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九十五章最后一个皇帝

第九十五章最后一个皇帝

时间:2022-12-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十五章 最后一个皇帝广东、广西两省,自从太平军被平定以后,剩下的余党,虽然逃脱性命,但革命的心意始终没改。朝廷严厉责备广西巡抚,命令他尽快收复。初十是皇后的生日,除了太后、皇帝外,其他人都向皇后祝寿。没想到日本大使送来信件,说在广东海关擅自扣留汽船,侮辱他们的国旗,要求外交部赔偿损失。广东人民更加愤怒,打算停止日货交易。日本大使又强迫外交部,让广东总督下令禁止。

第九十五章 最后一个皇帝

广东、广西两省,自从太平军被平定以后,剩下的余党,虽然逃脱性命,但革命的心意始终没改。

他们隐姓埋名了几年,再次联络几个老朋友,开始造反。什么三点会、三合会,全都藏着洪秀全的姓,大概是想给洪秀全复仇。革命党人,联合这帮会党,秘密往来,劝他们起事。

所以广东韶平县的会党,攻打黄冈协镇衙门。惠州府的会党,谋变七女湖。钦州的会党,也闻风响应,攻陷防城。因为没有统一的组织,结果两三仗就被官兵打败,四散逃走了。(www.guayunfan.com)

清政府认为这些小打小闹,根本成不了气候。只有直隶袁世凯,因为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请求实行立宪。湖北总督张之洞,因为各校学生渐渐浮动,喜欢谈论革命,就想再恢复古代的学习制度,开历史的倒车。一边想维新,一边想复古,看上去有分歧,其实用意是一样的,就是想垂死挣扎。

清政府就把两人召进京城,全部任命为军机大臣。又下令去除满汉的区别,命令内外的官员想挽救的办法,并写成书面报告。当下,各级官员纷纷提意见,有的说应该满汉通婚,有的说应实行立宪,尽快确定好时间。慈禧太后好像也不是不答应,就改考查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命令他们尽快筹备。

宪政编查馆的官员就提出九年的期限,打算从光绪三十四年起,到四十二年止,把应该准备的工作陆续办齐,并按年列表,报告给慈禧。

慈禧宣布命令说:“应该准备的事情,我已经全部看过,就按照所提的,认真办理,逐步推行好了。”慈禧以为,她这么下达几道命令,就可以笼络人心,平定叛乱。偏偏人民的呼声更加厉害,群情激昂。

苏、浙两省决定自己办理沪杭甬铁路,拒绝英国的借款。山西人因为外国人来开矿损害他们的利益,决定自己成立矿务公司加以抵制。安徽又开铁矿大会,一起争江浙铁路的借款,并请求自己办理浦信铁路。广东人因为外交部允许税司管理西江捕捞权,也开会力争。

所有这些事情堆到一块儿,都来跟政府交涉。军机处的大臣们和各级官员忙得不可开交,协商又协商,调停又调停,这才敷衍过去。

忽然听说广西镇南关又有革命党攻进来了,夺去右辅山炮台三座。朝廷严厉责备广西巡抚,命令他尽快收复。

广西巡抚连忙调兵派将,运武器送粮食,跟革命军对垒。官兵的粮食、武器陆续而来,革命军的武器、粮食却只能孤注一掷。

相持了好几天,革命军已经弹尽粮绝,没办法仍然逃到海外去。广西巡抚报告上去,有几个有运气的将士又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不过他们的好日子就快到头了。

勉勉强强过了一年,已经是光绪三十四年了。过年的时候,宫里照常庆祝,又有一番热闹。

初十是皇后的生日,除了太后、皇帝外,其他人都向皇后祝寿。元宵这一天,张灯结彩,绚丽辉煌,宫里又是一番景色。没想到日本大使送来信件,说在广东海关擅自扣留汽船,侮辱他们的国旗,要求外交部赔偿损失。吓得外交部瞠目结舌,正打算发电报通知广东,广东省的大官已经发电报过来了。翻译出来以后,是日本汽船二辰丸私运军火,接济革命党,被广东海关查出,搜得枪枝九十四箱,子弹四十箱,于是将二辰丸扣留,摘掉日本国旗。

