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高瞻远瞩――历经四朝的大清谋臣范文程

高瞻远瞩――历经四朝的大清谋臣范文程

时间:2022-03-2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高瞻远瞩——历经四朝的大清谋臣范文程7.高瞻远瞩——历经四朝的大清谋臣范文程纵观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成败,与一个朝代的衔接交替,都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著作。大清朝开国之始,为略显粗犷的满族人出谋划策的清朝第一谋臣范文程能够一步步走上其人生的高峰,和其高瞻远瞩的眼光是有很大关系的。当袁崇焕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即将对后金展开攻势的时候,范文程又提出了一条大胆的计谋。

高瞻远瞩——历经四朝的大清谋臣范文程

7.高瞻远瞩——历经四朝的大清谋臣范文程

纵观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成败,与一个朝代的衔接交替,都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著作。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谋臣,便是那个时代最懂得运用手段之人,他们与朝代的兴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更甚者说是他们在谱写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古人曾说:“若要治国安民,必得贤臣良相。”臣相自古就是帝王的左臂右膀,是能够辅佐帝王定国安邦的谋士。然而不管那些留名青史中的名臣将相声名几何,结局如何,他们能够一步步走上政治的大舞台,就必定是一个谋略家。每一位有所作为的帝王背后都会有着智勇双全的名臣相辅,有着有勇有谋的名将相助。若那些帝王没有机智过人、运筹帷幄的大臣辅佐,也就不会有帝王霸业了。那么,那些走上政治高位的大臣们有怎样的谋略?又有怎样的成功之智呢?

清朝开国之始,为略显粗犷的满族人出谋划策的清朝第一谋臣范文程能够一步步走上其人生的高峰,和其高瞻远瞩的眼光是有很大关系的。范文程一生历经大清四朝而佐其三主,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然而,由于范文程是帮助少数民族夺取汉人的天下,以致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他的“叛逆”怀有很深的偏见,就连范文程也称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虽然有不少人认为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于大节有亏,是明朝的“叛徒”,但就他的谋略而言,可谓是历史上少有的睿智谋臣。范文程高瞻远瞩,既然明知道明朝很快便会有走向灭亡,那么明智地选择辅助后金建立政权,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而且范文程在投奔努尔哈赤之后,一直对清廷忠心耿耿,无论换了哪一朝的皇帝,他都颇有自知之明,所以才能在所经历的整个清初三朝四代的历史留下丰功伟绩。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卫(今沈阳市)人,清朝声名卓著的开国宰辅、文臣领袖,被列为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之一。范文程出身于明朝官宦之家,是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他自幼聪明好学,且精通经史。范文程十八岁的时候,和他的兄长一同为沈阳县学生员。由于明朝末期的统治者软弱无能,导致朝政日渐腐朽,一些内部纷争和少数民族的反抗也顺势而出。当时的局势堪称是兵荒马乱,由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后金也日益变得强大起来。公元1618年,八旗军下抚顺,范文程与兄归顺后金,并在后金走向清朝中所进行的反明策略、争取汉官归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众多大事件中参与决策。

公元1619年,明朝与后金政权在辽东地区进行的萨尔浒战役,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会战,而范文程在其中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时,明朝的将领杨缟率领十万大兵,兵分四路由辽东出发,进而攻打后金的根据地赫图阿拉。而清兵当时仅有六万人马,想在兵马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保守住后金的根据地似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引起了后金诸多将领的惊恐。然而由于范文程对明朝的军情甚为熟悉,所以他详细地分析了明军不会超过十二万人的敌情,极大地鼓舞地清军的士气。他还根据明朝在北京周边的兵力装置,合理地制定了一套作战方针。再加上努尔哈赤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有其过人之处,两人配合之下,作出“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正确决策,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案,从而才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取得了萨尔浒战役的胜利。(www.guayunfan.com)不久,范文程又先后提出了北取叶赫、西抚蒙古、南扰沈阳的策略。他还建议努尔哈赤在明朝最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趁机攻取,从而为以后的对战争取优势,尤其是为以后攻取沈阳、辽阳两地创立很好的条件。而这一策略的提出,也为后来大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石。但后来自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因受挫于袁崇焕,从此之后竟积郁生疾,不久之后便与世长辞了。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即位,改元天聪。皇太极登基之后,逐渐开展各项改革,而范文程一生中的转机也随之到来。

