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表格和文字背后的生活

表格和文字背后的生活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 表格和文字背后的生活个人从社会中得到与建立部分记忆的同时,他与其他社会群体成员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共同保存、回忆、创造“社会记忆”[136]。然而,共同的时代背景、地域圈化却赋予了这些表格和文字背后共同的生活。这些表格和文字背后的生活,无论是欣慰的还是悲戚的,是庆幸的还是沮丧的,都是苏州历史甚至是中国历史不可遗忘的一部分。1949年4月苏州解放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无锡。
表格和文字背后的生活_五千年历史切面:1949中国城市

四 表格和文字背后的生活

个人从社会中得到与建立部分记忆的同时,他与其他社会群体成员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共同保存、回忆、创造“社会记忆”[136]。这些社会记忆通过包括个人生活史、政府档案文献等在内的各种形式被记录下来,或还原出来。笔者相信,研究者的责任不仅在于还原“历史的真相”,而且在于通过对文本历史记忆的解读,了解这些历史记忆所反映的现实社会关系是如何积淀和形成的,它与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存在哪种程度上的联系,它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走向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影响。

由社会记忆所凝聚的“社会”,不断地在定义及重新定义哪些是该社会重要的过去事件与人物,以及不断诠释它(他)们为何重要,以界定、改变一个社会的本质[137]。每一份“社会记忆”记录的都是唯一的“社会”,都有各自诠释或回忆的特定视角——它们相交却又彼此独立,不可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重合。研究者所能做的,是尽可能多地收集有效的、异质的“社会记忆”,将它们重叠后撷取相对意义上最为一致的部分。

银行总结和文人日记的捆绑,其实是一种很牵强的存在——就像笔者之前所赘述的,它们各自都记录着唯一的“社会”。然而,共同的时代背景、地域圈化却赋予了这些表格和文字背后共同的生活。

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的《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高屋建瓴,将当时苏州城内的金融业状态勾勒了个大概——它告诉我们当年为什么会出现折实储蓄,折实储蓄和货币储蓄之间有什么关系,人民银行和私营行庄如何共存,物价波动如何通过利息反映出来。

知识分子蔡夷白先生的《心太平斋日记》细致入微,以一个平凡人的视角描绘着通货膨胀时期的百姓生活——它告诉我们1949年的米价有多大的上涨,孩子的学费是多少,人们是否还有闲钱去茶馆休闲、到书店买书。

总结和日记的两条路径,是官方和民间的两条路径,是正式和非正式的两条路径,是宏观和微观的两条路径,是理性和感性的两条路径,是组织和个人的两条路径——所谓的关乎金融只是它们的一个切口。然而,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是宏观还是微观,是理性还是感性,是组织还是个人——事实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都是真实的1949年,都是1949年真实的苏州。

著名的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在其著作《论集体记忆》中这样写道,“存在着一个所谓的集体记忆和记忆的社会架构,从而,我们的个体思想将自身置于这些架构之内并记忆到能够回忆的记忆中去。”[138]

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静谧清雅的苏州,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是灵动鲜活的苏州,白居易的“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是温婉细致的苏州……我们不能否认,总结和日记拼凑的1949年苏州社会金融记忆——虽然不似文人骚客笔墨中的情意缱绻、诗情画意,虽然貌似有悖于“人间天堂”浪漫雅致、吴音清越的城市意象,虽然不像苏州应当成为的“苏州”——却同样遵循了这样的集体记忆架构。不能因为这样的苏州“不浪漫”,就不是苏州了。何况,谁又能断言说,这样的苏州就不浪漫呢?