外交部把情况告诉了日本大使,偏偏日本大使不承认,非要跟清政府怄气。彼此舌战了一回,日本大使就想拿出强权手段,打算用武力来解决。

外交部没有办法,只好事事答应,放回被扣留的船,惩治官员,赔款谢罪,这才算了结。

广东人民更加愤怒,打算停止日货交易。日本大使又强迫外交部,让广东总督下令禁止。中国人虎头蛇尾,五分钟热度,不久又泄气了,日货仍然塞满大街小巷。

这时,中国西部边境的廓尔喀、尼泊尔两国刚好派人来进贡;达赖喇嘛上次逃到库伦,这会儿听说西藏的事已经解决了,就又回到西宁,也写信求见。慈禧专门下令称赞一番,让地方官好好招待。

达赖喇嘛到了京城以后,被安排住在雍和宫,并被加封为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正好慈禧的生日也快到了,就留下达赖给她祝寿,自己畅游颐和园万寿山,图个痛快。大概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了吧!

到了生日那天,京城的主要街道都装饰了一下,宫里一连演了五天的戏,这是义和拳以后的第一次盛典。达赖喇嘛也带领自己的手下,向慈禧磕头祝寿,外国的使臣也都派人来祝贺。

只是光绪帝已经生病,不能率领大臣们行礼,于是就在慈禧生日的那天,从瀛台赶到仪銮殿,勉强祝寿。慈禧一看他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也有点于心不忍,就让太监把他扶上轿,送回瀛台。

这天下午,慈禧带着后妃、福晋、太监等人泛舟湖中,天气晴和,湖光一碧。慈禧来了兴致,命令后妃等人改穿古代衣服,扮成龙女和善财童子,李莲英扮成韦驮,慈禧自己扮观音,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七十多年的时光,就如同梦幻泡影!到了傍晚,大家这才兴尽而归。回去的路上,凉风拂拂,侵入肌骨,又因为多吃了乳酪、苹果这些东西,慈禧竟然病倒了。第二天,慈禧仍然照常处理事情,审批了不少文件。

又过了一天,慈禧和光绪帝都不能上朝处理政务了。达赖听说慈禧得了病,就专门送来一尊佛像,说是能镇住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要赶紧放到太后选好的坟地,妥善安置。慈禧非常高兴,病也稍微好了一点。第二天上朝,召见军机大臣,命令庆王把佛像放到陵寝。

庆王听到命令,迟疑一会儿,这才说:“太后和皇上都身染重病,我不方便离开京城。”

慈禧说:“这几天里,我不见得就死,我现在已经觉得好多了。不管怎样,你照我说的办就是。”庆王不敢违抗,就拿着佛像去了。

第二天,慈禧和光绪帝一起在便殿处理政务,直隶提学使傅增湘过来汇报工作,慈禧说:“现在的学生,思想大都趋向于革命,这样的不良风气,千万不能助长。你这次回去,一定要努力挽回才好!”话里非常伤感,傅增湘答应着退出去。慈禧又找医生来给她看病。

从此光绪帝不再上朝,慈禧也在宫里休养,没有处理朝政。医生说两人的病情都不是很乐观,请另找医生诊治。军机处急忙派人去把庆亲王请回来,又派兵好好护卫皇宫,防止发生意外。

庆王接到消息,兼程回到北京。一到皇宫,就听说光绪帝病重,慈禧太后已经打算立醇亲王的儿子溥仪为嗣,当下进宫拜见慈禧太后。

慈禧就跟庆王说:“皇上病重,看来是不行了。我意已决,立醇亲王的儿子溥仪。”

庆王说:“就算支派上立嗣,也应该是立溥伦,其次是恭正溥伟。”

慈禧说:“我意已定,不用多说。之前我把荣禄的女儿跟醇亲王配婚,就是等她生下儿子,立为小皇帝,回报荣禄一生的忠心。今年三月,我曾特殊照顾荣禄的妻室,现在已经命人去迎接醇亲王的儿子溥仪入宫,任命醇亲王为监国摄政王了。”

