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天才的预见_关于马克思的故事

天才的预见_关于马克思的故事

时间:2022-06-1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天才的预见_关于马克思的故事1874年末,就在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第一版的译稿进行紧张地修改、校阅,并为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广泛收集资料、开展研究之时,在德国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事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原则上同意两派合并,但认为合并应当是有条件的。

天才的预见_关于马克思的故事

1874年末,就在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第一版的译稿进行紧张地修改、校阅,并为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广泛收集资料、开展研究之时,在德国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事件。这就是当时德国的两个工人组织——由李卡克内西和倍倍尔领导的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与由哈森克莱维尔、哈赛尔曼和特耳克领导的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积极地频繁接触,酝酿合并的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原则上同意两派合并,但认为合并应当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必须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合并,必须使拉萨尔派放弃宗派主义,决不能拿原则做交易。他们建议,在拉萨尔派放弃机会主义路线之前,不如先缔结一个反对共同敌人的行动协定。但是,李卡克内西等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却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忠告于不顾,他们先后于1874年11月2日和12月15日同拉萨尔派的领导人进行了两次会谈,并匆匆忙忙地起草了一个《纲领草案》,准备作为合并后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统一纲领。

1875年3月7日,这个《纲领草案》分别在两派的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和《新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发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报上看到这个《纲领草案》后,对其所表现的断然的退步感到特别愤慨,认为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堕落的纲领。恩格斯先后给倍倍尔和李卡克内西分别写了一封信,批评《纲领草案》在理论上的倒退。4月初,马克思应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白拉克之邀,开始对《纲领草案》进行批判。5月初,马克思完成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对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斗争的典范。(www.guayunfan.com)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批判,集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理论。

马克思首先明确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理论。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此前,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都有过对过渡时期的论述。但《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同此前的论述相比,已有所不同。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对此曾作了评价:“从前,问题的提法是这样的:无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解放,应当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革命专政。现在,问题的提法已有些不同了:从向着共产主义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非经过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不可,而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②《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5页。也就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过去著作中对过渡时期的论述,大都是一种科学的假设。而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已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科学结论。用列宁的话来说,就是“非经过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不可”。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的理论。此前,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作过论述,但主要是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客观规律。在《资本论》第三卷手稿中,马克思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一些论述中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了初步划分。他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的“高级的新形态”和“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两个概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又有了新发展,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的理论,并作了具体阐述,从而使他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更加完备。关于这一点,列宁评价说:“马克思并没有陷入空想,关于这个未来,他只是较详细地确定了现在所能确定的东西,即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间的差别。”③《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9页。

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也就是第一阶段,马克思认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还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原则。按照马克思的预测,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生产资料已经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它已归整个社会所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完成社会所必需的某一部分劳动,并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完成了多少劳动量。根据这张证书,他从消费品的社会储存中领取相当数量的产品。这样,除去作为社会基金的一部分劳动之外,每个劳动者从社会方面领取的,也就相当于他对社会所贡献的。这实际上就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

对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预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经典论述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考察、分析、研究所得出来的必然结论。正像列宁所说的“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自然科学家提出某一新的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一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的。”②《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3页。

《哥达纲领批判》当时并未公开发表,原因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哥达纲领》在工人中的影响不大。直到1891年,为了同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的右倾机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恩格斯才不顾党内机会主义领导的反对,决定将《哥达纲领批判》公开发表。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论述,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