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公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

当前公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当前公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在当今的上海,人口、功能和规模急剧扩张和复杂,而运行和管理更趋开放和自由,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着特殊的挑战。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当前上海公众的城市公共安全感处于中上水平,他们也存在着应对突发公共安全的各种社会心理。
当前公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_城市公共安全社会心理研究

(二)当前公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

在当今的上海,人口、功能和规模急剧扩张和复杂,而运行和管理更趋开放和自由,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着特殊的挑战。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当前上海公众的城市公共安全感处于中上水平,他们也存在着应对突发公共安全的各种社会心理。那么,公众对于公共安全的态度是什么?对公共安全知识的看法是什么?他们希望政府在公共安全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呢?

1.公众对公共安全问题的几种典型态度

(1)“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心态。本次调查发现,关于“如果您在公车上看见有小偷在行窃,您会有什么反应?”的回答,13.0%的公众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有看见”,59.1%的公众选择了“悄悄暗示他人有小偷,看他人的反应再做打算”,11.4%的公众选择了“暗示小偷,他已被发现,知难而退”,还有16.5%的公众选择了“见义勇为,当场抓获小偷”。在此结果中,见义勇敢为的比例非常少,甚至直接暗示小偷的比例也很少,换句话说仅有三成不到的公众可能会直接面对小偷,而大多数的公众会根据他人的行为再作打算,甚至会视而不见。这一结果反映出,面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尽管绝大部分公众有参与其中的意愿,但对自身安全的理性考虑会促使他们只愿意成为旁观者。

img49

图2.11 公众对于偷盗行为的态度(百分比

(2)“惹不起、躲得起”的逃避心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看重,但食品安全问题又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他们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本研究发现,面对当前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众首先会选择“尽量少出去就餐”(56.3%)和“购买食品时提高警惕”(49.7%),其次为“到干净整洁的大饭店就餐”(40.4%)和“到超市购买”(28.8%),最后为“反正都有问题,该吃啥就吃啥”(14.1%)。这一结果提示出,当他们无法改变食品安全这一问题时,提高自身安全意识、避免外出就餐和到大饭店用餐是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公众面对食品安全现状的一种无奈心态。

表2.30 上海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img50

(3)“有事找政府”的依赖心态。此外,关于“如果您在城市拆迁、土地征用、失业保障、企业改制等方面遇到不公平时,您会怎么做”的问题,23.8%的公众表示会“找政府”,46.1%的公众表示会“运用法律手段”,16.1%的公众表示会“找新闻媒体投诉”,4.5%的公众表示会“找亲友帮忙”,2.4%的公众表示会“参与相关的集会”,5.1%的公众表示会“默默忍受”(图2.12)。从中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公众会选择正当的方式来应对自身利益受损的事件,而仅有2.4%的公众可能会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23.8%的公众表示会“找政府”。这意味着,他们对政府维护公正正义社会环境的强烈意愿。

img51

图2.12 公众应对自身利益受损的事件的态度(百分比)

2.公众对公共安全知识的几点代表性需求

(1)公众对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不太满意。本次调查发现,关于公众对目前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普及的满意度,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说不清”、“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0%、41.8%、43.8%、10.1%和1.3%。(见图2.13)从中可以看出,仅有不到一半的公众对目前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情况表示出肯定评估,这意味着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普及的工作还有待大力加强。

img52

图2.13 公众对目前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普及的满意度(百分比)

(2)公众对公共安全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其次,关于公众具备急救知识的情况,本次调查发现,表示“非常了解,接受过专业训练”、“非常了解知识,但未受训”、“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和“不想了解,基本用不上”的比例分别为5.9%、11.4%、71.4%和11.3%。(见图2.14)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公众对急救知识有基本了解,但仍有超过10%的公众不想了解。尽管后者的比例不高,但一旦出现了公共突发事件,还是可能引起较大恐慌。

img53

图2.14 公众具备急救知识的情况(百分比)

(3)公众获取公共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是传统媒体

那么,当前公众获取公共安全知识最主要的渠道是什么呢?本次调查发现,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66.3%)仍然占据着公共安全知识来源的最主要渠道;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16.3%)尽管在排序上处于第二,但其比例远远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多;而其他渠道,如从学校或者工作单位学习(6.4%)、通过亲戚朋友同事的交流获知(4.1%)和社区街道村组的宣传栏(6.1%)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影响力度比较小。(见图2.15)这一结果提示,新媒体的作用有待提升的同时,传统媒体的作用也不能弱化。

img54

图2.15 公众获取公共安全知识主要渠道(百分比)

