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首入军机处辅政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首入军机处辅政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时间:2022-03-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入军机处辅政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光绪七年一月,带着斐然功勋,左宗棠以古稀之身从边疆返回京城,被授予大学士衔,任职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并管理兵部事务。这人,无疑就是三朝功臣左宗棠。因此,在任军机大臣的短暂时日里,左宗棠憨直而不畏权贵,还是有所作为的。这只是深宫腐政的冰山一角而已,接下来在军机处办公期间,左宗棠才真正感到腐政之深,已贯穿上下,由来已久,绝非一人之力短期内可以撼动的。

首入军机处辅政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光绪七年一月,带着斐然功勋,左宗棠以古稀之身从边疆返回京城,被授予大学士衔,任职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并管理兵部事务。一个汉族官员能够集内政、外交和兵事三权于一身,这对于清朝政权来说,还是头一次。同样名列晚清中兴名臣的李鸿章和曾国藩也不能获此殊荣,清廷对左宗棠的厚加体恤,不可谓不深也。左宗棠有感于此,虽已是带病风残之身,却是身老心不老,老骥伏枥,壮志仍在。

然而,清廷召他回来参政除了体恤他年老功高之外,左宗棠明白,还有其他更重要而复杂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古语亦有之,功高震主。左宗棠收复新疆,自是拥有百万之师,兵权在握,如不召其回京,清廷恐其真如李鸿章所奏拥兵自重。因此,委其以资讯兵事的虚职,更恩加体恤,以此换得夺回左宗棠手中兵权,清廷才能安心。其次,左宗棠出兵在外的这些年岁,宫廷明争暗斗一直无休无止。早年奕讠斤曾与慈禧太后争权夺利,后来输下阵来被贬为议政王,并为军机大臣,仍与慈禧太后争论不休。慈禧心中恨他不已,奈何她身边的红人李鸿章与奕讠斤亲近,而又持有淮军,颇有点势侵朝野的感觉。奕讠斤加上李鸿章,两人各有势力,如若联合恐难应付,慈禧必须要找人来平衡她与奕讠斤、李鸿章的关系。这人,无疑就是三朝功臣左宗棠。

左宗棠名满天下,又带领湘军征战多年,功绩和威望都不下朝中任何一人。况且,列强入侵多年以来,李鸿章与左宗棠因为“降和”与“力战”问题矛盾早已公开化,两人明里暗里在军事思想上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人尽皆知,有他入京钳制奕讠斤和李鸿章,他们才不至于威胁到慈禧太后的政权,也让清廷不至于只出现单一的投降之哀音,而让洋人百般欺侮。左宗棠作为主战的强劲势头,在一潭死水的清廷里或能激起一丝生机,由他掌管外交事务定可稍稍抵御列强的嚣张气焰。而另一方面,左宗棠收复新疆、夺回伊犁之举,让俄国对清廷怀恨在心,并军事恫吓之,此时把左宗棠召回京城辅政,即是向俄国表明清廷有意妥协的态度。再者,左宗棠的清誉诚然令“清流派”们仰慕已极,他们纷纷向慈禧上书,希望左宗棠回京辅政,一来以颐养天年,二来自然是增加其力量,希望借此扭转降洋的格局。清流派者,多由都察院和翰林院士大夫组成,他们和左宗棠有着同样的高洁风尚,爱针砭时弊,打心底里不愿投降卖国。

由此,多种原因促使左宗棠不得不遵旨回京,并确实希望不留余力激活这潭死水。然而,令他所没有想到的是,深宫大院里等级森严、繁文缛节的生活,远非旷北沙漠出入无拘、雷厉风行的军旅生活可比。行军打仗恶劣的是气候和战争,但皇宫深院丑陋的却是人心和帮派。左宗棠自服膺清廷以来,多身为外地大员,征南战北,这是他第一次以如此辉煌的功绩正式进京参政,因而根本不懂得宫里的各项礼节和潜规则。他平时耿直成性,刚正不阿,向来不屑于学习和钻研这种表面功夫,但正是因此他在军机处的日子过得并不惬意,拳脚也被各种各样的束缚捆绑而不能施展抱负。他为此十分气愤,却不丧气,他的脾气是遇强愈强,迎难而上。因此,在任军机大臣的短暂时日里,左宗棠憨直而不畏权贵,还是有所作为的。(www.guayunfan.com)受刁难,是左宗棠辅政面临的第一难关。在左宗棠到京翌日入宫面圣时,他就遇到太监索取宫门费的事情。这本来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李莲英、安德海等太监头目在慈禧太后的纵容下非法妄为,敛财进谗,朝中诸臣已尽得知,并无可反抗者。唯独这年已七旬的左宗棠,在宫门前遇到这样明目张胆的贪污腐败行径,颇感惊奇,进而愤然,他不由得破口大骂索宫门费的太监为獐头鼠目之辈,自言其一生入百万雄师无人敢阻,何识得尔等鼠辈。骂完遂愤而转身欲离去。太监们向来备受朝中权贵阿谀奉承惯了,何曾碰到过像左宗棠这样的烈性官员?他们一看势头刚猛,心中无底,便不敢得罪,只好悻悻然强装笑脸请其入宫。

