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司马懿需要一战扬名_懿统三国

司马懿需要一战扬名_懿统三国

时间:2022-05-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司马懿需要一战扬名_懿统三国感谢反复无常的叛徒孟达!孟达是曹魏新城郡太守,而新城郡在司马懿的战区。对于司马懿突然调集数万军队进攻孟达,诸将有异议。司马懿迫切需要大张旗鼓打一仗,在军中精彩亮相,树立威望,增加与曹休、曹真对峙的筹码。届时兵临城下,逼迫孟达举兵抵抗,促成谋反事实,那时司马懿就要立功了。司马懿只用十六天,就攻破三面环水的上庸城,擒获孟达,斩首立威,大获全胜,一战扬名。

司马懿需要一战扬名_懿统三国

感谢反复无常的叛徒孟达!

司马懿需要一战扬名的时候,一个叫孟达的部下阴谋叛变。

孟达是曹魏新城郡太守,而新城郡在司马懿的战区。孟达本是益州牧刘璋的部属,在刘备攻打益州时,叛变归附了刘备。但是,他在刘备帐下并未得到期待中的重用,就在曹丕称帝前夕,率领四千人马投降曹魏。曹丕此时正需要证明自己是天下归心之圣主,就夸大其词地充任孟达,将其列为近侍之臣,二人同车出入,亲密无间。一个朝三暮四的降将,居然如此受宠,曹魏文武百僚心有不平。司马懿就多次进谏曹丕,孟达对此亦有耳闻。后来孟达外放新城郡太守,成为封疆大吏。而现在曹丕溘然辞世,孟达唯一的靠山没有了。更让他感到如鲠在喉的是,对他一直看不惯的司马懿被调来驻守宛城,成为能够对他发号施令的主帅。

以后的日子没法混了,反了吧。孟达顾不得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古训,萌生了再度投降蜀汉的想法,与诸葛亮信来信往,勾勾搭搭。可是,有道德洁癖的诸葛亮,不想接受孟达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却又想从中大赚一笔,于是他采取了牺牲孟达的策略。他的想法是促成孟达叛乱,如果无法促成,曹魏一方就会剿灭孟达,那么曹魏就会内耗,实力受损。诸葛亮的想法很好,无论结局如何,蜀汉只赚不赔。可是算准了每一个环节,唯独没算到他这样做反而成全了司马懿,为自己后来在五丈原培养了一个劲敌。(www.guayunfan.com)诸葛亮派出一个名叫郭模的人,诈降到曹魏的魏兴太守申仪门下。魏兴与新城毗邻,但是两个太守却嫌怨重重。诸葛亮得知二人有矛盾,故意派郭模诈降,把孟达正在纠结要不要投降,说成铁了心要投降,把这一“机密”“泄露”给申仪。然后,诸葛亮又在书信里以无心的样子,有意把消息泄露的事告知孟达。孟达无路可走了,准备举兵叛逃。

新城郡的治所在上庸。当上庸紧锣密鼓地秘密行动时,来了一位客人——司马懿派来的特使梁几。梁几带来司马懿给孟达的一封信。信里,司马懿说不相信孟达会投降,因为孟达过去背弃刘备,然后又被曹魏委以伐蜀重任,蜀人对他莫不切齿痛恨;郭模所说孟达投降一事是天大的事儿,绝难轻易泄露;诸葛亮施行反间计,才故意散布孟达投降的假消息。

孟达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用力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确定没有做梦。他感慨:司马懿和诸葛亮,真是棋逢对手啊。

孟达举兵的步子又放缓了。他要拖时间,和蜀汉讨要更好的条件。

诸葛亮急了,给孟达写信:司马懿这小子肯定使诈,说不定他正调兵遣将,准备攻打上庸呢!

