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投亲靠友壮志初萌_元稹诗传

投亲靠友壮志初萌_元稹诗传

时间:2022-05-0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投亲靠友壮志初萌_元稹诗传长安城里,时光依旧温柔而缓慢。丈夫和父亲已经死去,所以长安对于元稹母子而言,则变成了伤心之处。初到凤翔,元稹也不忘看书念诗,即便姨母带他们出去游玩,元稹所注意的,也都是和书有关系的地方。元稹接过姨母给的书后,既惊讶又感动,连声向姨母道谢。

投亲靠友壮志初萌_元稹诗传

长安城里,时光依旧温柔而缓慢。灞河上的涟漪搅动着良人的心扉,户牖下的月光映照着思妇的面颊,秦楼内的歌声撩拨着骚客的思绪,从山间古寺传来的钟声,熄灭了最后一丝渔火。远处,平安坊内,歌舞升平不知倦,火树银花不夜天。

丈夫和父亲已经死去,所以长安对于元稹母子而言,则变成了伤心之处。郑氏丧夫之后,眼前所见,皆是物是人非,既然痛苦不能改变生存,倒不如远走他乡,让过去就埋葬在此处。

经过郑氏的反复斟酌,在与元家上下商量之后,决定带着元稹和哥哥元积投奔自己的姐姐和舅族,那里的条件虽然与长安不可相比,但好在有亲人相伴,或许此时的郑氏母子,最需要的就是亲情的慰藉。

郑氏的姐姐和舅族住在西南的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那也是郑氏生长的地方,原先郑氏一家和舅族离得很近,父母死后,郑氏和姐姐相依为命,舅族的亲人们也时常去关照郑氏姐妹,后来郑氏嫁到长安,家里只有姐姐一家和那些舅族的亲人了。所以当郑氏为以后打算的时候,首先想到要投奔姐姐。(www.guayunfan.com)带着幼子重回故乡,郑氏心中几多感慨,又有些许委屈,一介女子,颠沛流离至此,“姐姐”二字,本就意味着回归,意味着温暖。

而元稹初来乍到,习惯了长安城里的繁华世界,看到眼前这种寂静与空旷,使他非常的好奇,这里的人生活贫苦,衣着朴素,虽然元家已经败落,但是他所穿的衣服还是要远远好过这些农民。虽然觉得有些新奇,新奇之余,他也意识到,在这王朝浮华的外表下,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是他们难以想象的。

虽然没有见过姨母,但是郑氏姐姐的热情还是让元稹打消了距离感,她有一个女儿和女婿,都与她一同居住。元稹的姐夫是陆翰儒业的先生,颇有些学问,所以元稹一见到他,就觉得分外亲切,迫不及待地向他请教学问之事。

一切安顿好之后,郑氏向姐姐诉说了元家的遭遇,期间两姐妹不时抱头痛哭,姐姐十分同情妹妹的遭遇,像她们这种穷苦家庭的女子来说,就盼着嫁一个好的夫君,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如今,妹夫过早离世,妹妹又带着两个孩子无处可去,如此可怜的妹妹,怎能让她不同情和难过。

好在家里虽然清贫,但日子还算过得去,郑氏从长安来的时候,也带来一些银两和准备典当的首饰,如果精打细算,也能度过一些时日。所以元稹一家就在凤翔暂时住了下来。

初到凤翔,元稹也不忘看书念诗,即便姨母带他们出去游玩,元稹所注意的,也都是和书有关系的地方。有一次,他在一个书肆边驻足了很久,姨母看到之后走上前去,看见元稹非常投入地在看书,双手轻轻端着,害怕把书弄坏了。抬头时看到姨母,他立即合上书,在身上擦了擦之后,又放回原处。

姨母见状,便问他是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元稹连忙摇头,但姨母看出他是故意在骗人,便掏出钱来,把那本书买下了。元稹接过姨母给的书后,既惊讶又感动,连声向姨母道谢。

这几声“谢谢”,忽然令郑氏的姐姐感到一丝心痛,元稹虽然来自于都城长安,也算是世家子弟,但命运却总是为难这样一个孩子,为了不给家里添加负担,他只能强忍着对读书的渴望,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经过此事之后,郑氏的姐姐便决定要帮帮这个孩子。

晚上,她找来自己的女儿女婿,说起今天发生的事情,希望女婿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教他读书。女婿身为先生,自然对这种勤奋刻苦的孩子非常喜爱,也就答应了岳母的请求。每逢早晚和书院休息的时间,元稹和元积就去姐夫的房间,由他来教两人读书。

这是元稹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虽然与以前父亲给哥哥姐姐们请过的那些先生相比,学识和名气都稍有逊色,但是能有一位专业的先生来指导学习,已经满足了他心中的奢望。

