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方位看待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方位看待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方位看待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西部是一个伟大的空间,也是一个充满希望、蕴含生机的地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唤醒沉睡多年的这块热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将是中国必须要作出的战略选择。一旦西方分裂中国的险恶图谋得逞,中国不但将丧失西部重要的战略安全空间,也将从国土面积上沦为二流三流国家。防御战略是一个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部是中国经济得益最重大的地区,也是外部战略遏阻力量最强大的地区。
全方位看待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_海纳百川续编: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与思考

全方位看待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国西部是一个伟大的空间,也是一个充满希望、蕴含生机的地方。在今天,西部之于中国,远不止于地缘上巨大的安全缓冲,其广袤辽阔的土地,无可替代的能源地位,丰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巨大的发展潜力,都将成为推进中国迅速发展与崛起的巨大动力。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唤醒沉睡多年的这块热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将是中国必须要作出的战略选择。

第一,从国土面积的角度来看。从国际战略学和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国土面积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代表因素之一。在当代世界,多数国家的面积不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少部分国家在100万~300万平方公里之间。300万~700万平方公里之间则是一个空白带。而7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共有六个:依次是俄罗斯(1707万)、加拿大(997万)、中国(960万)、美国(940万)、巴西(854万)、澳大利亚(763万)。

历史上,凡想要成为世界一“极”的国家,都必须有可观的国土面积作基础,如果先天不足,则必须后天补足。而这需要从两方面运作:一是不断扩大自己的面积,使自己成为疆域大国;二是乘机肢解对手的领土,使对手与自己的领土面积对比尽可能地小。历史上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乃至日本都是如此。美国是在扩张成为两洋国家以后,才取得强国地位的,俄罗斯也是在领土跨越欧亚两个大陆后跻身列强行列。而那些保不住足够领土面积的,最终都沦为二三流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法国都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分裂对手的疆土,历来是西方列强实现自己霸权战略常用的手段。现当今,让中国分疆裂土,也就成为西方遏制中国崛起的阴险办法之一。

中国西部包括西北、西南及华北的内蒙古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总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近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仅新疆、西藏两地,就几乎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多。一旦西方分裂中国的险恶图谋得逞,中国不但将丧失西部重要的战略安全空间,也将从国土面积上沦为二流三流国家。

第二,从防御战略角度来看。防御战略是一个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而言,则是未雨绸缪众多问题中的首要战略问题。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政府内部,曾发生过一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大争论。当时西方列强屡屡从海上打击天国。到了1874年,甚至新兴的“弹丸小国”日本也借“牡丹社”事件为由发兵台湾。而在此前的1871年,沙俄刚刚借阿古柏入侵新疆之机以“代为收复”为名占领军事要地伊犁。于是,到底是以“海防”为重还是以“塞防”为重的争议,在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之间展开。“塞防派”认为,中国的山川形胜,皆起自西北。弃西部即弃中国:“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最终“塞防派”打动了最高决策者,遂有左宗棠舆榇出关,湖湘子弟定天山的历史壮举,使新疆在清朝得以“故土重归”。纵观中国历史,凡强盛的黄金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对西部拥有无可争议的控制权。所以,左宗棠曾言:“中国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部。”

今天的中国,依然面临着一场新时期的“海防”与“塞防”的选择。新世纪中国的战略侧重点究竟是“东急西重”还是“东西并重”,或“东缓西急”?有军事专家分析认为,解决中国问题应先解决“塞防”,再解决“海疆”。西部和东南沿海是一种互动关系,台湾出事,西部不一定出事;西部出事,则台湾一定出事。台湾与大陆同种同族同文化,即使出了问题,将来也会回来。新疆和西藏是多民族地区,一旦出去,回来的可能性甚微。“战略向西”,既有国家利益的考虑,也含无奈成分。因为我国现代化战略是从东部起步的——改革开放兴起于东南沿海。凡三十年,东南沿海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无可争议的财富聚集地和中国的经济重心,但中国的致命弱点也在这儿——没有纵深防御。东部是中国经济得益最重大的地区,也是外部战略遏阻力量最强大的地区。美国构筑的“第一岛链”,像绞索一样地套着我们的颈项。美国还制定出发生台海战事时轰炸我国重要城市和重大基础设施的计划,这种情况凸现出我东部战略形势的恶劣。中国现代化一起步就来到海上,但刚到海上就被挡住,再也无力东进。战略既西,东守则势所必然。守则缓,缓则安。