庆王听后,暗想木已成舟,多说无益,就说:“太后明见,想来也不错。”

慈禧又说:“皇上整天昏睡,清醒的时候很少,你去看看他,如果醒着,就把我的命令传达一下。”

庆王就去了瀛台,到了光绪帝的床前。就见光绪帝双眼睁着,气喘吁吁,瘦得可以一把抓起来。

只有一两个老太监在旁边伺候,连皇后、瑾妃都不在他身边。庆王有些触景生悲,暗暗难过,当时请过了安。光绪帝也眼泪盈眶,有气无力地跟庆王说:“你来得很好!我已经让皇后去禀报太后了,恐怕不能再侍奉她老人家了,请太后选个子嗣,不要再拖延了。”

庆王就委婉地说了一下慈禧的命令。光绪帝半晌才说:“立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岂不是更好?但你不必疑惑,太后的命令,我不敢违抗。”到死了还不敢批评太后,惊弓之鸟,确实可怜!

庆王说:“醇亲王载澧,已经被任命为监国摄政王,小皇帝虽然年幼,但应该没事。”

光绪帝说:“这样很好,但我……”说到我字,喉咙里竟然哽咽起来。

庆王连忙劝慰,就说:“皇上不用难过,如果有什么命令,我一定照办!”

光绪帝说:“你是我的叔父辈,不妨直接告诉你。我自从即位以来,名义上也有三十多年了,现在溥仪入嗣,不知道过继给谁?”

庆王听了这话,也有些踌躇,想了一个主意,这才说:“过继给穆宗,兼过继给您。”

光绪帝说:“恐怕太后不答应。”

庆王说:“这个交在我身上好了。”话没说完,太监报告说,医生过来看病,庆王替光绪帝叫进来。医生行过了礼,这才查看病情。

看完以后退出来,庆王也跟了出来,询问医生说:“病情怎么样?”医生说:“皇上气喘吁吁,胃里又隆起,情况很不妙。”庆王问还能活几天,医生只是摇头。

庆王知道活不了多久,就告别医生,回去报告慈禧。

慈禧说:“各省不知有没有好医生,应该赶紧找来才行!”

庆王说:“恐怕来不及了。”

慈禧说:“你去叫军机处宣布命令,如果有好医生,赶紧招到京城来,我也病得很重。”庆王退出去。

这时,有太监过来说,皇帝前几天听说太后生病,脸上非常高兴。

慈禧大怒说:“我不能死在他前面!”这天下午,慈禧听说光绪帝已经快死了,就亲自过去看,命令太监给光绪帝穿上丧衣。光绪帝还有些清醒,用手阻挡,不肯穿。慈禧一看光绪帝不愿穿,就让先等等。到了晚上,光绪帝驾崩,这天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当时只有太后、皇后、两名妃嫔,以及太监数人在旁边。慈禧见光绪帝已死,匆匆回宫,借光绪帝的名义颁布了遗书,并颁布新皇帝登基的喜讯。庆王听到消息,急忙进宫,看到遗书已经写好了,就拿过来看:

“我幼年继承皇位,蒙皇太后抚养长大,谆谆教诲,垂帘听政,日夜操劳。后来又命令我亲自主政,继承先祖遗志,以勤政爱民为本。

“三十四年里,在皇太后的指导下,我日理万机,探求真理,但现在局势艰难,所以我打算折中一下中外的治理办法,广设学堂,整顿军政,振兴工商,修订法律,预备立宪。想跟国内百姓一起发愤图强,共同缔造幸福生活。每次各省遇到水灾旱灾,我都及时派人去赈灾。今年河北、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省先后遭受灾害,我每次想到国家满目疮痍,人民生活艰难,就寝食难安。

“我身体一直不好,自从去年开始,更是百病缠身,腰痛腿软,日益加剧。想到国家任务艰巨,急需托付给一位能担当大任的人。现在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命令,以摄政王载澧子溥仪,继承大统,小皇帝仁孝聪明,肯定能继承大业,夙夜在公。

“京城内外的文武官员一定要清白乃心,破除积习,遵守以前的命令,好好辅佐小皇帝。等九年以后,颁布立宪,完成我没有完成的事业。我在天有灵,也能得到安慰了。丧服仍然按照以前的制度,二十七天脱下。布告天下,让大家都能知晓。”

庆王看完以后,就跟慈禧说:“小皇帝入嗣,是不是过继给穆宗?”

