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一)对外也曾强硬过_李鸿章的事迹

(一)对外也曾强硬过_李鸿章的事迹

时间:2022-08-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一)对外也曾强硬过_李鸿章的事迹起初,李鸿章对于上海等地洋人的为所欲为深恶痛绝,他曾非常气愤地说“上海虽隶版图,官民久已归心洋人,若不知中国之人尚能办事,中国之兵尚能打仗者”,然而,随着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深入,以及在官场浸润时间的延续,李鸿章开始渐渐地失去过去的锋芒。有感于中国军民上下的不团结、官员间结党营私、守旧派势力强大等乱象,李鸿章愈发觉得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差距太大了。李鸿章看到了国际法。

(一)对外也曾强硬过_李鸿章的事迹

起初,李鸿章对于上海等地洋人的为所欲为深恶痛绝,他曾非常气愤地说“上海虽隶版图,官民久已归心洋人,若不知中国之人尚能办事,中国之兵尚能打仗者”,然而,随着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深入,以及在官场浸润时间的延续,李鸿章开始渐渐地失去过去的锋芒。

有感于中国军民上下的不团结、官员间结党营私、守旧派势力强大等乱象,李鸿章愈发觉得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差距太大了。因此,为了迅速弥补这个差距,中国可以一忍再忍、一退再退。与西方交流中,除了平等之外,还有什么武器可以利用呢?李鸿章看到了国际法

美国人惠顿在1836年出版了《国际法原理》一书,李鸿章知道此书后如获至宝,建议总理衙门进行翻译。同治三年(1864年),文祥命令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主持翻译工作。然而,这本书到底能不能称为国家法呢?显而易见不行。其一,这本书的法律体系归属于英美体系,像法国、沙俄、德国、匈牙利等大陆法体系就并不适合;其二,这本书是类似于普及读物或教辅方面的书籍,并不具有任何效力;其三,即使是国际法,在当时丛林法则盛行下的国际社会,国际法中的美丽原则被实现的机会也微乎其微;其四,国际法的解读本身是多样的。

更为致命的是翻译错误,丁韪良将这本书的性质完全改了,由类似于法律说明、法律知识解说性质的图书变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万国公法。总理衙门也认为,要想与西方国家接触,自然要对国际公法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交流、协商。为此,总理衙门竟组织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等机构,先后翻译了多本关于公法的书籍。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近现代国际法的雏形是《威斯特伐利亚协约》。但如果你了解这个协约签订的背景,就会明白:这个协约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场分赃会上因为不均而产生冲突后,共同协商出的一个原则。显然,它是强者乃至强盗间的法律。(www.guayunfan.com)

同治八年(1869年),李鸿章接任湖广总督后,开始处理酉阳教案与遵义教案。从1870年到1895年,李鸿章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23年又2月(1882年4月,李鸿章遭遇母亲的丧事,1884年9月赴任,期间由淮军将领张树声代理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订立的条约多达24项。从1842年中英签订《江宁条约》后,中国与英、美、法、瑞典、挪威、俄国、德、丹麦、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葡萄牙13国建交。

然而,李鸿章与左宗棠周旋了三十年后,又与慈禧周旋了二十年。最终,他认识到“洋人论势不论理”,才明白他一心坚持的“国际法”在丛林法则下是多么一文不值。反观日本,则一眼看出了欧美列强的本质,从而迅速摆脱了弱势地位。日本这个学生比他的老师更加富有侵略性,终至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