孟达淡定地回信,给诸葛亮演示了一道简单计算:司马懿驻守的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距离上庸一千二百里;如果司马懿听说我举事,那么应当表奏天子,等待天子的回复到了宛城,然后司马懿再发兵,一个月就过去了;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城防已经稳固,诸军准备充分;而且上庸地势险要,司马懿必定不会亲自前来,诸将若来,我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写完这封信,孟达躺下睡觉了。

可是,孟达不知道,诸葛亮也不知道:司马懿攻打上庸的数万兵马,已经浩浩荡荡地开始了征途。

梁几给孟达的那封信,是为麻痹孟达而写的。司马懿打算在孟达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在上庸城下。

对于司马懿突然调集数万军队进攻孟达,诸将有异议。最主要的异议是孟达只是与蜀、吴勾结而已,并未举兵反叛,却如此大兵相向,确有不妥之处;其次,兵法上说,兵者国之大事,即使孟达理应被讨伐,那也该朝廷下令在先。

一向稳健内敛的司马懿,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焦躁?诸将想不通。

司马懿的城府之深,岂是宛城帐下平庸的众人所能揣摩的?

司马懿迫切需要大张旗鼓打一仗,在军中精彩亮相,树立威望,增加与曹休、曹真对峙的筹码。孟达是个最理想的打击目标:上庸兵微将寡,孟达区区一郡守,统领兵马不过万余,软柿子岂能不捏!而且,孟达在朝中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即使冤枉了他,也不会有人替他出头。届时兵临城下,逼迫孟达举兵抵抗,促成谋反事实,那时司马懿就要立功了。

要是表奏朝廷,朝廷肯定不会允许出兵,那样司马懿欲想亮出自我,还得再等机会。

孟达真够倒霉的。诸葛亮逼他反,司马懿逼他反,三国两大顶级智谋高手,一起逼他反。

正是隆冬,天寒地冻。四十九岁的司马懿,顶着凛冽的寒风,星夜兼道,翻山越岭,一路催军疾进。从宛城到上庸,按照孟达的计算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到达,但是司马懿只用八天就兵临上庸城下。

而孟达发布命令,调各县驻军汇集上庸的那天,正是司马懿从宛城出发之日。

孟达蒙了,即刻修书,向蜀汉和孙吴求救。在给诸葛亮的信里,孟达感叹:“我举事八日,而司马懿已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司马懿只用十六天,就攻破三面环水的上庸城,擒获孟达,斩首立威,大获全胜,一战扬名。

司马懿威震荆州,回师宛城以后,荆州所属各郡太守,全都携带礼品,赶往宛城祝贺。不是祝贺,而是攀附,势利的郡守们通过上庸一战,敏锐地觉察到司马懿会成为一个在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期待能够夤缘上位。

举报孟达造反的魏兴郡太守申仪,自恃边关重将,以为山高皇帝远,擅自以朝廷名义刻印封官,根本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一直隐忍不发的司马懿,在脚踏上庸之后,可以考虑制服魏兴的问题了。

攻克上庸,司马懿率领大军,八日八夜突袭一千二百里,又恶战十六日。而对魏兴,他只用一纸命令就实现预期。他命令申仪前来宛城,坐实其承制刻印的罪状,将其拘押,连同孟达的头颅,一起押送洛阳。

年轻天子魏明帝正要宣示九五之尊,于是在洛阳闹市的十字街头,焚烧孟达头颅,以告诫世人。

“司马公善于用兵,足可担当重任!”人们公开赞扬。

而小心谨慎的官场中人暗地里却想:“司马懿是个高手,以后不可与之为敌,看看申仪就知道了。”

在司马懿的主张下,新城郡一分为三,再设一个上庸郡和锡郡,以消解边疆大吏的权重。魏兴、上庸、新城、锡郡西南诸郡,以司马懿为主导,重新洗牌。

上庸一战,司马懿收获累累。在天下获得用兵如神的美称,在荆州政坛树威,培植亲信。

可是,也有人认为上庸之战并无多少意义。以曹魏之大,上庸只是一边陲小郡,孟达即使举郡降蜀,王师出动必能克日平定,司马懿只不过是赢得漂亮一些而已。

有本事,去赢诸葛亮啊!

有人这样说,是因为诸葛亮打过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