慈禧说:“这是当然的。吴可读曾经尸谏,难道你忘了?”

庆王说:“过继给穆宗,确实应该,但刚去世的皇帝,也不能没有后代,应该让小皇帝一挑两头。”慈禧不答应。庆王再三请求,慈禧已经脸有怒容。

庆王磕头说:“以前穆宗去世,没有后代,所以才有吴可读尸谏。现在皇上去世,如果不想一个兼顾的办法,仍然像穆宗一样没有子嗣,又怎会料定就没有第二个吴可读?将来应该如何对待,就请太后您决断吧!”慈禧被反驳的没有话说,这才忍着性子说:“你去拟定道命令,让我看看再说。”

庆王站起来,拿过纸笔,草拟了份遗书:

“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命令:之前因为穆宗毅皇帝没有后代,曾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下令,等皇帝生了皇子,就过继给穆宗毅皇帝当子嗣。现在皇帝去世,也没有后代,不得已以摄政王载澧的儿子溥仪,过继给穆宗毅皇帝为子嗣,兼顾刚去世的皇帝。”

一挑两头确定后,光绪帝才算有了子嗣。对于此事,最感激的是光绪帝的皇后。庆王等人退出,已经到了半夜,慈禧才休息。

第二天,慈禧仍然召见军机大臣和皇后、摄政王,以及摄政王的老婆,谈论了好一会儿。又以新皇帝的名义,颁布了一道命令,尊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太后。

到了中午,慈禧刚吃过饭,忽然间一阵头晕,摔倒在椅子上。李莲英等人急忙把慈禧扶回寝宫,睡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然后让人把光绪帝的皇后、摄政王载澧,以及军机大臣等全部找来,咐吩其他事情,仍然条理清晰,并且说:“我的病是好不了,以后国家政务交给摄政王办理。”又命令军机大臣草拟旨意,大略如下:

“奉太皇太后的旨意:昨天已经下过一道命令,让醇亲王担任监国摄政王,并根据我的命令,处理国家大事。现在我病势危急,知道不行了,以后的国家政权就完全交付给监国摄政王。如果有重要的事,必须先询问过皇太后,再由监国摄政王禀报后根据答复裁夺。”

看了这道命令,就知道慈禧对待自己的侄女光绪帝的皇后跟同治帝的皇后,大不一样。不但疼爱侄女,还想暗地里扶持那拉族的势力。

慈禧太后叮嘱完以后,喉咙里的痰一下子涌上来,咯了几口,休养了好一会儿。军机大臣还没有退出去,当下根据命令,草拟了遗书。军机大臣写好以后,交给慈禧看。慈禧还能凝神细细地看,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命令军机大臣再加上几句话,才算定稿。

到了傍晚,渐渐昏沉,忽然又神志清醒,告诉大臣们说:“我垂帘听政了好几次,都是被形势逼迫,不得不这样。以后不能让妇女再参与朝政,要严加限制,格外防范!尤其是不能让太监擅权,明末的事就是教训。”说到最后,已经不大清楚。

临死的时候,偏有这样的遗嘱,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喉咙里的痰,又涌上起来。面色发红,眼神渐渐没有光彩,接着就去世了。两天之内,就发了两个国丧,宫里内外却镇定如常,这就是慈禧过人的手段。第二天颁布了遗书:

“我道德一般,因为受文宗显皇帝错爱,所以才进了皇宫。后来因为穆宗毅皇帝年纪还小,而且贼寇四起,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经历了长毛和捻匪的叛乱,民生凋敝,满目疮痍,我跟孝贞显皇后,一起处理国家政务,日夜操劳,秉承文宗显皇帝的遗训,勉励内外的官员,勤求治理,任贤纳谏,救灾恤民,终于得到上天的眷顾,得以削平大难,转危为安。

“等到穆宗毅皇帝去世,而今刚去世的皇帝继承皇位,国家艰难,人民更加穷困,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不得不再次垂帘听政。前年宣布预备立宪的命令,今年颁布了预备立宪的年限。许多事情等待处理,幸亏我身体一直不错,还能坚持。

“没想到今年夏秋以来,我身体经常不舒服,需要处理的工作却更多,虽然身心很疲惫,但我仍然没有懈怠!

