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位极人臣,仍不知足?_懿统三国

位极人臣,仍不知足?_懿统三国

时间:2022-05-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_懿统三国曹叡未猜忌司马懿,是因为司马懿的表现让人放心。没办法,还得司马懿出战。可是,平定公孙渊已迫在眉睫,而戒备司马懿则可从长计议。这些人找这个理由,只是不便言明不可一下交给司马懿四万大兵而已。司马懿在质疑声里率重兵远征,按照惯例应该把家人留在朝内做担保,这被称为“留质”。告成归老,待罪舞阳。曹叡即位后,就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司马懿此次出征的辽东,

位极人臣,仍不知足?_懿统三国

曹叡未猜忌司马懿,是因为司马懿的表现让人放心。

飞黄腾达之后,司马懿仍然慎微谦卑,奉职勤谨。他的温县老乡常林,与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至交,算是司马懿的长辈。司马懿荣登百僚之首以后,在常林面前仍执晚辈之礼,见面先向他按照礼仪规规矩矩跪拜一番。最后有人都看不下去了,对常林说:“司马公位高权重,以后你别让他这样做了。”司马懿对待常林尚且如此,对待曹叡的恭谨可想而知了。因此,在司马懿面前,曹叡没有丝毫强臣震主的感觉。

何况,曹叡还得倚重司马懿这位军事能手。

就在高堂隆死后不久,提防鹰扬之臣的临终之言犹然在耳,曹叡却急召司马懿入朝,要他统领精锐四万,前去平定辽东。(www.guayunfan.com)曹叡忍辽东已经很久了。“辽东”是幽州的一个大郡,其地南至辽东半岛,北濒大梁水,西傍辽水,东抵西朝鲜湾,幅员辽阔。郡治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位于大梁水南岸,易守难攻。山高皇帝远,朝廷对辽东鞭长莫及,这里历代匪患无穷,极易坐山称王。自从汉末大乱,辽东就被当地豪族公孙氏占据,盘踞称霸,就连曹操、曹丕,也无力出兵讨伐,只能安抚羁縻。曹叡登位以后,统治辽东的是公孙渊。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意思是尊奉汉朝,否定曹魏。公孙渊可不是只在年号上给曹叡出难题,他还置署百官,纠集塞外鲜卑族武力,进攻北方边境。平定辽东成了曹叡的当务之急。

曹叡一开始也不想动用司马懿,而是派他着力扶持的名将毌丘俭进兵辽水。可是,毌丘俭这个倒霉的家伙,一路跋涉至辽水岸边,大雨连下十天,河水大涨,毌丘俭竟然无计可施,一仗不打,就熬得师老军疲。毌丘俭没给长脸,曹叡连连长叹,一纸诏书,让他退军。

没办法,还得司马懿出战。

正月,寒风凛冽,天寒地冻。司马懿奉诏赶到洛阳,在建始殿面圣。一君一臣,开始了融洽的一问一答。

“辽东偏郡,本不足以劳驾你,但因求必胜,所以不得不麻烦你。你揣摩公孙渊是怎么打算的?”

“公孙渊弃襄平而逃,上策;据辽水以拒王师,中策;坐守襄平,下策,必为我军擒获。”

“公孙渊将取何策?”

“唯明智者能深刻分析彼己。弃城预走,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现在王师悬军远征,公孙渊定会认为我军不能持久,必定是先据战于辽水,而后固守襄平,公孙渊会采取此中、下策。”

“往还几时?”

“此去辽东四千里,往百日,还百日,攻战百日,再加上六十日的休整时间,一年足矣。”

司马懿一句接一句回答,胸有成竹,气定神闲,仿佛他是掌控一切的导演,而公孙渊只是配合他演戏的,曹叡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在场群众演员。

这太可怕了!曹叡突然觉得毛骨悚然,他突然想起了高堂隆的临终之言。

可是,平定公孙渊已迫在眉睫,而戒备司马懿则可从长计议。怪只怪毌丘俭不争气,被公孙渊打得找不到北,不得不起用司马懿。斟酌良久,曹叡拨付四万人马给司马懿,四万是个恰到好处的数字,足以解决辽东郡的问题,又不足以拥兵自重。

可是,即使是四万兵马,大家也都认为太多了,说军资和运输所需难以供给。这个理由太牵强了,强大的魏国,难道连四万人马的供养都保证不了吗?这些人找这个理由,只是不便言明不可一下交给司马懿四万大兵而已。

