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以勤补拙陈正之傻子成为陈学者

以勤补拙陈正之傻子成为陈学者

时间:2022-02-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19 以勤补拙陈正之傻子成为陈学者宋代著名大学者和教育家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特别喜欢对他的学生介绍陈正之“以勤补拙”的故事,以此来启发和激励学生,如何在治学上虚心求实狠下苦功,这就是所说的“十年寒窗,铁砚磨穿”。起初人们送给他带有污辱性的“陈傻子”这个绰号,也被“陈学者”这个光荣的称号取代了。

19 以勤补拙陈正之傻子成为陈学者

宋代著名大学者和教育家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特别喜欢对他的学生介绍陈正之“以勤补拙”的故事,以此来启发和激励学生,如何在治学上虚心求实狠下苦功,这就是所说的“十年寒窗,铁砚磨穿”。

陈正之出生在福州,由于他一生下来就患有一种先天性的思维迟钝症,表现为傻头傻脑,像个痴呆的木头娃娃。所以,从他童年时起,人们就送给他一个绰号,管他叫“陈傻子”。对此,起初陈正之听之任之,有时也自认不讳,人家一叫绰号,他就痛痛快快地答应。陈正之到了上学的年龄,开始进学堂读书,意外的困难和打击就不断地出现了。老师在上课时,每一次最多只能教他四五十个字,教多了,他就糊糊涂涂,干脆通篇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讲的是什么;即使一篇很简短的文字和内容浅显的文章,别人用不了几遍就可以背诵,而他却往往要读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才能上语不接下语、结结巴巴地读出来。就是因为这些缘故,陈正之经常受到老师的歧视、同学的讥笑。家里人和亲戚朋友也都嫌他笨,瞧不起他,断定他是个没有出息的孩子。小小的陈正之,从早到晚就是这样,被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使他年幼的心灵失去了应有的欢乐。

陈正之虽然感觉到压力很大,心里难过,但他却从不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而是对前途从不灰心,在学习上,更不偷懒。他认识到自己的“傻”和“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先天性的缺陷造成的,而在这个客观事实面前,究竟采取何种办法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呢?则是最关键性的问题。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以勤补拙”的好办法,他想:别人读一遍,我就读三遍四遍,甚至八遍十遍,别人用一个时辰来读,我就用几个时辰去埋头苦读,一句一句读,一个字一个字记,总可以使自己变得聪明些吧。他意志坚强,想到做到,天天按照自己想好的方法去一步一步地做。有一年,他跟老师读《诗经》,老师每教完一段书,他就下来反复读,一段段背熟弄懂。每学完一章,他又把整章串起来读,一直到把它读通背熟为止。

到了年终,《诗经》学完了,他最后终于背下来。最使人注意的也是最突出的,是他的书本,被来回频繁翻阅,已经破损得像团乱叶子了。经过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陈正之养成了无书不读和锲而不舍的良好习惯,而且他的知识也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博学之士,远近闻名。起初人们送给他带有污辱性的“陈傻子”这个绰号,也被“陈学者”这个光荣的称号取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