(4)公众有学习公共安全知识的迫切需求

此外,本次调查还显示,99.6%的公众表示需要安全知识。具体来看,需求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如何识别食品、药品和产品”(61.7%)、“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41.8%)、“人身安全防范基本知识”(38.7%)、“传染病防护等卫生常识”(31.1%)、“居家出行安全常识”(24.0%)、“紧急医疗救护常识”(27.1%)、“如何应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19.5%)、“其他”(1.2%)。从中可以看出,公众对食品、药品等日常生活产品的安全知识最为关注,对其他公共事件的关心则可能与其发生的概率有较大关系,如对“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的需求就远大于“如何应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

表2.31 上海公众对安全知识的需求

img55

3.公众对政府职能工作的几点期待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面对大多数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在恐慌心理、弱势心理、从众心理及侥幸心理等群体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公众可能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从而扩大事件的影响作用。为此,公众对于政府在城市安全事件方面有着不同的期待。

(1)公众期待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来提高市民公共安全感。为了增强公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安全感,超过四成的公众认为应“加强政府的诚信度”(55.5%)、“加强政府监管力度”(49.9%)和“提高政策的公平性”(43.1%);其次为“提高违法成本”(33.8%)、“加强防范教育和急救训练”(31.3%)、“提高政策的一致性”(29.3%),最后为“加强法制教育”(28.6%)、“及时公布突发事件信息”(27.6%)、“其他”(0.9%)。(见表2.32)从中可以看出,“加强政府的诚信度”、“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提高政策的公平性”是公众认为最有效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相关信息的及时公开却被排在最后(排序为第八)。

表2.32 上海公众对安全感措施的需求

img56

(2)公众期待加强政府执法工作来提高市民公共安全感。关于政府在社会公共安全的管理工作,绝大部公众认为应“严厉打击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犯罪行为”(75.6%)和“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65.7%),另有少数公众认为应“加强和完善预警、应急处理机制”(37.8%)和“大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35.5%),最后还有部分公众认为应“鼓励全民参与和监督”(29.8%)。从中可以看出,公众更看重政府在公共安全方面的责任,而忽视了自身对于构建公共安全环境的义务。

表2.33 上海公众对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工作措施的需求

img57

(3)公众期待加强事后、善后补救措施来提高市民公共安全感。关于政府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超过一半的公众认为应“积极排查其他安全隐患”(57.6%),接近一半的公众看重“及时开展相应的赔偿和安抚工作”(49.3%),超过四成的公众认为应“根据事态进展及时真实发布信息”(46.9%)和“维护社会稳定”(46.6%),另有少数公众选择了“上级政府主要领导及时亲临现场”(26.3%)、“广泛开展相关安全知识教育”(16.1%)和“心理疏导”(11.6%)(表2.34)。从中可以看出,与表2.32中的结果相比,更多公众显示出对“根据事态进展及时真实发布信息”而不是“及时公布突发事件信息”更加关注。这提示出,过多地渲染一般性的公共安全事件来说,只能降低公众的安全感,而当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他们会更关注事件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表2.34 上海公众希望政府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img58

(4)公众期待加强网络监管来提高市民公共安全感。最后,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对城市公共安全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网络引发的公共安全事件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公众在享受便利快捷的信息时,也逐渐感受到了缺乏监管的网络所带来的危机。那么,公众对网络监管的态度如何呢?本次调查发现,有不到六成的公众明确表示应对网络进行监管(58.7%)。关于监督方式,公众也有不同的态度。超过八成公众支持“整顿网吧”(86.4%;指“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的比例,下同。)和“实行网络警察制度”(80.9%),超过七成的公众支持“对不良言论实行关键词自动过滤”(72.2%)和“实行网民举报制”(73.7%),另有超过六成的公众支持“对搜索引擎实行关键词自动过滤”(67.1%)、“实行网络评论员制”(65.8%)和“实行网民后台实名制”(67.6%)(见表2.35)。

表2.35 上海公众对网络监管方式的态度

img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