这只是深宫腐政的冰山一角而已,接下来在军机处办公期间,左宗棠才真正感到腐政之深,已贯穿上下,由来已久,绝非一人之力短期内可以撼动的。比如,官场上拉帮结派、营私擅权的作风习气,左宗棠就深为反感。而左宗棠直话直说、不守宫礼、行事认真的作风,同样得不到大多数官员的喜爱。其中,醇亲王奕譞对左宗棠敬重备至,但恭亲王奕讠斤对他却心有不满。朝中礼仪对于军机大臣奏事有一套严格的规定,一般只有领班的王爷才能说话,其他大臣只有回话的分。但是左宗棠不管这些,他只管有情必请,有事必言。入军机处不久,他就不等慈禧问话而主动为得力部下王德榜请功,这让慈禧太后和恭亲王都很不高兴,但碍于他的威望和功勋慈禧太后只好勉强答应,而恭亲王就讥讽他太过心急,告诉他还要等诏书下来了再做最后定夺。

左宗棠的直言直说闯“祸”不少,最大的一次是在慈安去世时,左宗棠听后直言不信,满朝文武皆为失色。左宗棠的话外之音,虽然道出大家的猜忌,慈安太后可能是遭遇非命身亡,但是这话只能烂在心里而不能说出来。左宗棠口无禁忌,不管好听难听的话都直言不讳,这一次真的让慈禧太后记恨在心里去了。这也难怪,他在军机处只做了半年多,便被派做两江总督去了。

对此种种诸多禁忌,左宗棠感到无可奈何,改变不了外界环境就唯有保持自己一贯的作风,而不致陷于污淖之中洁身不保。幸好,他有着三朝之高功,年高而威望深远,慈禧和慈安两宫待他还算宽和,也颇有一些志同道合者愿与之竭力辅政,他才不至于郁郁寡欢而略感欣慰。毕竟,他还不算是孤军作战,起码清流派在舆论上对他的支持还是蛮大的。

比如,王公贵族中,有一位醇亲王奕譞待他以礼,每过宫门必让他先行,自己随后;而朝廷道友亦对其敬仰有加,同处军机的翁同龢与他一见如故,为其“俯仰一世”之豪迈气概与独到见解所折服。一次,醇亲王奕譞、左宗棠邀请英使威妥玛会谈,醇亲王尚未到,威妥玛即坐上首座,气得左宗棠毫不遮掩指出,这是醇亲王坐的位置,我都不能坐,你一个英使凭什么坐到上面去呢!一句话,把威妥玛说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这事一传出,让正直人大快人心,而让投降派则诚惶诚恐。左宗棠就是如此,就事论事,不与时人同谄媚。左宗棠与威妥玛的冲突远不止这一次,几乎每次外交商谈,他都丝毫不让威严,据理力争,让其奸计难逞。

自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不准限制鸦片进口以来,鸦片泛滥更甚从前,毒害的不仅是人们的身体,更萎靡了一代代国人的心智。林则徐当年在虎门销烟的壮举犹在眼前,而今位居高位,左宗棠不能让先友蒙羞,更不能让世人耻骂。因此,禁烟不得,左宗棠只好提高烟税,以此遏制泛滥情形。这一点,李鸿章也是赞同的,他们一同找威妥玛谈过数次,最后都无果而终。威妥玛自然不肯提高烟税,以为采取拖延策略就能让他知难而退,但他没想到左宗棠是一犟牛,决心要做的事情冲劲比谁都大。商量无果,左宗棠另出奇招,以“天下事当以天下心出之”为由,把提高烟税的建议广而告之,交由民众裁定。此举一出,威妥玛只好认栽,同意将原来一百斤30两银的进口税另增厘税150两,国民种鸦片者也加重捐税额度。这样一来,就起到了一定成效的禁烟效果。

此外,左宗棠闲不下来,既然内政并无多大用得着他的地方,那么他索性干起老本行,奏请兴修涿州、天津水利工程,调自己部下王德榜、王诗正负责,而他则历时一个月实地视察工程进度。这比之他成天闷坐在军机处让他心情舒畅许多。不久,即是年六月某夜,彗星耀空,清廷以为是不祥之兆需要自咎己责以资纠错,于是便让广大臣民提议。一时间奏折雪飞,多为指谪时弊之言,慈禧又受不了了。此时左宗棠提出“言路宜开不宜驳斥”的观点,希望清廷借此机会广开言路,多加反省,以图更改。左宗棠提出这条意见之后不久就病倒了,想辞去职务告老还乡。

是年,左宗棠70岁,身残体病久矣。虽然他表面上还备受重用和优待,但他在军机处的这半年多时间里耳濡目染和亲身经历了官场、宫廷的腐败,加上疾病缠身,渐觉力不从心,遂有归乡之想。天涯苍茫,国运多舛,虽然左宗棠憨直多有得罪权贵,但以左宗棠的威望声名,连洋人都心生敬畏,清廷怎么可能弃如此好棋不用而遂其愿呢?统治者正在思量把他安置何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