这样的苏州,宠辱不惊,翩跹飘过2 500年的悠悠岁月。这样的苏州,在曾经2 500年的历史中,几乎每隔300年就会经历战火焚烧的痛楚,却始终守护着脚下的天泽润土。这样的苏州,被广为传颂的是“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江南鱼米之乡,鲜为人知的是春秋时期吴人尚武、轻生、善剑、勇斗的民风轻悍[139]明朝天启年间苏州市民万人抗暴的义风千古[140]。这样的苏州,于繁华时不自得自满,于平淡时不自怨自艾——这就是苏州,一路从容,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低吟浅唱,这才是苏州的浪漫。

这些表格和文字背后的生活,无论是欣慰的还是悲戚的,是庆幸的还是沮丧的,都是苏州历史甚至是中国历史不可遗忘的一部分。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耻的,忘记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这两条路径的溯循,并不只在于溯循——更多的,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注释】

[1]本章作者是邵颖萍,南京大学。

[2]出自龚自珍《已亥杂诗》:“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

[3]本章中出现的货币计量单位“元”,未经特殊说明均指旧人民币
本章所有的照片资料均由苏州市档案馆提供,特此感谢!

[4]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091

[5]华商报社资料室.一九四九年手册.香港:华商报社,1949:丙七页

[6]参见苏州市档案资料《粮业粮价登记簿》。

[7]参见苏州市档案资料《粮价统计》。

[8]1946年9月,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从四川璧山迁苏,借拙政园为校舍,中部花园和房屋部分(现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办公教学区及学生宿舍,东部花园作为教职员宿舍,并将园外菜地(现天泉亭处)买下,辟作操场。西部的补院仍属张氏。1948年,社会教育学院因校舍不足,又向张氏后人张逸侪租借了西部花园和部分房屋。1949年4月苏州解放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无锡。参见:苏州市园林档案局内部资料.苏州市园林局修志办公室留园志编写组.拙政园志稿,1985:9

[9]参见:苏州市平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江区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10]张英霖.拙政园荷花池藏金的故事[EB/OL].[2008-07-29].http://www.subaonet.com/html/szwh/2008729/EA7HAJ20KCKJJJ8.html

[11]参见:《平江区志》大事记[EB/OL].http://www.dfzb.suzhou.gov.cn/zsbl/279627.htm

[12]参见:苏州市档案局资料。

[13]时韦国清任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14]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991

[15]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解放后三十四年苏州市大事记.苏州史志资料选辑,1989(11/12):205

[16]本章所记录的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的折实储蓄和货币储蓄业务均是面向个人的存储业务。此部分所涉及的表格均摘录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17]1949:人民银行大事记.金融博览,2006(03):60

[18]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033

[19]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20]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21]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22]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23]由于折实储蓄的存储单位是折实单位,所以银行统计折实储蓄存款额度的数据时,也用折实单位来表示。

[24]按照6月底的折实牌价计算。

[25]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26]根据《各类储户成分比较表》中的记录,将同月中折实储蓄的单位余额除以户数,得到1949年6月份至12月份储户户均持有的折实余额分别为19.0,23.5,8.7,22.0,22.6,21.7,20.8个单位。

[27]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28]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29]因三天牌价易于揣测,此项限制并不能防止储户的投机取巧行为;相反的,理论上来说,一般储户一次取款必须取满三天以上的生活费用,有悖于储蓄的原意。由于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此限制不久之后即被修正。

[30]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31]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32]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33]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34]根据《苏州市志》记载,“民国三十七年(1948)九月,国民党政府实行所谓限价和币制改革以后,金圆券迅速贬值,物价一日数涨,依靠工薪生活的公教人员处于困境。当时学校已发生欠薪现象,翌年三月中下旬,院长陈礼江离校去南京活动,更是人心惶惶。就在这时,谢孝思和刘雪庵联手发动教授集体向学校索薪,并在这基础上建立了教授会,在院长室(现在的拙政园玉兰堂),谢孝思和院长室秘书进行当面交涉,迫使他公布学校经费情况。至此,学院经费的领取和支用受到师生的严格监督。”社会教育学院的人员聘用和工资单应是当时所记录。

[35]参见:苏州档案馆资料《社会教育学院各附属单位三十八年度职工底册》。

[36]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37]参见“苏州市私营行庄存放款一览表”。

[38]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39]参见:蔡夷白1949年12月7日日记。

[40]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062

[41]“北四行”是民国时期北方金融集团的合称,包括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盐叶(业)银行。其中,大陆银行苏州办事处在抗战爆发时第二次裁撤,抗战胜利后未复业;盐叶(业)银行未来苏州设行。

