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费孝通对金秀大瑶山的贡献

费孝通对金秀大瑶山的贡献

时间:2022-04-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费孝通曾经6次来到广西,5次走进金秀大瑶山,对瑶族进行长达70年的研究。费孝通这次大难,费孝通得到了广西瑶族同胞的真诚帮助,他对广西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激和爱恋。费孝通十分关心民族调查工作,分别于1978年、1981年、1982年、1988年、2002年5次访问广西金秀瑶山。与此同时,费孝通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大瑶山生态遭破坏严重,呼吁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费孝通情系广西大瑶山

费孝通(1910—2005年),江苏吴县人,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费孝通曾经6次来到广西,5次走进金秀大瑶山,对瑶族进行长达70年的研究。可以说,广西是他学术理论研究的起点,也是他进行学术研究和取得重要学术成果的地方。他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研究都与广西及广西大瑶山结下不解之缘,他对广西有一种特别依恋的情结。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著名的瑶族聚居区。1935年10月,应广西省政府的邀请,刚从燕京大学毕业的费孝通与新婚妻子王同慧,来到大瑶山进行瑶族社会考察。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寨,收集了不少资料。当年12月的一天,费孝通在考察途中摔成重伤。王同慧不顾怀孕在身,只身下山找老乡救助,不幸坠崖遇难。后来,费孝通得到当地瑶族同胞的救助,治好了伤。王同惠被安葬在广西梧州市的白鹤山下。

费孝通

这次大难,费孝通得到了广西瑶族同胞的真诚帮助,他对广西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激和爱恋。他根据这次在大瑶山的考察所了解的情况,写成了《花篮瑶社会组织》,这是中国社会人类学的第一部调查报告。这本书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内容严谨完善,语言通俗易懂,后来被树为民族调查的先导和榜样。费孝通十分关心民族调查工作,分别于1978年、1981年、1982年、1988年、2002年5次访问广西金秀瑶山。由于他的深入研究和引导,极大地推动了大瑶山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

1951年,费孝通率领中央民族访问团在龙胜慰问并指导民族区域自治试点,他派分团副团长金晓邨、陈岸代表他到大瑶山慰问,并参加和指导大瑶山各族代表讨论制定《大瑶山团结公约》。

197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他作为贵宾应邀前来广西参加庆祝活动,而后直奔金秀大瑶山看望那里的乡亲们。

1981年,已是70高龄的费孝通又亲自带领两名学生进入大瑶山,指导他们选点、制订对大瑶山的调查方案。一年后,这两名学生写出《盘村瑶族——从游耕到定居的研究》一书,他为该书写了长序,表达他对我国民族研究的深切期望。与此同时,费孝通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大瑶山生态遭破坏严重,呼吁有关部门予以重视。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对金秀县界作了部分调整,并成立大瑶山水源林管理处,使大瑶山林木得到恢复与发展。

费孝通是个十分重感情的人。1988年12月,年近八旬的费孝通,趁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的机会,带着外孙女张勤、侄儿费皖来到六巷村凭吊王同慧。当车再过六巷村前时,费孝通又叫司机停车。陪同人员问他:“您是不是舍不得这个地方?”他回答说:“我今年已78岁了,不知以后还能不能来,现在想多看一眼啊。”

2002年10月,费孝通应邀前来参加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会议期间,他还专门到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村,看望当年他与新婚妻子王同惠到这里考察时认识的房东蓝妹国。

2005年4月24日,费孝通逝世。他的家人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与王同惠合葬。我们从他在广西和金秀前前后后的经历和最后的意愿都可以看出,他对广西大瑶山的难舍之情。

广西金秀圣堂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