宁远之战后,明朝得知努尔哈赤伤故的消息之后,再次派大将袁崇焕任督师入辽东,并调遣临国朝鲜、蒙古等国终止与后金的盟约,这让本已变为主动的后金再次转为被动,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此时,明朝大将军袁崇焕正整顿军备,以提出议和为缓兵之计。而范文程则向皇太极提出了以议和对议和、以议和造成的流言对付袁崇焕的计策,并提出征抚蒙古、恩抚朝鲜、招抚明将的策略,来扭转当前的不利局势。范文程提出的这一策略,对以后的后金政权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当袁崇焕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即将对后金展开攻势的时候,范文程又提出了一条大胆的计谋。他向皇太极建议率大军借道蒙古,绕过锦州宁远去攻打北京,从而起到使袁崇焕被动地回师北京的作用。他的这一策略不仅能够牵制袁崇焕的大军,同时还能在半路设伏明军。之后他又用反间计将明朝引以为傲的大将除掉,为之后大清入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皇太极听取了范文程的作战策略,所以在大凌河战役中,大批的明将前来投降,明朝的辽东防御瞬间便土崩瓦解。此时,蒙古的林丹汗也闻讯来降,并带来了传国玉玺制浩之宝,大清建国一事就提上了日程。而才智过人的范文程,又在此时趁机向皇太极提出了“侵扰、等待、建号、建制”等一系列巩固实权的方针。

所谓“侵扰”就是继续侵扰明朝;“等待”则是等待中原乱民与明朝进行决战,然后坐收渔利;“建号”就是称帝,表示后金不再是边族之国,而是高于蒙古诸汗,高于朝鲜国王之上,这不仅是后金事业的新起点,也表明后金为中原历代皇帝的合法继承者;“建制”就是建立一套皇帝权力的政体制度,这样既有利于集中大权、通顺政令,也为以后培养人才作好了铺垫。

辅佐皇太极期间,范文程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又一次的提出进攻明朝的策略,帮助皇太极治国平天下,为大清王朝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尽心国事、才干日强、识见愈高的范文程不仅极得皇太极宠信,经常被召入宫,而且还被皇太极视为亲信内臣与汗密议军国要事。

公元1641年9月,正在松锦前线的皇太极忽闻宸妃病危的消息之后便即刻返回,但当他赶回盛京的时候宸妃已然失去,皇太极悲不自胜。自此之后,这位身体一直颇为健壮的大清帝忽而昏迷、忽而减食,经常“圣躬违和”。公元1643年8月9日,劳累一生的皇太极终因病在沈阳清宁宫与世长辞,谥为文皇帝。