[42]“南四行”是民国时期南方金融集团的合称,包括浙江兴叶(业)银行、浙江实叶(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新华信托储蓄商业银行

[43]1949年时,“业”写作“叶”,故本章所引的部分文字和表格遵从原件的写法,“叶”即“业”,特此说明,下同。

[44]“小四行”是民国时期对四明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实叶(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的合称。

[45]私营银行的活期存款对象如防灾会、稻香村、叶受和、采芝斋、太湖煤矿公司、苏州大戏院、晏戍中学、萃英中学、景海女师、慧灵女中、东吴大学;私营钱庄的活期存款对象如新丰面粉厂、振亚绸厂、雷允上药号、同康酒坊、大兴纸行、大光明戏剧及商店。

[46]私营银行多是6月16日复业的,统计表中于是有其6月份的数据;而钱庄多在7月份复业,缺失6月份的记录。鉴于可比性方面的考虑,本章对于两者经营规模的比较自7月份开始。

[47]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002

[48]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000

[49]参见:中国人民银行苏州支行《一九四九年年终总结》。

[50]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解放后三十四年苏州市大事记.苏州史志资料选辑,1989(11/12):212-213

[51]由于银元贩子的兴风作浪,一枚银元价格从6月1日的580元人民币,不到十天便涨到2 800元,市场物价也跟着上涨,各界人民纷纷要求军管会打击银元贩子的投机行为。6月13日,市军管会宣布实行陈毅亲笔签发的《华东区金银管理暂行办法》,对本市金银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至全市交易所、火车站、轮船码头、茶室及各主要街道检查登记银元贩子,使“银牛”受到严重打击;14日,1万多工人、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宣传“取缔银元投机”;15日后宣传运动开始向深入发展。在四天的反银元投机斗争中,共计收兑:赤金649两,饰金130两,银元267 790枚,使公开的银元投机绝迹,银元价格下跌,物价普遍下降。参见: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解放后三十四年苏州市大事记.苏州史志资料选辑,1989(11/12):205-206

[52]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解放后三十四年苏州市大事记.苏州史志资料选辑,1989(11/12):212

[53]中共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解放后三十四年苏州市大事记.苏州史志资料选辑,1989(11/12):212-213

[54]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55]参见: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1949年11月10日

[56]参见: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1949年11月10日

[57]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085

[58]王守璋,冯一鸣,丁健,等.苏州米价概况.苏州史志资料选辑,1989(11/12):156

[59]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苏州市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085

[60]王守璋,冯一鸣,丁健,等.苏州米价概况.苏州史志资料选辑,1989(11/12):156

[61]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62]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63]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64]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65]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66]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67]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68]参见: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1949年11月10日

[69]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70]蔡夷白的亲戚,彼时正住其隔壁。

[71]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72]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73]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74]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75]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76]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77]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78]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79]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80]据蔡夷白先生日记中记录,当时灵岩山到天平山之间的路是“被近乡民业抬轿的掘坏的,使马车不好走,抬轿的就有了生意了”,所以其当日游完天平山之后,几乎步行到灵岩山。因此才说——“事实上等于只是在灵岩、苏州之间走了两趟罢了”。参见:蔡夷白1949年的《心太平斋日记》

[81]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82]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83]引自苏州地方志网站。

[84]参见:蔡夷白1949年的《心太平斋日记》

[85]“二时三刻到木渎,在石家饭店吃午饭,点菜四样:炒虾蟹,烧肚档,酱方,还有一样鲃肺汤。石家饭店菜还不坏,可惜堂倌招呼不周,出菜太慢,我们等了近四十分钟,菜才来了。结账是一万四千五百五十元,给了一万五千元。(10月30日星期日晨有风,冷,晴)”参见:蔡夷白1949年的《心太平斋日记》