第三,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大国的战略资源,绝对不可以没有安全稳定的来源。德国当年失败,除了地缘位置天然不利,还有一个就是其重要战略资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且很大一部分须走海路,而海路从来就死死卡在大英帝国手中。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代都更依赖能源矿产,而中国这种人口规模的国家,一举一动都会牵涉到其他国家的利益。世界资源有限,你多了,他就少了。今天,中国突然之间变成了公民在海外被绑架的世界头号大国。因为中国是一个迟到者,世界上能源矿产最丰富的地方、最方便开采的地方、最方便运输的地方,几乎都已被先来者划进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留给中国等后发展国家的,只剩下那些政治上最动荡、最不安全的地区。那些地方都是西方国家弃之不用之地。即使中国人拼命把脚伸进那些最不安全的地方,中国依然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矿产饥渴。今天,中国很多外交出访,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从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考虑,能源外交早已上升为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考量。这就是迟到者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目前,中国原油进口的60%以上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和北非。而中国进口石油主要采取海上集中运输,原油运输的约80%通过马六甲海峡,形成了制约中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中国石油进口的大动脉不但横在美国海军眼皮底下,甚至要通过印度海军控制地区,其脆弱性可见一斑。而目前,也只有一个地方,既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同时又不是极度危险,更重要的是运输通道不易被任何其他大国掌握和截断,这个地方就是紧邻新疆的中亚地区。这一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仅次于波斯湾,探明石油储量约130亿吨,天然气约35万亿立方米。其中,哈萨克斯坦探明石油储量为54亿吨,天然气为6万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石油储量为63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5.5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3亿吨和2万亿立方米;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虽然油气储量较少,但却是重要的通道国。中亚地区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三大能源地之一和21世纪全球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资源宝库。

就国内而言,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全国已发现的171种矿产在西部地区均有分布,有探明储量的矿种达132种,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52种,非金属矿产69种,水气矿产3种。45种主要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高达44.97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50.85%。一些我国紧缺性能源、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铜、镍、磷、钾盐等,在西部表现出明显富集的特点。据评估,仅我国新疆地区就蕴藏石油209亿吨、天然气10.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中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30%和34%,成为中国能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

第四,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较之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文化的影响力更深刻、更具渗透性。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只有四种,那就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这四种文化的交汇处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西部,尤其是新疆、甘肃、宁夏一带,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从历史上来看,古代西域(包括今天的中国新疆在内的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地处东西两大文化体系中间地带,一直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必由之路和必经之地。在东方文化体系群的内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时也要通过西域。世界上有名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途经现在西部的陕、甘、宁、新等大部分地区,成为横跨欧亚、地连东西的大动脉,它不仅把丝绸、漆器等无数代表中国古代物质文明成就的商品,输送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把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养蚕缫丝等众多中国古代先进技术,以及古老的东方文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首先是中亚和南亚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传入中国,推动了唐朝时期中国文化的新繁荣;其次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的传入,影响深远。粟特人发明的七曜历,即将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合为一个周期,名为星期,至今通用。其三是佛教、天主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先后传入中国,影响和改变了一些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古代中外、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表明,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交流,而且存在着精神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同样是一条文化之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不再成为唯一通道,但中国与欧洲和西域各地的交流并未减弱。纵观历史,西部地区不仅是世界文化的汇聚地,也是“文化场的中介物”,还是西部独具特色文化的发源地。

有人讲,思想、文化的力量,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是大国竞争的手段之一。今天,在中亚地区,就文化竞争对手来说,首先会想到美国和俄罗斯,但拉开距离看,最有竞争性的对手是土耳其。俄罗斯有军事力量而没有经济实力,更缺乏道德和文化的号召力。美国虽然什么都不缺,但它无意也无心经营中亚。土耳其即无足够的军事力量,也无足够的经济力量,但它却在突厥民族中拥有无与伦比的价值观和文化感召力。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土耳其是伊斯兰世界和突厥世界中世俗化和民主化的最好榜样;在文化上,土耳其自称是“一切突厥民族的祖国”,它虽不算富有,但近年来却在中亚地区大量进行文化投入,扩大对这一地区的渗透和影响。经过短短的二十多年,在其所谓的“突厥走廊”(从亚德里亚海到中国玉门关)到处都流行着土耳其音乐、影视。青年学生出国留学,要么选择西方发达国家,要么选择土耳其。目前,虽然土耳其与中国在中亚的竞争中,在经济上尤其是资源争夺中落于下风,但却在文化上占了上风。这种状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第五,从民族问题角度来看。就地缘政治战略而言,西部毗邻的中亚地区,位于亚洲通往欧洲的陆路枢纽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现在的第二座欧亚大陆桥都经过这里。我国新疆作为“克什米尔—维吾尔—藏族‘独立走廊’”核心地段,同时面临着内部和外部民族分离势力的冲击。而“突厥走廊”也在这里与俄罗斯和中国交汇,也使中国在中亚的国家利益博弈中,不但博弈的链条变长,而且要平衡考虑的问题也更为复杂和深远。其中,最首要的是新疆的民族问题。中亚与新疆10个民族跨界而居。中亚国家与新疆地区的大部分居民都信仰伊斯兰教,以突厥民族为主,民风民俗相近,生活习惯相似,民族认同感强,双方沟通容易,为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一旦国内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直接波及影响到境外,搞不好,国内的民族问题很容易就变成周边国家居民对中国的感情问题。对中亚五国来说,虽然突厥民族在伊斯兰世界中素来以温和著称,少有极端宗教倾向,尤其是部分中亚国家穆斯林已高度世俗化,生活方式与非穆斯林无显著区别。但民族问题和政治稳定性问题,却是中亚国家的隐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西部特别是新疆的稳定。