皇太极逝世之后,诸王贝勒大臣议定,立皇太极之第九子福临即位,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理国政”,改次年为顺治元年。摄政王多尔衮接起来了他未完成的伐明计划,率军与明朝重新展开战事,而此时的大清已经面临着如何入主中原一事。当时大清明确敌人其实已经不再是明朝,而是农民军了。范文程针对当时的局势,立刻提出了“明敌、急进、招抚、吊民、悼明”的多项策略。并在对以往历次与明军交战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之后提出:“中原百姓备受苦难,思得明主,以便安居乐业。以前我军虽曾屡次深入,但都烧杀掠抢之后而归,以致伐明大业至今半途而废。老百姓也以为我们不过是贪图财物人畜,并无大志,因而心怀疑虑,对我们没有信任感。现在应该重新严申纪律,做到秋毫无犯,并去利用有贤的能人智士,体察人民疾苦,以使老百姓明白我们进取中原的决心和善待百姓的诚意。如能这样,黄河以北可传檄而定。”范文程还屡次为当朝仅要敲警钟:“无有好生之德,自古未闻喜好杀戮者能得天下。若只打算统治关东便莫要说起,如果想问鼎中原、一统华夏,则非得爱护百姓不可。”这就是所谓的吊民政策,也就是要收揽民心,以取得官民的支持。而范文程所提出的这些建议,把满洲贵族一贯从事的掠夺性战争转变成为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的统一战争,对清朝开国初期稳定政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正当范文程励精图治、业绩显著的时候,朝中的政局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入主中原以后,权势急剧膨胀,初晋叔父摄政王,再升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竟当上了“皇父摄政王”。其亲弟多铎亦因入关和下南京之功,以及助兄治政,不断高升,初由郡王复封亲王,再晋德豫亲王,顺治四年又进封“辅政叔德豫亲王”,成为仅次于多尔衮的“辅政王”,具体主持日常政务。多尔衮此时不仅压抑正黄、镶黄两旗忠于皇太极、福临与豪格的王公大臣,而且已经大有取代福临帝位之势。范文程曾蒙受皇太极特恩殊宠,竭力效忠朝廷,所以誓死不忘故主。进退两难之际,范文程最终决定托疾家居,此举自然引起多尔衮的不满,范文程逐渐被排除于议政之外。

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重新面临政局动乱、经济凋敝、民怨生叛的危机,所以范文程很快便官复原职,复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任《太宗实录》总裁官。当时,范文程急切提出了军屯垦荒的政策,以助于恢复被圈地带来和战争打乱了的经济制度。为了确保长治久安,范文程还向顺治帝进言:“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他建议大清开科取士,大力网罗民间人才。范文程的这一治国策略,让那些穷经皓首的知识分子们终于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获取了他们的普遍好感和拥戴,认为清皇帝乃“圣明之主”。然而,范文程自知一生所进奏章之中多关系到重大的决策问题,为了避免“功高震主”,过分突出个人,他在监修《太宗实录》时,把自己草拟的奏章一概焚烧不留,而在实录中所记下的功绩还不足十分之一。

顺治十年,年近花甲的范文程多次上疏,以病奏请休致,顺治帝才“暂令解任”,并想等他病愈之后再来召用。但范文程却自知已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于是便离开了朝廷,“辟东皋为别业,稍构亭馆,植卉木,引亲故,徜徉其中;时以诗书骑射课子弟,性廉慎好施与”,就这样平安地度过晚年。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范文程这位三朝元老终于寿终正寝了,享年七十岁。康熙帝亲自作文,退礼部侍郎黄机前去谕祭,而且御书“元辅高风”四字作为祠额,以表彰范文程的不朽功德。

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范文程立下的汗马功劳,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的雄才大略插上了翅膀,获得了入主中原统治全国的伟大成功,开创了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几代皇帝也因此均对其十分宠信。他历仕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因为他是满人中的汉人,对他的才智、谋略和贡献,清朝统治者不愿张扬,清史中对他的记载也极少。就这样,他被历史尘封起来了。然而,他的谋略和贡献还是被世人所发现并认可,他也因而成为清朝的第一谋臣。

在职场中,会做事并不难,但做对事就需要策略了。职场如战场,就是说,那是需要使用谋略的地方。而这些智慧和谋略大都来自于名将、名相、名臣之手,在职场中使用谋略,可以四两拨千斤,以微小代价达成宏伟目标。既要把事情办好,又要方方面面获得认可,其实古人早就留下了很多的智慧。而那些善于总结历史,并善于从历史上那些人物的身上找闪光点的人,善于从历史长河中撷取智慧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成为了所处时代的佼佼者。因此,要想从他们身上领悟到智慧,就要学会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治国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