可是,曹叡却坚决地说:“四千里征伐,虽然准备用奇兵,但是也应当有足够人力物力,就不要过分计较军队耗费问题了。”

大臣们一看天子铁了心要交给司马懿这个狼顾之臣四万大军,都暗自叹息。有人不甘心,挖空心思寻找补救办法。

老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叫何曾的人还真想出了法子。早在曹叡被立为太子之前,被曹丕疏远,担任平原侯的时候,何曾就担任曹叡的近臣,算是亲信大臣。他找到曹叡,紧张兮兮地说,司马懿自己带领精甲锐锋,步骑数万,道路艰难曲折,四千里之遥,命无常期,人非金石,应该给司马懿设个副手。何曾的字面意思是说,就是这么远的路,万一司马懿中途死了,部队就没人带了,所以还是在军中安个二把手,等司马懿死了接他的指挥权。为了说动曹叡,何曾熬夜读了一大堆书,找了几个前朝例子,韩信伐赵时张耳为副,马援讨越时刘隆为副。如此苦心,日月可鉴,其实他是提醒曹叡要在军中给司马懿安个钉子,对他形成牵制。

曹叡何尝不想这样做呢?跟随司马懿出征的将领里,既有曹叡的心腹爱将毌丘俭,也有早在曹操初期就已成名的老将牛金,还有崭露头角的新秀胡遵。这时,蜀汉和孙吴两线还需要得力大将镇守,曹叡能够抽调三人随司马懿北征,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可是,这三个人怎么会是司马懿的对手呢?

不惜冒险让司马懿领兵,就足以说明曹叡对辽东之征志在必得。从洛阳到辽东,从地理上说,出东门或北门都是便捷的,但是曹叡下令司马懿改走居中的西门西明门。西方属金,主杀戮刑罚,曹叡选择西门,强化了本次征伐的肃杀之气。曹叡率领公卿百官,亲自给大军送行。要是没有君臣界限,估计曹叡要送君千里了。

曹叡虽然不能相送太远,但是他下诏让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长子司马师送过温县。皇恩浩荡,这个诏书意义非凡。司马懿在质疑声里率重兵远征,按照惯例应该把家人留在朝内做担保,这被称为“留质”。但是曹叡恩准让司马孚和司马师随军走这么远,表明对司马懿的无比信任。

温县是司马懿的老家,司马懿抵达温县的时候,当地官员殷勤欢迎,当地百姓也因为司马懿的到来而得到政府的酒肉犒赏,这当然是出自天子旨意,为了满足司马懿衣锦还乡的荣耀。

在温县宴饮数日,其乐融融,司马懿难得如此欢欣,写下了一生唯一传世的一首诗歌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毕力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诗写得不怎么样,但前面几句倒也豪气冲天,难得见到了司马懿的真性情。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最后两句却不那么容易读懂了。曹叡即位后,就封司马懿为舞阳侯。曹叡不是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封司马懿的,西汉开国功臣樊哙和东汉开国元勋吴汉最后都被封为舞阳侯,司马懿能够被封为舞阳侯,是一种无上的殊荣。全诗激越雄壮,在最后这两句却陡然低沉,说天下统一后要回舞阳终老,这在文法上显得太突兀了。这两句才是诗眼,司马懿写了那么多,其实是在告诉皇帝:我是个没有野心的人,好不容易写首诗,也是表达舞阳养老的人生理想

诗言志,可是对司马懿来说,诗不过是另一种伪装的手段。

司马懿此次出征的辽东,和三十二年前曹操出征的辽东,是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是曹操出征在万木葱茏的五月,司马懿出征在春意未显的正月,曹操是取胜把握不大的赌博式出战,司马懿是庙算神谟的必胜之战。但是,在司马懿眼里,他与曹操北征的不同只有一点,那就是曹操出征时傀儡皇帝汉献帝无权慰劳,而他出征曹叡则夸张地表达恩宠。

恩宠的背面是威杀,天子不过是在昭示对司马懿的笼络和控制罢了。对这一点,司马懿岂能不知?

可是,他不在乎。即使真的“告成归老,待罪舞阳”,也已经算是赚了。何况,人才凋零的曹魏帝国,万一有什么漏洞呢?就连司马懿也没想到,这个漏洞竟然是曹叡驾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