在学习过程中,陆翰亦被两人的刻苦所打动,尤其是元稹,他不仅刻苦,而且对诗歌透着一种灵性,经常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能把当前学习的诗文与其他相关文章联系起来。陆翰还惊奇地发现,元稹所涉猎的文章、诗歌,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人,有些甚至自己都没有听说过,所以他十分器重元稹,立志将毕生所学授予这个年轻的学生。

其实陆翰之所以如此喜欢元稹,还有一个原因:自己幼年的家境也不好。陆翰从小生活在越州山阴,家里十分贫穷,为了找到愿意教自己的先生,他不远千里找到当时著名的诗人王安石,跟着他学习。看到元稹之后,他立即想起了过去的自己,他太清楚求学之路的艰辛,如果能够借助他的臂膀让元稹一飞冲天,与老师而言,亦是最大的安慰。

有时看到眼前的元稹,陆翰心中生出些许酸楚,同为穷人,为了谋求功名,他们便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苦与努力,心里的那份隐忍和痛苦谁人能知?寒门若想出贵子,便要踩着荆棘步步向前。

由于条件有限,陆翰家里藏书不多,但是他向元稹、元积二人承诺,只要想读,随时可以去他房间里拿,即使他不在家,也可以找姐姐去拿。

除了在家读书之外,陆翰还经常带着元稹、元积两兄弟出去游玩,他知道这两兄弟喜欢读书,便带着他们去当地最好的书社。有一次,陆翰带着两兄弟,来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家里。陆翰的这位朋友也是喜欢读书写诗的,因为家境富足,所以书房的墙壁上,有好几百本藏书。元稹、元积两兄弟看到之后,惊讶驻足,眼里似乎没有其他人和物了,陆翰的朋友看到后,微微一笑,将他们带到书架面前,要他们不必拘礼,随意观看。

见满屋藏书,元稹心中又喜又惊,惊的是在这落后的乡野之地,竟有如此藏书颇丰之人;喜的是既可以随意观看,以后读书便有了好去处。那装帧精美的线装古书,散发出一种诱惑的味道,元稹仿佛腹内空空的乞丐,迫不及待地要分而食之了。

陆翰和这位朋友虽然家境悬殊较大,但是两人以文相识,朋友丝毫没有在意陆翰家境之贫寒,反倒对其非常尊敬,认为陆翰是一个尊师重道之人,所以一直与他交往密切。前几日,陆翰与他聊天时,谈到了元稹、元积两兄弟读书之刻苦,悟性之敏捷。他当时就对陆翰说,有空一定要带他们两兄弟到家做客,今天见到元稹、元积两兄弟果真如他所言,便心生喜爱,决意为这两个好学的年轻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临走时,他把元稹、元积没有读完的书重新交还给两人。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读完,再还不迟,并且欢迎他们随时来读书、借书。元稹受到如此礼遇,自然乐不思蜀,回家路上手捧书卷,脸上不时露出些许笑容,这样的笑容,自父亲去世以后,还是第一次出现在他的脸上。

除了跟着老师学习之外,元稹、元积还认识了姨兄胡灵之、吴士则、吴士矩等十几个同龄伙伴,几番玩耍之后,元稹、元积两兄弟就与他们渐渐熟悉。与元稹在长安的那些朋友不同的是,他们身上都流露出农村少年的简单、质朴之气。他们很重义气,也很亲和,和他们在一起,元稹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自从父亲去世之后,他大多数时间都和家人在一起,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同龄人一同嬉戏,过早的成熟使元稹总觉得自己的心思有别于他人,总怕别人嘲笑自己,直到遇到胡灵之等人之后,天真、顽皮的性格才重新回到这个少年身上,在元稹后来所写的《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中,对当时的情节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九岁赋解诗,饮酒至斗余乃醉。时方依倚舅族,舅怜,不以礼数检,故得与姨兄胡灵之之辈十数人为昼夜游。日月挑掷,于今馀二十年矣!期间悲欢离散,可胜道哉!

忆昔凤翔城,忆昔凤翔城,龆年是事荣。理家烦伯舅,相宅尽吾兄。诗律蒙亲授,朋游忝自迎。

元稹从来没有如此放肆的玩耍过,从文中可以清晰看出元稹当时的开心,直到他长大成人,仍把此当作童年最为珍贵的记忆。在元稹的心里,那段岁月就像历久弥香的老酒,在二十年多年的记忆里,一直未曾远去。童年的玩伴们虽然飘零天涯,悲欢离合,阅尽沧桑,但当日的赤子的单纯与稚嫩,却犹如一座感情的温床,孕育出诗人多少连绵诗绪。

这些孩子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所以他们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在他们心中,只要能过上平平安安的生活就足矣。安稳,是他们对生活的一切希冀,在小农经济的包围中,他们脆弱的家庭生态根本经不起什么变故,生命的至重亦不过长久二字。

和这群孩子长期相处,元稹的心性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这过去未曾触碰的世界里,他懂得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一种悲悯情怀自此笼罩着他,这种情怀亦对他后来创作的产生了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