族历史、神话传说,这些古朴的原生态的人文精神,也就失去了它最初的依托,人类学意义上的活化石变成纸上的历史。

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趋同最终取代了多样性,在现代与古老之间,我们真的很难界说这是幸还是不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