“今年二月一日,皇帝又去世了,我悲从中来,不能克制,导致病情加剧,逐渐到了弥留的地步。回想五十年来,经历的困苦磨难,我发愤图强的心,从来没有放弃过。

“现在刚刚举行新政,逐渐有端倪,小皇帝还小,还需要诱导启发,各位大臣一定要齐心协力,用心辅佐小皇帝,共同渡过艰难局面。要让皇帝以国事为重,更要让他不要悲伤,要好好学习,努力进取,不要辜负我的期盼!丧服二十七日就可以脱下,布告天下!”

遗书颁布以后,就是准备葬礼,极尽奢侈。加谥为孝钦显皇后,谥光绪帝为德宗景皇帝。过了一个月,小皇帝溥仪即位,年仅四岁,由摄政王扶着登基,以明年为宣统元年,上皇太后徽号曰隆裕皇太后,并颁布了摄政王的礼节和各位大臣的职责。

京城又吊丧又庆贺,正在热闹的时候,忽然报告说安徽省又发生革命风潮。大家还以为徐锡麟又活了呢,都惊疑不定,后来打听到真实情况,这才知道主持造反的首领是炮队军官熊成基。

熊成基因为徐锡麟惨死,心怀不平,刚好前炮营正目范传甲跟徐锡麟是好朋友,徐锡麟死的时候,他曾经对着徐锡麟的尸体放声大哭,被巡抚的护卫队发现,慌忙逃走。这时听说慈禧和光绪帝已经死了,就秘密潜到安庆,动员熊成基造反。熊成基答应,秘密召集部下营兵,宣告革命。部众都很赞成,于是编成十三条命令,决定在十月二十六日颁布。

布置好以后,又秘密和军官薛哲约定,在城内接应。届期十点钟,炮营里全队出动,先到了陆军小学堂破门而入,直接跑到操场军械室,抢到枪杆。又到火药库抢了子弹,正想长驱入城,没想到城门已经紧闭。熊成基还在等薛哲接应,等了好久,都没有动静,就在沿城的小山上架炮轰城。接连放了几炮,城没有轰破,反而被城上轰过来,部下死了几十人。正在着急的时候,突然听说长江水师已经奉两江总督端方的命令,来救援安庆。

熊成基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就率领队伍向西北逃走。他在途中解散了部队,一个人独行。路上突然惦记范传甲,想打听他的下落。

走到山东后,熊成基刚好遇到一位好友从安庆而来,经过交谈,才知道范传甲谋刺高官,没有成功被抓获,已经就义,忍不住涕泪交横。朋友又劝他逃到辽东,免得被抓获,熊成基答应一声而去。

到了宣统二年,贝勒载洵出使英国,祝贺英皇加冕,路过哈尔滨。熊成基想把他刺死,偏偏载洵的卫队布置得很严密,无从下手,只能眼睁睁任由他过去。不过,熊成基不死心,打算乘载洵回国的时候再下手,并且一面联络石往宽、喻培伦二人给自己当助手。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管载洵仍然从原路返回,成基方和石、喻两位朋友拿着手枪拼命行刺,但没想到枪还没有发就已经被警察抓获了。三人被押送到吉林,由巡抚审讯,三人供认不讳,眼看性命就要不保了。

这个暂时放下不讲。安徽的造反被平定以后,两江总督端方就报告给了摄政王,摄政王稍微觉得安心。只是光绪帝有遗恨,曾经秘密嘱咐摄政王。摄政王掌握了大权,就想替光绪帝报仇。

究竟是什么事,咱们下次再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