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衷心感恩母校培养教育_达人历届校友

衷心感恩母校培养教育_达人历届校友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衷心感恩母校培养教育_达人历届校友衷心感恩母校培养教育 深切怀念张伯达校长1945届 陈运筹我是1939年9月至1945年7月在徐汇中学读完初中和高中的,初中三年是张家树掌校,高中三年是张伯达担任校长。在母校的培养教育下,我们学会了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为国为民有用的人。在母校160周年校庆之际,敬祝母校越办越好,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成为上海市以及全国的有名学校。

衷心感恩母校培养教育_达人历届校友

衷心感恩母校培养教育 深切怀念张伯达校长

1945届 陈运筹

我是1939年9月至1945年7月在徐汇中学读完初中和高中的,初中三年是张家树掌校,高中三年是张伯达担任校长。张家树德高望重,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现在想就我在徐汇中学的学习、生活和对张伯达的印象写一点回忆。

徐汇中学历史悠久,校风淳正,师资雄厚,教学严谨,是上海有名的学校。当时正值日寇侵华中后期,徐汇校园大半被日军侵占,师生只能退居南部老校区上课。徐汇虽是教会学校,但校内充满爱国思想。国文课(即语文课)教材用历代古文,但老师另选杜甫、辛弃疾等爱国诗词激励学生;法语教材中就选用《最后的一课》原文;连教美术的日本修士也嘱咐学生要爱自己的国家。徐汇中学的教师品德高尚,以身作则,知识扎实,教学认真,课后与学生谈心,一起踢足球,感情深厚。徐汇中学的教学很有特色。国文课重视背诵,学生几年里背了几百篇古文,还读了部分《论语》、《孟子》。这在如今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不一定能达到。外语课强调会话,每节课都要安排几分钟练习听写,这对提高外语水平很起作用。数学严格要求学生作业订正。有次一个同学未对作业错误改正,老师气得将作业本摔掉。这在今天看来有点过分,但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认真的作风。理化课重视实验,讲液态空气时老师弄来实物做给学生看,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历史课老师把历史大事讲得有声有色,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对祖国文化的向往。地理课重实际,考试时有一题要求画出全国分省地图,我们至今不忘。所有作业、考试都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1942年张伯达从法、英留学归来,担任徐汇中学校长,逐步进行了不少改革。徐汇中学校规严格,一向大门紧闭,学生平时不能出去。张伯达来校后首先打开校门,学生有事可以请假出去。他又鼓励我们组织社团,开展课外活动,如演讲、演出、办展览、出墙报以及郊游等。特别要提到的是他亲自为我们开了一门《读书指导》课,教我们如何读书,如何做笔记、写书评等。还专门编印了《史记》中的若干篇,如《项羽本纪》、《太史公自序》等,使我们了解司马迁的一生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让我们领会司马迁的文笔,欣赏《鸿门宴》、《霸王别姬》、《垓下之战》等写得特别精彩的篇章。他鼓励我们在毕业前读完《史记》,说将发给特别奖。虽然没有同学能读完《史记》,但确实激励我们读了其中不少篇,至少把《史记》翻了一遍。他又指导我们演讲,特别提倡“即席发言”。他说演讲要先确定内容,可以拟个提纲,列出一、二、三点,记在心中,到讲的时候可能会有所遗忘,但不会是重要的。他关心学生,有时把学生找到办公室谈话,但并不把他的观点强加于人。他尊师重教,学校开学、毕业等大典,总有教师代表坐在主席台上,这给我们印象深刻。听郑逸梅先生说每逢发薪水时,他常带着会计把工资送到教师宿舍,并看望教师。他延揽名师。当时浙江大学中文系有一位教授到上海奔丧,暂时回不去,张校长就把他请来教课,他用文学史的体系讲名著,提高了我们学习水平。另有一位参加过同盟会的老先生,先是请来教日语的,后来改教国文,他教我们运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写文章,提高了我们议论文写作水平。再如郑逸梅先生就是有名的小品文作家,他为人平和,知识丰厚,给了我们有益的影响。又如数学教师方元,教学出色,解放后上海市就聘任他为上海一所中学的校长。其他理化、外语等教师也都是高水平的。我们这个年级在高一时是三个班,后来人数减少,到高二就合并成两个班,但同学间关系很好,经学校同意,我们成立了一个“学会”,由两个班的班长为会长,另选几个同学为正副秘书长,联合组织课外活动。有意义的是大家把家中的课外书籍集中在一个同学家中,随时可去借阅,使我们有机会接触中外名著,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进步书籍,这对我们以后是有一定影响的。以上只是点滴回忆,在我的印象中张伯达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和校长,也是一位有改革精神的教育家。(www.guayunfan.com)

从徐汇中学毕业至今已65年了,六年的学习、生活至今记忆犹新。在母校的培养教育下,我们学会了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为国为民有用的人。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有的后来学理工,有好几位成为部一级的总工程师,有的学文、法、师、医学,成为优秀的教师、医师、企业家等;还有两位是有名的足球教练,都为国家作出一定贡献。当时的少年,如今都已八旬以上。但对母校的一草一木,特别是崇思楼——我们曾经上课、复习,还在四楼住宿过的地方,充满留恋,对我们的老师充满尊敬和感恩。在母校160周年校庆之际,敬祝母校越办越好,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成为上海市以及全国的有名学校。

(作者原在南京铁道技术学院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