[86]上海的一家书店,是日蔡先生正在上海。

[87]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88]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89]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90]蔡夷白在1949年12月27日的日记中复提此事:“上周六买日历一只不甚好,索价二千三百元,今日见市上日历并不逮此价之贵,盖该店任意乱讨也。何以乱讨,大概因为上次手夹钞票三捆,所以他以为多要一些,反正有的是钞耳。现钞大堆,本不应当有露白之惧,但买物确不甚容易讨便宜,钞尚有用也。(12月27日星期二晴)”依此分析,当时市场上的日历价格应低于24日所记录的二千三百元。

[91]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92]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93]参见:蔡夷白1949年的《心太平斋日记》。

[94]参见:蔡夷白1949年的《心太平斋日记》。

[95]参见:蔡夷白1949年的《心太平斋日记》。

[96]参见:蔡夷白1949年的《心太平斋日记》。

[97]为苏州当地的知名医生。

[98]即青霉素。

[99]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100]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101]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02]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103]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104]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105]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香港:集成图书公司,1963:94

[106]黄光国,胡先缙,等.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107]海上文人,其小说《冷红日记》较知名。

[108]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09]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10]蔡夷白夫妇,四女一子。

[111]1949年,上海出版的少数几张小报之一,由陈蝶衣主编。

[112]唐大郎和龚之方合办的小型报,亦为1949年上海特许发行。

[113]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114]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15]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16]可参阅本文“苏州市银钱业工会利率变动表”。

[117]此处指上海城内银行的十日期存款。

[118]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19]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20]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21]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22]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23]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24]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25]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126]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1)

[127]参见蔡夷白1949年的《心太平斋日记》。

[128]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29]蔡夷白.心太平斋日记.苏州杂志,2001(03)

[130]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第1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93

[131]Lloyd Warner.Social Class in America.New York:Harper &Row,1949

[132]参见:蔡夷白1949年10月24日的日记,时其正在上海。

[133]参见:蔡夷白1949年11月5日的日记,时蔡太太正因花费过奢懊悔灵岩山之旅。

[134]参见:蔡夷白1949年11月7日的日记,提及“天雨,穷愁,与妇对坐,时儿辈均已入学,妇读《大报》,余抽旱烟,因以占一律:‘天阴不到观之前,对坐闭门报伴烟。犹记肉麻当有趣,未防皮夹竟无钱。怜卿鱼尾添眉角,笑我猬毛布颊边。若果老夫非老子,邻居定把新闻编。’”

[135]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是苏州人,其姐姐费达生自20世纪20年代起即致力于苏州蚕丝业。

[136]王明珂.过去的结构:关于族群本质与认同变迁的探讨.新史学,1994(03)

[137]王明珂.谁的历史:自传、传记与口述历史的社会记忆本质.思与言,1996(03)

[138][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9

[139]春秋时期,吴人尚武,领命刺杀吴王僚及其子庆忌的专诸、要离皆是普通百姓。

[140]明天启六年,魏忠贤党羽——江苏巡抚毛一鹭在苏州为非作歹,并构陷东林党人周顺昌等,激起苏州民众的愤怒。当魏忠贤派的锦衣卫(又称为“缇骑”)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时,苏州人民激于义愤,数万人云集衙门,痛打缇骑,毛一鹭躲到厕所而侥幸逃脱。事件发生以后,魏忠贤以苏州人谋反为由,派兵镇压。颜佩韦等五名普通市民为保护多数人而投案,被判处死刑。临刑时,五人相顾笑谈,痛骂魏忠贤,引颈就刃,慷慨赴义。次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魏忠贤畏罪自杀,五人冤案被平反。苏州民众自发集资,拆毁了毛一鹭为魏忠贤所造的“普惠生祠”,在其旧址起墓合葬了五人的遗体,并书墓碑为“五人之墓”。墓前石坊上有杨廷书所书的“义风千古”四字。当时的复社领袖张溥有感于五义士的义举,撰写了《五人墓碑记》为墓志铭,以赞扬五义士的高风亮节,成为不朽名作。(参见http://zh.wikipedia.or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