历史上,中亚诸突厥民族有着复杂难解的历史渊源,往往难分你我,而后来苏联的民族识别和民族划界,则为中亚诸国的民族争端和领土争端埋下了导火索,任何一个国家国内的民族问题都容易变成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国家的矛盾。而中亚国家目前的政权,大都脱胎于苏联统治集团,独裁统治虽可保证短期的政治稳定,但长期看则难免出现政治动荡的复杂局势,中亚也是最容易发生颜色革命的地方。近几年发生政治震荡的吉尔吉斯斯坦,典型地表现出了其特有的中亚社会不稳定症结。而吉尔吉斯斯坦的问题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中亚国家。某种程度上看,民族问题加上不民主的政治制度,中亚多少存在巴尔干化的隐忧。另外,高加索地区、伊朗政局的动荡,可能引导库尔德斯坦、格鲁吉亚问题的爆发,最终必定波及中亚地区,影响到我国新疆等西部地区的开放和稳定。

就国内来看,西部地区生活着中国的50个少数民族,其中回、维吾尔、蒙古、藏、壮等一些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也主要生活在这里。自治地方构成西部的区域主体,全国的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全部在西部,30个自治州中有27个在西部,120个自治县中有83个在西部,分别占全国三级自治地方总数的100%、90%和69%。另外,云南、贵州和青海、甘肃、四川等省也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居住,整个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总人口达1.1亿人,占到了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民族的因素,就自然地成为我国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和西部开发战略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不仅事关西部的开放与发展,也事关西部的安全和稳定,还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第六,从宗教工作角度来看。从历史和现实看,西部地区始终是我国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中国现有的主要宗教,除土生土长的道教外,基本都是通过西部而传播到内地的。公元前一世纪,印度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到现在的中亚和新疆地区,然后又逐步深入中国内地,历经魏晋隋唐,创宗立派,最终形成了中国化佛教。伊斯兰教的大规模传入同样依赖于丝绸之路这一通道,从盛唐时代开始,大批东来的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商人、使节、士兵、传教士成群结队,来到中国新疆、西部直到中原一带。蒙元时期,伴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形成了“元时回回遍天下”的局面。另外,西亚的祆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摩尼教等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内地,并在中国发展一时的。完全可以说,历史上西部地区就是中西宗教文化的交融之地。

目前,西部地区是中国穆斯林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回、东乡等十个少数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特别是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地区,既是穆斯林群众聚集的地区,又是伊斯兰教各教派、门宦代表人士相对集中的地区,这些地方伊斯兰教领域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着全国伊斯兰教内部的稳定。西部地区还包含了我国的几大藏区,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群众近500万人,也几乎全部信仰藏传佛教,维护藏传佛教内部的稳定,不仅对于维护藏区和当地的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同时,汉传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在西部地区也有不少信众并且发展迅速,信教人数持续增加。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也成为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重点地区,从而对西部地区宗教领域的稳定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综上所述,西部之于中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宁夏作为西部省区之一,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宁夏走在前”是正确的。综观全局,宁夏位于欧亚大陆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东部的西部,西部的东部。历史上就曾是“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现在又处在“雅布赖”国际航路开辟的中东、欧洲和非洲空中通道的理想节点上。同时,宁夏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是处理西部宗教问题的示范地。无论从地域位置,还是从能源角度;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从民族宗教工作角度来看,宁夏既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也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向西挺进”的大后方,成为承接中亚五国乃至中亚八国和新疆通向我国东部地区的战略中枢地。只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大势,凸显优势,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撰写于2010年9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